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3篇
  23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1.
杂交酸模耐盐性鉴定的生理指标筛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杂交酸模耐盐性鉴定的生理指标,对杂交酸模在不同盐胁迫浓度、时间下的叶片脯氨酸含量、细胞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加,积累量增大,细胞质膜透性增大,根系活力降低,以上3个指标可作为杂交酸模耐盐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该区花生种植分布广,规模种植区域相对较集中,但生产上存在着品种混杂、种性退化、商品性差及栽培技术不规范和深加工滞后等问题。文章介绍了研究区域的概况,分析了花生生产现状特征及花生品质特征。结果表明,受生态条件限制,花生脂肪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中等,油亚比值普遍偏高。在空间分布上,蛋白质南高北低,而脂肪含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油亚比则是东部丘陵区高于西部平原区,主产区低于非主产区。指出该区应紧紧围绕花生作为区域性的重要经济作物和优势农产品,以大幅度提升花生种植效益为核心,强化空间合理布局,实施标准化无公害和基地化生产,提高单位面积投入产出率,提升深加工水平,铸造国家"植物蛋白源、加工原料源、农田生物互补源",促进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区域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黄淮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玉米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采用播量、播深和镇压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及小麦品种济麦22冬前出苗率、春季分蘖和单株次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极显著影响小麦次生根、分蘖数和出苗率,对以上指标作用力分别达到65.52%、54.02%和35.46%;镇压极显著影响出苗率,作用力达23.48%;播量、播深和镇压对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影响不显著。播深与镇压的交互效应表现为播量越大其交互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气象因子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确定影响花生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量化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程度,本文以2008年全国18个花生主产省的花生品质数据及其对应点生育期的气象资料为基础,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气象因子对花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蛋白质含量与生育期各气象因子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花生脂肪含量与生育期>15℃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昼夜温差呈显著负相关,花生油亚比与生育期各气象因子间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水平,其中与>15℃积温和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和昼夜温差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生育期各气象因子对花生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不大,影响花生脂肪含量的主要因素是生育期>15℃积温,影响花生油亚比的主要因素是生育期昼夜温差。花生脂肪含量和油亚比与其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次线性方程来描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鲁西北潮土区小麦种植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小麦生产上,设置N、P、K减素处理,研究ASI方法推荐施肥对小麦产量、养分的农学效率、养分回收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氮素为当地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是磷素,钾素对小麦增产影响最小。N、P、K减素处理较推荐施肥(OPT)处理减产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分别减产22.4%、14.4%、13.4%。农民习惯施肥(FP)、60%OPT-N和OPT处理间小麦产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在本研究中,氮、磷、钾的农学效率分别为N 6.3 kg/kg、P2O512.9 kg/kg和K2O 10 kg/kg。氮、磷、钾肥料的当季回收率分别为16.41%、17.27%和27.27%。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不同量外源Se可以提高生长在盐渍环境下杂交酸模(R.Patientia×R.tinshanicus)的耐盐能力,增加其干重.其原因是由于基施Se后对Na+、K+吸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杂交酸模从根部至地上部对K+运输的选择性,叶片的Na+/K+比降低;适量基施Na2SeO3(小于1.5mg/kg)GSH-px、CAT、POD活性提高,减缓植物细胞质膜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能力增强;外源Se能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并作为渗透调节物质降低杂交酸模叶片的渗透势和提高其渗透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下杂交酸模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200mmol/LNaCl处理下的杂交酸模叶、根尖细胞电镜观察研究发现,盐处理2周后,吉肉细胞叶本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类囊体排列紊乱,肿胀,基料片层和基质片层模糊不清,甚至出现完全解体现象。  相似文献   
18.
通过GM(1,1)模型拟合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傅里叶变换提取周期分量和AR(p)模型模拟随机过程,所建立的集成预报模型对荒地土壤水分的模拟精度高于已耕作的麦田,总体相对误差减少33%~106%.麦田和荒地土层愈深,模拟精度愈高.麦田和荒地不同深度的土体模拟值总体误差分别为±7.4%~±16.8%、±5.56%~±8.15%.同时运用集成预报模型预报了麦田和荒地未来某一时刻的0~60cm土体含水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全日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对 7种耐盐苗木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 :插穗树龄及插穗的处理是扦插成功的关键 ,激素处理能显著提高插穗的生根率。林生山黧豆、沙枣、银白杨和绒毛白蜡夏季扦插极易生根 ,且 2级侧根发达。在砂壤土中移栽成活率明显高于粘土中的成活率 ,在 2级侧根生长旺盛时期移栽繁育苗木为最佳。采用全日照喷雾扦插技术繁育的苗木与同期用种子繁育的苗木相比 ,移栽后生长快、分枝多、匍匐直径大 ,且耐盐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0.
利用分别种植10年、7年和3年的林生山黧豆、紫花苜蓿和杂交酸模草地,采用微形态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植被更新对滨海盐渍土壤质量的微观影响。结果表明,与天然草荒地相比,3种类型的人工草地土壤质量均存在明显的微形态差异,植被更新可以促进滨海盐渍土壤微形态的良性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