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水肥一体膜下滴灌对玉米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水肥一体滴灌对玉米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以玉米杂交种‘桂单688’为材料,列区设计,设4个灌水量(A1,A2,A3,A4)和4个施肥水平(B1,B2,B3,B4)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量由A4(1237.5 m3·hm-2)提高到A1(2 250 m3·hm-2)时,玉米产量由7 682.2 kg·hm-2提高到8 640.7 kg·hm-2,A1灌水量(2 250m3·hm-2)与B2施肥水平(纯N 191.25 kg·hm-2、P2O576.5 kg·hm-2和K2O 153.0 kg·hm-2)组合可获玉米产量9016.9 kg·hm-2,是最优水、肥配合选择。随着灌水量由A4提高到A1,玉米籽粒蛋白质由9.01%提高到9.92%;同一灌水量下,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B1B2B3B4;随灌水量增加,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均有所增加,随施氮量增加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均有所降低,同一施肥水平随密度增加氮吸收利用率、氮农学效率、氮生理效率均有所提高。合理的水肥协同优化组合可以提高水分、养分利用效率,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2010-2017年广西玉米生产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近8年广西玉米播种面积、面积占比、单产和总产等变化情况,结合广西玉米生产实践,提出相应发展对策。结果表明,2010-2017年广西玉米播种面积、面积占比和总产,在2015年前呈稳定增长状态,之后逐渐减少;玉米单产水平没有明显提高,2013年后基本维持在4 509~4 595 kg·hm~(-2);提出了从做强鲜食玉米、发展青贮和粮饲兼用玉米、利用玉米间套种模式3方面发展广西玉米产业。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广西玉米产业的影响逐渐显现,需加快玉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33.
10个玉米群体配合力效应和杂优组合模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225个主要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0个热带、亚热带、温带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效应、杂种优势及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墨黄1号、Suwan-1、新墨1号、豫综5号、辽旅综等5个群体有较高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是适合本地利用的优良种质,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在10个群体与测验种的50个杂交组合中,CML161x辽旅综(热×温型)、CML165x新墨1号(热×热型)、5公xSuwan-1(温X热型)、双M9x辽旅综(热X温型)、CML165x墨黄1号(热X热型)等5个组合的SCA值较大、产量高、对照优势大,在育种中可用于构建杂种优势模式,获得优良品种或组合。  相似文献   
34.
桂糯610是以自交系GNL1031为母本,自交系GNL110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鲜食糯玉米一代杂种。株高229 cm,穗位高90 cm,果穗筒型,穗长16.0~18.0 cm,穗粗5.0~5.4 cm,穗行数12~16行,行粒数36~40粒。籽粒白色,粒行整齐,外观漂亮,皮薄无渣、糯性好,品质优良。平均每667 m~2鲜穗产量770 kg左右,丰产稳产性好。春播出苗至鲜果穗采收平均77 d(天),秋播67 d(天)。田间对茎腐病、青枯病、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和锈病表现出较强抗性。适宜在广西及东南鲜食玉米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35.
广西玉米品种开花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20个广西玉米品种,在开花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SOD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同时测定产量指标。通过五级评分法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抗旱性打分,通过产量指标计算抗旱指数,综合评价玉米开花期的抗旱性。结果表明,五级评分法综合得分在1.9293~5.6595之间,其中正大619、桂单162和桂单0810得分大于5.0,其次为迪卡008、先玉30T60、先正达901、庆农68、南美1号和万川1306得分在4.0~5.0之间。而抗旱指数值在0.4104~1.0963之间,其中桂单0810、太平洋99和正大619抗旱指数大于1.0,先玉30T60、迪卡008和南美1号抗旱指数在0.9~1.0间。两种评价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为0.5887,达到极显著相关。五级评分法与抗旱指数可同时用于玉米开花期抗旱性评价。两方面评价结果均表现抗旱的品种为桂单0810、正大619、先玉30T60、迪卡008和南美1号,其中桂单0810和正大619为抗旱性极强品种。  相似文献   
36.
37.
利用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法对桂综3号和桂苏综两个热带复合群体进行两轮改良后, 选用黄早四、掖478、丹340、Mo17等4个测验种作母本,各轮改良群体作父本,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测交种,对各轮群体、群体间杂交组合和测交种进行选择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桂综3号、桂苏综及其杂交组合产量平均每轮增效分别为53、645、390 kg/hm2;群体组合超亲优势由5.7%提高到13.5%。C2群体与C0相比,桂综3号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从-5.32增加到-1.55,桂苏综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从0.10增加到6.55。桂综3号、桂苏综与掖478、丹340的特殊配合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其他农艺性状随各轮对产量相互轮选择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出籽率和千粒重是随轮次改良向增加方向发展,秃尖长也随着减少,其他性状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优质蛋白杂交玉米良种黔单11号引种高产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宜我区生态条件下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在我区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9.
10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10个自选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Ⅳ双列杂交模式组配成45个单交组合,通过对F1代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籽行数、穗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和出籽率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9903、9904和9902具有较高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GCA效应优势,有较大的利用价值;9901有较优产量性状优势,可与具有较优穗位性状自交系互补利用;综合性状最差的自交系为3346和2601,需进一步改良方可利用;其余自交系可根据育种目标有目的地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利用生理生化指标综合评价广西主要种植的玉米品种苗期抗旱性,为广西抗旱性玉米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主要种植的1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测定苗期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通过五级评分法,综合评价玉米苗期抗旱性.[结果]苗期干旱胁迫下,各玉米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对照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较对照增加,其中相对含水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降幅最小的为桂单0810,对应抗旱系数分别为0.9210和0.8366;叶绿素含量降幅最小的为桂单688,抗旱系数为0.9486;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最大、丙二醛含量增幅最小的均为桂单0810,对应抗旱系数分别为0.3010和0.8234.各生理指标均与品种抗旱性存在极显著相关,通过五级评分法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数为2.3939~5.8943,其中桂单0810抗旱性综合评价得分最高,其次为桂单688、玉美头102、正大619和玉美头105.[结论]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可作为玉米苗期的抗旱性鉴定指标.广西主要种植的12个玉米品种中以桂单0810苗期抗旱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