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4篇
  14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农乐作为一种多功能、多元素的新型高效动植物营养液,通过对移栽前不同熟期类型的水稻乳苗进行 处理,4周后,进行秧苗素质考察。结果表明,农乐处理过的秧苗较对照素质好,主要表现在叶龄进程、 充实度、叶片含氮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52.
以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龙粳31为试验材料,常规插秧为对照,研究旱直播条件下水稻穗部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穗部性状的变异均表现为旱直播常规插秧,二次枝梗数变异系数最大,在40.49%~60.19%;相关分析也表明,二次枝梗数是影响旱直播条件下水稻单穗重的主要因素。旱直播条件下水稻穗数·m~(-2)与穗粒数在年际间的变化相对稳定,结实率、千粒重、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均表现为常规插秧旱直播;3 a间,旱直播方式下水稻平均实测产量为7.78 t·hm~(-2),较常规插秧降低5.58%;相关分析表明,穗数与生物产量是影响常规插秧条件下水稻产量的最主要因素,穗数与穗粒数是影响旱直播条件下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与常规插秧相比,旱直播方式下水稻在总物化成本和总劳动力成本上节约2 802.0元·hm~(-2),纯效益增加1 528.0元·hm~(-2),因此,旱直播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虽然略低于常规插秧,但能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3.
振动式平贝母等级筛分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平贝母等级筛分机存在平贝母破损率高、堵塞严重等问题,设计一种与6 kW柴油机配套的可完成等级分级和收集平贝母等多道工序的振动式平贝母等级筛分机。该机由三层筛面和传动机构组成,通过对三层筛面理论分析和传动机构的优化设计,确定其结构参数。田间试验表明:平贝母等级筛分机输运顺畅,分离效果明显,平贝母破损率少,透筛率为98.3%,损失率为2.6%,筛分准确率/%(分级精度0.5 mm)为90.8%。  相似文献   
54.
采用多元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3个施期的氮肥用量(即基、蘖肥用氮量,穗肥用氮量,粒肥用氮量)、调节肥施用时间(叶龄计)及穴距等5个因素对粳稻垦鉴稻10号物质生产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施氮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与中期干物质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R=0.504 5**)、与抽穗前15d至抽穗后25d的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08 9**);穗肥施氮量与经济系数呈显著正相关(R=0.331 1*);穴距与前期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31 0**)、与后期生物量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R=0.493 9**)。说明,通过提高基、蘖肥施氮量可显著提高群体的中期干物质积累、抽穗前15d至抽穗后25d干物质积累;适当减小穴距可提高前期物质生产量和后期物质积累量,而适当提高穗肥施氮量可提高群体的经济系数。因此,对试验因子中的基、蘖肥用氮量与穴距的控制可以实现对各期干物质积累的调控。  相似文献   
55.
为了给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稻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提 供科学依据,将黑龙江省垦区6个水稻品种(系) 种植在6个不同生态点,利用AMMI 模型对水 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每穴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 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 明:基因型(G)×环境(E)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显;本试验中的各水稻品 种(系)在不同地点种植,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稳定性存在差异,垦稻08-924产量最稳定 ;850农场和军川农场较适合水稻进行区试试验;二次枝梗数和穗长除与结实率、产量相关 性不显著外,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产量除与穗数达显著正相关外, 与其它性状均未达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6.
钾肥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及穗部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对水稻产量及穗部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和穗肥按全钾量5:5比例施入(处理4),水稻整个生长期内钾肥营养均衡,有利于颖花分化,穗粒数最多,产量最高,达13 240.52 kg·hm-2;基肥一次性施入钾肥(处理1),由于水稻孕穗期和灌浆期营养供给不足,降低了水稻穗长、一...  相似文献   
57.
采用中国黑龙江省和韩国水稻品种(品系)各18个,种植于中国黑龙江省857农场,以比较韩国和中国黑龙江水稻品种糙米全氮、全钾、全镁含量的差异及其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黑龙江水稻糙米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韩国,全钾含量则相反;韩国水稻糙米全镁含量高于中国黑龙江55.6mg/kg,但差异不显著;韩国品种食味评分(84.1分)极显著高于中国黑龙江品种(78.7分);韩国品种的食味评分与Mg/K当量比及Mg/K, Mg/N,Mg/(K+N)质量比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各指标的品种间变异系数表现为全镁含量>全钾含量>全氮含量>食味评分。糙米N,Mg含量及其与其它元素比值的差异是韩国品种食味值高于中国黑龙江省品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寒地水稻产量性状相关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影响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相关性状。[方法]应用表型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省20个水稻品种9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水稻产量相关性状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关关系。在6个影响水稻产量的主因子中,功能叶因子和产量因子对水稻产量的累积贡献率为96.56%;20个水稻品种被归为3类,显示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结论]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应注意剑叶叶面积和结实率、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59.
水稻萌发期和幼苗期耐低温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水稻品种间耐低温性鉴定方法,以8个水稻品种和3个自育品系为材料,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的相对值作为耐低温性评价指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法对11个水稻品种进行耐低温性综合评价,16个鉴定指标中筛选出5个主成分,其中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株高、根干重、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可作为水稻品种耐低温性的鉴定指标。加权隶属函数法评价出11个水稻材料耐低温性强弱顺序,聚类分析结果将11个水稻材料耐低温性聚为3类,第Ⅰ类耐低温性较强,第Ⅱ类耐低温性中等,第Ⅲ类耐低温性最弱。结果为水稻材料耐低温性评价方法和这11个水稻品种的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0.
膜下滴灌水肥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目前推广的水稻膜下滴灌旱作种植方式基础上,在寒地研究其水肥一体化技术,提出高产高效水肥优化组合方案,为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配套的水肥管理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龙粳31号和空育131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膜下滴灌水肥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膜下滴灌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8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分蘖肥与穗肥用量分别为87,15kg/hm2的处理能够增加两品种的穗数/m2;膜下滴灌的两种水分、肥料处理对两品种穗粒数的影响不显著。膜下滴灌处理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8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其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经济产量高于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6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两品种的表现为一致的。膜下滴灌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6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同时分蘖肥与穗肥用量分别为70,12kg/hm2的处理两品种的经济产量均为最低。空育131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8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同时分蘖肥与穗肥用量分别为87,15kg/hm2的处理最适合膜下滴灌旱种;龙粳31号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8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同时分蘖肥与穗肥用量分别为70,12kg/hm2的处理最适合膜下滴灌旱种。[结论]不同品种对膜下滴灌水肥耦合的反应不同,膜下滴灌旱种处理水肥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