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9篇
  1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玉米自交系的遗传转化率,建立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体系。通过农杆菌菌株EHA105侵染玉米自交系7922的胚性愈伤组织,以β-葡萄糖苷酶基因(GUS)为报告基因研究几种因素对遗传转化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农杆菌浓度OD600=0.6时,GUS瞬时表达率最高为35.3%;(2)当侵染时间为15 min时,GUS瞬时表达率最高为37.3%;(3)当共培养时间为3天和恢复培养时间为4天时,GUS瞬时表达率最高为29.1%。因此选择农杆菌浓度OD600=0.6,侵染时间15 min,共培养3天和恢复培养4天,为最佳遗传转化条件。通过优化影响遗传转化体系的因素,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42.
试验旨在构建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vceA基因缺失株,分析其生长特征及其在人胚胎滋养层细胞(HPT-8)中的存活能力。以布鲁氏菌S2308为模板,PCR扩增vceA基因上、下游同源臂,以pUC19K质粒为模板扩增kan基因,然后利用融合PCR技术将3段基因进行融合,再将此片段与pMD19-T载体连接,电转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构建ΔvceA基因缺失株(S2308ΔvceA),通过卡那抗性对缺失株进行连续筛选,并检测其遗传稳定性。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观察亲本株S2308和S2308ΔvceA的生长变化趋势,以侵染复数(MOI)100∶1侵染HPT-8细胞,通过CFU计数检测亲本株S2308和缺失株S2308ΔvceA在细胞内的生存能力。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片段大小为372、510、1 093 bp的vceA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和kan基因;且成功构建pMD19-T-vceA-kan自杀载体,将其电转入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构建基因缺失株,连续传代10次未发现基因回复突变;在体外相同培养条件下,缺失株S2308ΔvceA与亲本株S2308生长趋势相似,均在12 h达到对数生长期,30 h进入平台期;侵染HPT-8细胞12 h时,缺失株S2308ΔvceA在细胞中的数量显著低于亲本株S2308(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构建并获得了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的布鲁氏菌vceA基因缺失株,该缺失株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与亲本株生长趋势相似;但该缺失株在HPT-8细胞内的存活能力显著变弱。  相似文献   
43.
【目的】构建布鲁氏菌BPE159基因缺失株,研究缺失株体外生长变化特征及其在宿主细胞中的存活能力,探究布鲁氏菌感染期间分泌蛋白BPE159对自噬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布鲁氏菌BPE159基因重组质粒,电转化布鲁氏菌S2308感受态细胞构建BPE159基因缺失株S2308ΔBPE159。PCR扩增BPE159基因,连接转化构建pBBR1MCS-4-BPE159载体,提取质粒进行电转化,构建BPE159基因回补株S2308ΔBPE159-C。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缺失株和回补株遗传稳定性。构建布鲁氏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布鲁氏菌侵染后自噬细胞因子ATG5、Beclin1、LC3a和LC3b基因表达水平。以S2308、S2308ΔBPE159和S2308ΔBPE159-C株侵染小鼠巨噬细胞,收集细胞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PE159基因缺失对布鲁氏菌侵染后自噬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在相同起始浓度下培养S2308、S2308ΔBPE159及S2308ΔBPE159-C株,观察细菌生长变化趋势;评价S2308ΔBPE159株在不同...  相似文献   
44.
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流规划的选配方法,将解决网络最大流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曲轴与轴瓦选配问题的求解中,建立选配网络,以获得曲轴与轴瓦的最优装配组合。并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提高了选配效率,并使不适配零件数量为最少。  相似文献   
45.
稻纵卷叶螟成虫日龄的判定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明确稻纵卷叶螟成虫生化和形态指标与其日龄之间的关系,为建立稻纵卷叶螟成虫日龄判定的数学模型和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提取稻纵卷叶螟成虫头部生化物质和解剖其生殖器官,研究了羽化后1~6日龄雌雄成虫头部褐脂质、蝶啶含量的变化以及雌蛾卵巢小管和雄蛾精巢的发育状况。研究表明:(1)不同日龄间雌、雄成虫头部褐脂质、蝶啶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不同日龄间雌蛾卵巢小管长度、雄蛾精巢大小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雌蛾1~3日龄、3~6日龄卵巢小管长度与日龄的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615 2和0.128 4。雄蛾精巢长半轴、短半轴长度与日龄的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578 4和0.579 6。(3)利用卵巢小管长度对低日龄雌蛾日龄的估计表明:1 d估计误差平均为±0.56 d,2 d估计误差平均为±0.47 d。利用精巢长半轴对雄蛾日龄的估计表明:1~6 d估计误差平均为±1.28 d、±1.48 d、±1.43 d、±1.32 d、±1.53 d和±1.29 d。利用精巢短半轴对雄蛾日龄的估计表明:1~6 d估计误差平均为±1.15 d、±1.04 d、±0.97 d、±1.12 d、±1.46 d和±1.21 d。综上,头部褐脂质和蝶啶不能准确反映稻纵卷叶螟成虫日龄的变化,不能作为其日龄判定的指标。而雌蛾卵巢小管和雄蛾精巢形态稳定,其大小变化与日龄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卵巢小管和精巢在稻纵卷叶螟成虫日龄的判定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6.
