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4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结构:6CS系列滚筒杀青机有燃柴式、电热式、煤气式三种,结构基本相同,即机架、传动机构、杀青滚筒及内外壳、进料斗、出料斗、行走机构、滚筒倾斜角度调节机构。其中:柴式:用柴加热,并配助燃鼓风机;电热式:电热管分别安装在滚筒的内壳园周上,电热管功率分4.5KW、5.5-KW、5.6KW,三个开关控制调节杀青温度;燃气式:用煤气加热,并配有助燃鼓风机。  相似文献   
112.
茶叶在包装存放过程中水分含量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3.
应用Binary Logistic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法对贵州茶叶加工过程中加工目标以及企业、加工大户对自己加工产品的概念解释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贵州茶企业或加工大户对自己产品概念、品质稳定性把握较好的企业占的比例低,反映贵州茶叶实际加工过程中目标概念模糊,对品质的把握随意性大。  相似文献   
114.
工夫红茶的"发酵"是加工过程必须的工序之一,也是红茶加工工艺中品质形成的关键过程,"发酵"的实质是多酚氧化物的酶促氧化而形成红茶色香味的特征。为了探索风力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实验设置4个处理和1个对照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在大气温度18℃和室温22℃情况下,对照CK在"发酵"7 h时叶温达到38℃,高于室温16℃,处理A、B、C、D鼓风前的"发酵"时间分别为3 h、4 h、5 h、6 h,叶温分别为25℃、28℃、32℃、35℃,鼓风3 h后叶温稳定在17℃,比室温低5℃,比大气温度低1℃。CK毛火后在制品金毫欠鲜活,4个处理停止鼓风后在制品金毫鲜活。处理B"发酵"4 h开始鼓风效果最理想,综合品质处理B最好。  相似文献   
115.
为深入了解九安古茶树资源香气特性并进一步开发其资源生产特色古茶树红茶产品,依据叶部形态的差异,将久安古茶树资源分为长叶类、大叶类、圆叶类、小叶类、紫叶类5类,统一制备红茶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5类久安古树红茶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5类久安古树红茶检测出8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长叶类60种,大叶类36种,小叶类55种,圆叶类57种,紫叶类39种。共有香气成分21种,占总挥发性物质的56.48%(小叶类)~85.62%(紫叶类)。醇类、醛类和碳氢化合物是久安古树红茶中含量较丰富的挥发性物质类型,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0.99%(紫叶类)~97.58%(大叶类)。芳樟醇、香叶醇、顺式-氧化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金合欢烯、己醛、壬醛、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和异丁醛是久安古树红茶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占总挥发性成分的48.47%(小叶类)~66.75%(大叶类),挥发性物质在茶叶中的差异性分布形成5类红茶各异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16.
富含γ-氨基丁酸降压功能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和开发富含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功能茶,为开展GABA的基础研究和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对近年来茶叶中GABA的富集原理与技术、提取分离技术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7.
腊梅花精油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腊梅花精油的工艺研究过程中,采用B0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的原理.选取了蒸馏时间、料液比、微波功率为响应因子,以腊梅花精油提取率为响应值,构建了二次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腊梅花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蒸馏时间为2.2 h、料液比为1:12、微波功率为530 w.在此条件下,平均提取率达到0.615%.  相似文献   
118.
茶叶是贵州省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其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但现阶段茶叶加工技术落后、产销不平衡等问题制约着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绿茶是贵州的主要茶类,市场需求日益增长,茶叶加工规模逐步扩大,加工技术要求愈来愈高,机械加工的高效化、生产模式的连续化不仅是市场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保证茶叶品质和提高茶产量的基础。介绍了国内及贵州绿茶机械加工的现状,指出贵州绿茶机械加工过程中存在生产连续性低/人工依赖性高、加工模式单一/生产效率低和机械结构老化/设备能耗欠环保等问题,提出了贵州绿茶机械加工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9.
为开发毛尖茶资源,采用SPME/GC-MS方法分析茶样中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茶样Ⅰ中鉴定出92种香气物质,烷烃类27种、酯类17种、醛类12种、烯烃类11种、酮类10种、醇类7种、杂环类5种、苯类3种;茶样Ⅱ中鉴定出89种香气物质,烷烃类27种、酯类13种、烯烃类12种、醛类11种、酮类10种、醇类8种、杂环类6种、苯类2种。茶样Ⅰ和茶样Ⅱ中共有香气成分78种,特有香气成分分别有14种和11种。茶样Ⅰ和茶样Ⅱ的萜烯指数分别为0.950 8和0.785 3。  相似文献   
120.
"猪-沼-有机茶"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田坝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为对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进行"猪-沼-有机茶"集成技术研究,通过选址、利用沼肥、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调查分析、生物统计、集成技术应用,实现肥料、农药减量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