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4篇
  14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对龙香稻2号品质的影响,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常规化肥处理,基施腐植酸有机肥有利于降低稻米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对整精米率影响不大。在供试土壤条件下,基施腐植酸450kg·hm^2香稻2号的外观品质及食味品质明显改善,可应用于寒地水稻优质米生产。  相似文献   
72.
水稻植株内正常的代谢作用不仅要求有足够的必需营养元素,而且要求各种元素的含量保持相对平衡。一种营养元素的过量,常会抑制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在水稻生产中,平衡营养和平衡施肥是影响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正确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同时,更需要注重硅、镁对产量和品质影响,然而,目前人们对氮、磷、钾施用量及其配比的研究较多,硅肥也有应用,对镁肥研究较少。如何正确施用硅、钾、镁肥已经成为提质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3.
针对目前平贝母等级筛分机存在堵筛及平贝母破损率高的问题,设计一种与12kW柴油机配套的可一次性完成输送初选、等级分级、风选杂质和收集平贝母等多道工序的螺旋式平贝母等级筛分机。通过虚拟样机技术和田间试验相结合,完成了输送装置、喂入装置、上层圆柱辊筛面、下层螺旋辊筛面和排杂装置有机组合,使机构紧凑合理,平贝母破损率少,透筛性能好。经试验测试,该机具结构简单,通用性好,筛分适应性强,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农艺要求,为开发分段式平贝母联合收获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稳定性和高产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稻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将黑龙江省垦区6个水稻品种(系)种植在6个不同生态点,利用AMMI模型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每穴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G)×环境(E)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显;本试验中的各水稻品种(系)在不同地点种植,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稳定性存在差异,垦稻08-924产量最稳定;850农场和军川农场较适合水稻进行区试试验;二次枝梗数和穗长除与结实率、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外,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产量除与穗数达显著正相关外,与其它性状均未达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5.
为明确施用硫酸镁对水稻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以垦鉴稻5号和东农428为试验材料,采取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不同时期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CK,且光合速率与食味值均呈正相关。100%中期施硫酸镁能显著提高东农428的加工和外观品质,2%浓度中期叶喷硫酸镁能显著提高食味值。垦鉴稻5号各处理的食味值均显著高于CK。因此,生产上可通过施用硫酸镁提高水稻光合速率,可采用100%中期施用硫酸镁100.05 kg·hm-2提高东农428的加工和外观品质以及垦鉴稻5号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76.
为研究寒地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将11个黑龙江省垦区水稻品系布置在8个不同生态点,使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进行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结果显示,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环境,基因型最低。参试材料稳定性最好的是建09-19,其次是龙粳21,稳定性最差的是垦稻10-2206;试验点中对产量鉴别力最强的是二九一农场,其次是八五六农场,再次为八五○农场,最差的为江川农场。建09-17在八五○农场和八五七农场,垦10-1624在八五六农场,垦稻10-2206在二九一农场和友谊农场,垦09-1709在江川农场、农垦水稻所和兴凯湖农场表现出最佳适应性。  相似文献   
77.
为明确硫酸锌不同施用量对垦鉴稻5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锌含量0.1 ug·kg-1的盐碱土条件下,各处理的穗长、不同粒位的实粒数、实粒重、穗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施入30 kg·hm-2硫酸锌时的穗长、不同粒位的实粒重、下部一、二次枝梗数、千粒重及产量与对照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产量较对照增产达65.5%。穗长与二次枝梗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接近显著水平。可见,盐碱地种稻施用硫酸锌是十分必要的,试验条件下以30 kg·hm-2七水合硫酸锌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8.
为明确生物炭连续还田对苏打盐碱土稻田的改良效果,于2014—2019年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炭连续还田对苏打盐碱土稻田养分含量、电导率、pH值、酶活性和腐殖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还田量为7.5~16.5 t·hm-2时,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9.09%~30.00%、34.58%~45.37%、19.04%~39.16%、38.65%~63.12%(P<0.05);生物炭还田量12.0~16.5 t·hm-2,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5.34%~6.87%(P<0.05);土壤电导率随生物炭还田量增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峰值在7.5 t·hm-2;土壤pH值与生物炭还田量显著正相关,并且生物炭12.0~16.5 t·hm-2 pH值显著高于不添加生物炭处理;生物炭年还田量7.5~12.0 t·hm-2时,有机质含量、腐殖质全碳量、胡敏素碳量分别较不添加生物炭处理提高48.74%~70.51%、47.40%~69.94%、68.94%~96.48%;HA/FA和PQ随生物炭还田量增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峰值在12 t·hm-2;生物炭还田量7.5 kg·hm-2时,脲酶活性较不添加生物炭处理提高89.03%(P<0.05),碱性磷酸酶降低41.27%(P<0.05);生物炭还田量12.0 kg·hm-2时,脲酶活性提高53.33%(P<0.05),蔗糖酶活性提高41.84%(P<0.05)。因此,生物炭连续还田能够有效改良苏打盐碱土稻田,7.5~12.0 t·hm-2为适宜生物炭还田量。  相似文献   
79.
氯化胆碱对水稻幼苗内源激素及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氯化胆碱对水稻幼苗内源激素的影响, 以及对水稻种子萌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氯化胆碱溶液浸种明显提高了水稻根、芽中促生型植物激素IAA、GA3、Zeatin的含量,但对抑制生长型激素ABA含量的影响。氯化胆碱浸种使种子中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不同浓度的氯化胆碱溶液浸种均提高了种子的发芽势。不同浓度的氯化胆碱溶液于灌浆期叶面喷施当地不能成熟的水稻, 结果使结实率提高,谷草比增大,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提高。  相似文献   
80.
以里鉴稻5号(J)和垦稻12号(D)为试材,采用负压武土壤湿度计严格监测土壤水势,2007~2008年在建三江科研所、大兴农场园区和庆安试验站进行大田控水试验;2009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盆栽场(大庆市)进行盆栽控水试验;于水稻返青至成熟期进行-20 kPa和-10 kPa的间歇控水处理,系统地研究土壤水分对寒地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