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41.
团头鲂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阐明其生态学机理,试验以团头鲂为养殖品种,设置高、低两个养殖密度,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评价了系统中6个试验分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各试验区共鉴定出藻类5门92种,其中绿藻46种、蓝藻15种、裸藻15种、硅藻10种、隐藻5种、甲藻1种。浮游植物种类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绿藻丰度、绿藻比例均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排水区;浮游植物总丰度、蓝藻丰度、蓝藻比例均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排水区;上述所有指标在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之间都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和变化规律。多样性指数所指示的水质状况显示,排水区接近中度污染,高密度养殖区为轻度污染,其余各试验区为清洁水体;除排水区外,其余各试验分区的水质都较好,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42.
为阐明施肥及添加外源藻类在水产养殖增产、增效及废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内在机理,以鸡粪和牛粪为试验有机肥,以小球藻和栅藻为外源添加藻类,设置空白组(Control)、加藻组(Algae)、鸡粪-藻组(Chicken-A)、牛粪-藻组(Cattle-A)、鸡粪-牛粪-藻组(C-C-A)5种处理方式,采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了施用有机肥和添加藻类对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组、加藻组、鸡粪-藻组、牛粪-藻组、鸡粪-牛粪-藻组分别鉴定出19、26、34、27和31种藻类,种类数总体表现为:Chicken-AC-C-ACattle-AAlgaeControl;总丰度分别变化在1.52×10~7~6.99×10~7cells·L~(-1)、4.18×10~7~6.58×10~7cells·L~(-1)、1.24×10~7~9.58×10~7cells·L~(-1)、4.37×10~6~5.36×10~7cells·L~(-1)、1.06×10~7~8.63×10~7cells·L~(-1)之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藻类总丰度都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对照组蓝藻比例先升高后降低,试验组蓝藻比例都不断降低;试验组蓝藻比例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且鸡粪-藻组的降低幅度最大。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绿藻比例都不断升高,但试验组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且鸡粪-藻组的升高幅度最大。试验组的藻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高于对照组,且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顺序表现为:Chicken-AC-C-ACattleAAlgaeControl。在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肥和藻类具有抑制蓝藻生长、促进绿藻生长、改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功效,且鸡粪优于牛粪或鸡粪-牛粪混合。  相似文献   
43.
不同养殖密度下吉富罗非鱼生长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吉富罗非鱼(GIFT)成鱼体长、全长、体高和体宽对体重的影响差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罗非鱼生长性状之间的差别。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各养殖密度下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对不显著变量进行了剔除。结果发现:除在养殖密度为18000尾/hm2和22500尾/hm2时体长和全长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指标在不同养殖密度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3个养殖密度下对体重影响最大的变量分别是体长(18000尾/hm2)、体宽(22500尾/hm2)、全长(27000尾/hm2),回归方程中,在养殖密度为22500尾/hm2时全长和体高被剔除,在养殖密度分别为18000尾/hm2和27000尾/hm2时体长被剔除。不同养殖密度下同日龄吉富罗非鱼的其他生长指标对体重的影响存在差别,在选育时应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44.
以乌鲁木齐市内植物配置特色明显的3处地产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调查区内的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公建设施绿地4类绿地的实地调研,结合新疆地域及环境特点对其植物配置模式及配置特点进行总结与分析。从调查区内植物运用的丰富度情况、运用特点以及4类绿地类型中植物景观的构建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概括出我区优秀地产景观中植物造景的特色,并例举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23种典型植物配置模式,以期为今后乌鲁木齐市地产项目建设中的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雌核发育彭泽鲫后代理论上应为全雌群体,前期研究发现实验室养殖彭泽鲫F1代(相比池塘养殖)和实验室高密度养殖F2代(1.28尾/L,相比低密度0.64尾/L)组中出现了高比例的雄鱼。之前研究认为Vtg B和ZP2基因是雌性特异性表达的基因,本试验对F1、F2代雌雄鱼Vtg B和ZP2表达及卵黄蛋白原含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实验室养殖F1代雄鱼性腺中Vtg B和ZP2的表达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雌鱼(P0.01,P0.05);池塘养殖F1代雄鱼性腺中Vtg B和ZP2的表达分别极显著高于和低于雌鱼(P0.01);F2代低密度养殖组中雄鱼性腺中ZP2的表达极显著高于雌鱼(P0.01)。实验室养殖F1代雄鱼肝胰脏中Vtg B和ZP2的表达分别极显著高于和低于雌鱼(P0.01);池塘养殖F1代雄鱼肝胰脏Vtg B和ZP2的表达均极显著低于雌鱼(P0.01);F2代雄鱼肝胰脏中Vtg B和ZP2的表达极显著高于雌鱼(P0.01)。F1代实验室养殖雄鱼全鱼卵黄蛋白原含量极显著低于雌鱼(P0.01);F1代池塘养殖雄鱼性腺、肝胰脏中卵黄蛋白原含量分别极显著高于和低于雌鱼(P0.01);F2代雄鱼性腺、肝胰脏中卵黄蛋白原含量极显著高于雌鱼(P0.01)。本研究表明,彭泽鲫Vtg B和ZP2基因并非雌性特异性表达,且不同的养殖方式、密度影响雌雄鱼Vtg B和ZP2表达及卵黄蛋白原含量。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浮床栽培鱼腥草(0、5%、10%和15%种植面积)对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免疫因子的影响,测定了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M,Ig M)、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鱼腥草种植面积能造成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Ig M、TRF、TNF-α、EGF含量的升高,且5%鱼腥草处理组还能造成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MT、IFN-γ、IL-8和IL-10含量的升高。5%鱼腥草处理组能显著增强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所测八种免疫因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47.
