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周麦18号超高产、耐旱节水特性及选育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国家黄淮南片两年小麦区试的高产性、稳定性和适应度分析:周麦18号产量均值较大,而变异系数(CV)较小,表明高产性和稳产性好;85点次适应度为100%,广适性突出。中抗条锈病、纹枯病,高抗秆锈病,慢叶锈病;耐高温,抗干热风,抗旱指数为0.8723,具有耐旱节水性。对周麦18号的遗传基础及选育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黄淮麦区小麦就地夏繁加代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黄淮麦区常常采取就地夏繁加代或南繁异地加代等方法。但异地加代受费用高、加代材料多偏春性、规模小、管理麻烦等因素限制,影响了育种工作的进程和育种质量:而就地加代则不存在上述问题,在黄淮麦区应用也较为普遍。许多单位对就地夏繁加代技术中的打破休眠。春化和光照处理的优化,移栽时期以及加代性状的选择等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而且进展显著,但对就地夏繁加代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的较少。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与对照品种豫麦21和豫麦18比较,豫麦51上部三叶叶夹角、叶向值较小而叶面积较大,基部节间周长和维管不数目明显高于对照,后期绿叶面积大,旗叶叶面积持续期长,叶绿素含量高且下降慢,可溶性糖含量高且灌浆期下降快,说明制造多、输导能力强、灌浆速度快,从而使得千粒重高、穗粒数多。这为豫麦51高产、稳产性显著优于对照奠定了良好的形态生理基础。同时,此研究也为指导超高产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  相似文献   
14.
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实施成为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科普工作被纳入了法制轨道,对我国科普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农民科技素质低下,开展科普工作尤其是农业科普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周麦18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半冬性、高产稳产、节水耐旱、多抗广适、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3年参加8组省和国家区试产量连获8个第一,区试最高产量682.4kg/667m2.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05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2003年获得第三届全国农业科技博览会金奖,2004年获得国家新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16.
周口地区小麦气候灾害及防灾减灾应变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近32年来周口地区小麦产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找出了灾害性气候歉年的发生规律及特点,进而分析了灾害性气象因子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10月份)干旱,越冬期(元月份)低温,拨节期(3月份)和灌浆期(5月份)阴雨寡照均为灾害性气候。发生频率依次为25%、31%、41%和28%。上述四期灾害性气象因子对小麦生产主要有五害:晚播弱苗、冻害、倒伏、病虫和早衰。根据以上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基础性措施和应变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7.
系统地探讨了“三论”的普遍适用性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小麦研究系统模式的新思路。认为:小麦育种是一个系统工程,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作用。小麦育种这个系统与自然环境和社会之间通过信息反馈而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它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随着“三论”对小麦育种正确有力地指导,小麦育种工作必将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8.
周口市作为河南的农业大市 ,每年小麦总产量都居全省第一 ,对我省小麦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的变化和我国小麦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普通小麦积压、滞销 ,出现了结构性过剩 ;另一方面国内和省内生产面包、饼干、糕点等食品的小麦则需要进口专用优质麦。因此 ,发展优质专用麦生产及其产业化对企业增效 ,农民增收 ,发展当地经济 ,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深远的政治意义。1 发展小麦经济的意义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且具有较好的耐贮藏性 ,正常情况下贮藏四、五年或更长的时间 ,品质基本不变 ,因而被…  相似文献   
19.
豫麦 51(原周麦 11)是由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采用阶梯聚合杂交选育而成 ,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命名。本文介绍了豫麦51的选育技术特点及优良特性 ,总结了解决小麦育种常遇到的早熟与抗寒、早熟与高产、单抗与多抗、产量与品质等诸多矛盾的选育作法和体会。针对其特性提出了相应栽培技术。1 选育目标的确立自 1988年周麦 9号 (GS豫麦 2 1)育成和大面积推广后 ,针对该品种虽高产但偏晚熟 ,虽秆矮但秆质弱 ,虽抗条中 2 5- 2 7号生理小种 ,但不抗条中 2 8-31号小种及不抗白粉病、叶锈病 ,虽白粒 ,但品质差等问题 ,确立了…  相似文献   
20.
普通小麦主要性状的双交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福亭  郑天存 《作物学报》1994,20(4):432-438
用8个普通小麦品种组配成210个双交组合,研究了株高等10个性状的一般效应、特殊效应和排列效应,分析了这些性状的基因作用方式。最后,讨论了双效试验的亲本选择和田间试验设计以及双交组合的选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