应用先正达除草剂5%大能乳油进行小麦田除草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大能(2.5%炔草酯+2.5%唑啉草酸)对小麦田恶性杂草多花黑麦草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药后60天调查,大能对多花黑麦草的防效达到85.52%,在多花黑麦草的化学防治中可以使用上述药剂。  相似文献   
47.
对黄土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作的回顾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陕甘黄土高塬沟壑区是我国川滇—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发源地之一,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也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塬区的侵蚀沟发育具有强烈的加速作用。当前,黄土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同程度的沟道侵蚀导致的沟头前进,沟底下切,沟壁崩塌、滑塌、泻溜,沟岸扩张,塬面逐步萎缩和破碎化。以甘肃庆阳董志塬为例,分析了黄土塬水土流失现状,从董志塬区固沟保塬、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三个层面回顾了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作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固沟保塬综合治理模式和措施配置,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筑牢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推进晋陕甘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优先、高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利用甘肃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成果和黄委西峰水保试验站多年效益观测资料,参照其他专家最新研究成果,确定了甘肃省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效益指标参数,按照新修订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以1979年作为基准年,分析计算了甘肃省黄土高塬沟壑区2011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9.
为有效防控有翅型小麦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以浙江省小麦主要害虫禾谷缢管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有翅型和无翅型转录组之间的差异,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fication PCR,RT-qPCR)技术对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经过StringTie软件组装,共获得39 699条unigenes。注释到NCBI-NR、GO、KEGG、Pfam、Swiss-Prot和eggNOG六个数据库中unigenes数量分别为24 120、17 351、17 137、17 532、15 494和23 128条,分别占unigenes总数量的60.76%、43.71%、43.17%、44.16%、39.03%和58.26%。有翅型和无翅型禾谷缢管蚜之间共筛选到6 747个基因差异表达显著,其中289个基因上调表达,其他6 458个基因下调表达,大多数差异表达基因集中在糖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等信号通路上,表明禾谷缢管蚜翅型分化可能与能量分配有关。UGT、MME、GSTABCG14四个基因的RT-qPCR测定结果与转录组测定结果一致,表明转录组测序数据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不同生长阶段的澳洲龙纹斑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动态变化,同时探讨并比较处于商品鱼阶段的澳洲龙纹斑、石斑鱼、鲟鱼肌肉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变化,以期推广澳洲龙纹斑的养殖技术与引导消费,本研究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澳洲龙纹斑亲鱼、商品鱼、幼鱼以及石斑鱼商品鱼、鲟鱼商品鱼中肌肉氨基酸含量,系统分析了澳洲龙纹斑不同生长阶段氨基酸组成的变化规律,同时比较了不同种类商品鱼氨基酸组成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澳洲龙纹斑氨基酸总含量最高为商品鱼70.96%、其次为幼鱼69.24%、亲鱼最低为65.36%(以干基计算),在氨基酸组成中亲鱼和商品鱼的比例较为接近,而幼鱼的氨基酸组成比例则有所变化,在必需氨基酸中,其EAA/TAA值则比亲鱼以及商品鱼低2%左右,而在非必需氨基酸中,EAA/NEAA比值又高于亲鱼与商品鱼2%左右;澳洲龙纹斑、石斑鱼、鲟鱼3种商品鱼肌肉中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之和均超过50%(澳洲龙纹斑57.17%,石斑鱼57.68%,鲟鱼57.85%),其反映了3种商品鱼肉质味道鲜美度是处在同一等级上;同时,澳洲龙纹斑商品鱼(E/T比值为40.34、E/NT比值为67.62)符合WHO/FAO提出的E/T应为40%左右和E/NT应为60%以上的参考蛋白质模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