藕虾种养是将莲藕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但小龙虾属于杂食性水产动物,因留塘虾的存在和养殖环境的不确定性,养殖户投料量难以精准确定。为改进藕虾种养策略并为藕虾种养参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苏北不同地区藕虾种养模式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通过对泰州兴化、扬州宝应、淮安金湖、盐城盐都、徐州睢宁、宿迁中扬6个地区藕虾种养模式的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生物种类与数量分析,并应用多样性指数法对养殖水体环境状况进行了生物学评价。扬州宝应地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6属29种,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6×106个/L和1.21 mg/L,绿藻门的密度最大。扬州宝应地区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5个地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复杂,水体环境状况更为稳定。苏北6个地区藕虾种养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且扬州宝应地区的藕虾塘水体环境状况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8.
在快速生长期日粮中添加较高浓度芦丁(0、0.1和0.3 g/kg),通过免疫、生殖器官组织切片和Tunel细胞凋亡分析,探究芦丁作为饲料免疫增强剂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组织切片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芦丁会使肠道血小板增多,杯状细胞不规则;肝脏kupffer细胞少;并会造成肠道和肝脏细胞凋亡阳性率增高。高浓度芦丁组肝、脾脏出现细胞凋亡和含铁血黄素沉着;且造成肝脏和脾脏细胞凋亡阳性率增高;脾脏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少。此外,高浓度芦丁会对精巢、卵巢的发育起到抑制作用。芦丁作为水产行业免疫增强剂需慎用。  相似文献   
49.
以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对其活品贮藏特性进行探索。分别采取冷却干藏和常规湿藏两种方式,进行3个处理组贮藏特性的分析比较,即4℃干藏充气组、4℃干藏充氧组以及室温湿藏组;以存活率、磷酸精氨酸、三磷酸腺苷及其关联物、糖原以及pH为指标,跟踪分析各个处理组在10d保藏期间的代谢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4℃冷却条件下的干藏保活效果总体好于常规湿藏,其中干藏充氧组的保藏效果最好,10d后存活率仍达到52%,其次为干藏充气组,7d后全部死亡;而湿藏组3d内全部死亡。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进一步佐证了冷却干藏较常规湿藏有更好的保活效果,冷却干藏条件下肌肉pH、三磷酸腺苷及磷酸精氨酸水平均高于湿藏组,显示出较活跃的生命代谢状态;同时,冷却干藏组的活贝在保藏期间均维持较稳定的糖原水平。  相似文献   
50.
初沉单元中净化材料的筛选及运行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对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中沉淀单元净化能力进行优化,以净化前后养殖尾水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钾指数(CODMn)为检测指标,对除磷型改性凹凸棒土(Al@TCAP-P)、除氮型改性凹凸棒土(Al@TCAP-N)、陶粒砂、细菌屋、火山石、吸氨石和活性炭等7种净化材料进行筛选,以研究其最佳添加量和最佳分布方式。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Al@TCAP-N对TN去除,火山石对TP、CODMn去除效果较好。Al@TCAP-N可在正常沉淀基础上提升36% TN去除率,平铺时去除效果最佳;火山石可提升34%的TP去除率和15%的CODMn去除率,堆积时净化效果最佳。Al@TCAP-N和火山石有利于提升沉淀单元净化效能,最佳添加量分别为5.24 g·L-1和5.02 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