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4篇
  14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中国黑龙江与韩国引进水稻品种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以中国黑龙江、韩国的各18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稻米品质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黑龙江水稻品种的平均糙米率、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韩国品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低于韩国品种;食味评分方面,韩国品种极显著高于中国黑龙江品种;2个地区水稻品种品质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为垩白度、垩白粒率最大,糙米率最小;食味评分与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均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育种手段,利用韩国水稻品种降低中国黑龙江稻米中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从而提高稻米食味,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42.
超级稻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八五四农场水稻高产创建品种龙粳20为材料,研究分析适宜超级稻高产的氮肥基蘖肥与穗肥运筹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8:2的处理每穴茎数、收获穗数都比其他处理多。穗肥施氮量主要影响抽穗及其后的植株吸氮量,对水稻高产起着关键的作用。穗肥过多,不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间的干物质生产量,难以获得高产。基蘖穗比例为5∶3∶2的处理在分蘖、成穗率、肥料利用率、结实率上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3.
水稻镁营养及镁肥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水稻镁营养研究的成果和进展,以及镁肥在矫正缺素症、提高产量和品质方面的效果;对以水稻高产、优质为目的的镁营养和施肥研究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44.
选用上育397和绥粳3号两个水稻品种,于分蘖期、穗分化期、抽穗后1~10d、抽穗后11~20d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30~-35kPa和-60~-65kPa的控水处理,研究了土壤水分对寒地水稻的生长发育、物质形成与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控水对株高影响不大,土壤水势为-30~-35kPa时,使两个品种的茎数显著减少,上三片叶叶面积不同程度的降低。穗分化期控水使两个品种的株高显著降低,主要是极显著地降低了第二至第四节间的长度;土壤水势为-30~-35kPa时,上三片叶叶面积降低,而两个品种的茎数、穗数却极显著增加。抽穗前土壤水势为-30~-35kPa时,两品种在齐穗期茎、鞘、穗的干重均低于对照,各器官的物质输出率也有所降低,大多数控水强度大的处理降低幅度也大。抽穗初期土壤水势为-30~-35kPa时,上育397多数处理各器官的物质输出率低于对照,而绥粳3号多数处理各器官的物质输出率高于对照。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对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反应不同,抽穗前期是水稻的需水敏感期,对水稻的生长发育、物质积累与输出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5.
在其它肥量因子不变的前提下,以不同氮肥施用比例栽培的水稻空育131为材料,测定植株的生长状况、叶片总氮含量、绿色叶面积、不同部位干物重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不同氮肥处理的反应不同,氮肥前重施用法(前中后期氮肥比例为7:2:1)对空育131的群体茎数动态、叶片氮含量、叶面积、光合势、有效分蘖及地上干物重均产生促进作用,可明显提高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数、穗粒数,而对结实率及粒重影响不大,说明在寒地条件下,水稻本田生长前期高氮条件有利于群体干物质生产与积累,并最终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46.
寒地水稻乳苗早栽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乳苗移栽技术研究始于1984年,由日本石川县农业试验场中谷治夫提出.其主要技术环节是培育0.8~1.5叶龄、胚乳残留量为50%左右、株高7~8cm的绿化乳苗,实施机插.生产中表现出的优点是育苗时间短,苗龄小,可密播,省秧田,成本低;育苗技术规范,秧苗无病害;秧苗抗逆性强,移植后不缓苗,分蘖节位低、能力强.目前,水稻乳苗早栽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低成本稻作技术在日本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相关的研究也很多,而在我国则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7.
本试验采取小区对比法,研究水稻化控栽培技术。通过将单一的烯效哇、赤霉素等化控药剂进行有机的配合,以发挥其综合效应,达到预期效果。试验表明:水稻进行化控处理后,植株株高变矮,节间长度缩短,多效唑、稻挺和矮壮素3种化控药剂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8.
49.
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了水稻秸秆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还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秸秆还田后对水稻产量均产生增产作用,增产范围在2.7%~10.6%。其中秸秆全量还田(7500kg/hm2)配施碳铵210kg/hm2+碳酸钙300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达到8301kg/hm2,比对照增产10.6%;其次是秸秆半量还田,配施碳铵210kg/hm2的处理,产量8217kg/hm2,比对照增产9.5%;秸秆全量还田+碳铵90kg/hm2的处理产量最低,增产率为2.7%。同一调查日期内各处理株高相近。处理4对水稻稻瘟病、胡麻斑病、褐变穗等病害的抗性明显增强,稻瘟病发病率降低20个百分点,抗倒伏和抗早衰能力明显增强。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穗粒数、空瘪率呈递增趋势,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碳铵施用量与产量呈良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1。处理4比处理3每公顷增产水稻274.5kg,增产率为3.4%。  相似文献   
50.
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质抗旱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选用上育397和绥粳3号两个水稻品种,于分蘖期、穗分化期、抽穗后1~10 d、抽穗后11~20 d、抽穗后21~30 d、抽穗后1~30 d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30~-35 kPa和-60~-65 kPa的控水处理,两品种的产量抗旱系数为穗分化期<分蘖期<抽穗后1~10 d处理,其他时期差异不大。 两品种的食味品质抗旱系数均以穗分化期最低,其他时期差异不大。 穗分化期不仅是产量的水分敏感期,也是食味品质的水分敏感期。 食味的抗旱系数大于产量的抗旱系数,尤其是抽穗前和抽穗后1~10 d 的处理,表明控水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对食味品质的影响,节水栽培中要充分注意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