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5篇
农学   22篇
  3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2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小麦品种的适应性是育种工作者格外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略的回顾,指出,小麦品种的适应性是超高产育种亟等解决又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2.
同异分析的联系势测验及其在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运用联系数学理论,提出了同异分析的联系势概念;定义了联系均势、联系同势和联系异势;规定了联系势的差异显著性原则,并将联系势划分为9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联系势测验方法,并结合实例介绍了其在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具体应用。检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
为克服传统经验育种的局限性,运用同异分析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单株选择方法即单株同异选择法,介绍了这种选择方法的原理与步骤.利用小麦新品种豫麦35、安麦1号、安麦7号的育种资料,对它们的单株选择过程进行了单株同异选择分析,从育种实践的角度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种选择方法的优越性,指出这种方法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将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4.
西北内陆高台盐池孢粉组合与古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甘肃盐池盐矿地层剖面早更新世~全新世孢粉分析,将更新世以来的孢粉划分为4个组合带。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探讨了盐池矿区近1.6万年由荒漠草原-疏林草原-灌丛荒漠草原的古植被演替与冷干-暖湿-冷干的古气候演变特征,揭示了该地区湖泊趋于干涸,浅层地下水成化,向干旱化发展的气候因素,这对西北内陆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低能离子束诱变育种是近年来在我国刚刚兴起的一种新的育种方法,自问世之后,受到广大育种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并在育种实践中取得不少有成效的实例。本文主要介绍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以便对小麦育种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6.
为筛选出适宜安阳市生产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和了解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在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以及冻害性状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效果,采用该方法对安阳市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7个强筋小麦品种的11个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济麦20、藁优9415和西农979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安阳市发展强筋小麦的主要种植品种.特别是济麦20在生产上现有强筋小麦品种中最为理想,是适应安阳市自然条件与生产条件的优质、高产强筋品种.该方法运算简便,无论样本数据量多少或样本数据是否呈典型分布,都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97.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同异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49,自引:8,他引:49  
本文运用联系数学理论,提出了一种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的新方法,并应用这种方法,对1999-2000年度河南省小麦高肥冬水组区域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麦1号(安93-22)为优良品种;小偃54、98中18和周91197为较好品种;石4185、开麦13和豫麦21为一般品种;新乡9157、洛郊9133和博农96-2为较差品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新方法的优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8.
为制定小麦新品种选育目标和策略,采集2008-2012年国家黄淮南片冬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数据,采用同异分析原理与方法,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间的综合同一度大小顺序依次为穗粒数(0.904 0)、千粒质量(0.890 5)、冬季冻害(0.887 2)、赤霉病(0.877 2)、全生育期(0.876 1)、体积质量(0.873 4)、公顷穗数(0.869 0)、叶枯病(0.868 3)、株高(0.832 5)、白粉病(0.801 2)、抗倒性(0.785 0)、熟相(0.410 1)、条锈病(0.383 6)。其中,穗粒数、千粒质量、冬季抗寒性和赤霉病等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在今后的育种或高产栽培研究工作中,应当重视对它们的选择和调控。对现有小麦品种群体与育种目标间的差异分析表明,株高性状整体上已达到育种目标要求,而熟相、条锈病抗性、白粉病抗性、抗倒性、公顷穗数等性状则与育种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宝鸡市生态条件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策略应当是在保持现有品种性状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兼具耐寒、抗病(包括条锈病、白粉病,特别是抗赤霉病)等特性的穗重型品种(穗粒数多,千粒质量高)的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