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5篇
  8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分析高寒地区0 ℃界限温度变化特征,以期为合理开发农牧业气候资源。利用青海省高寒地区贵南县气象局观测的1961—2017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等方法,对高寒地区贵南县≥0 ℃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同时期积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7年高寒地区贵南县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呈不显著的提前趋势,终日呈不显著的后延趋势;持续日数以1.48 d.10a-1的气候倾向率呈现显著增多趋势;≥0 ℃的积温以每10年30.2 ℃.d的气候倾向率呈现极显著的升高趋势。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终日未发生突变;持续日数在1985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积温在1994年发生由少到多突变。  相似文献   
62.
三江源高寒草地针茅牧草黄枯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9—2010年青海省三江源兴海县牧业气象观测站西北针茅牧草(Stipa sareptana var.krylovii)观测资料及同期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分析了气象因子对兴海高寒草地西北针茅牧草黄枯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地西北针茅牧草黄枯期12年来表现为显著提前的趋势,平均每年提前1.4 d;牧草黄枯期与日平均气温≥0℃的终日呈显著正相关,并且随着9月中旬平均温度的显著升高牧草黄枯期提前;兴海9月上中旬降水量的减少以及日照时数的增加使牧草提前黄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8月下旬和9月上旬的温度对西北针茅牧草黄枯影响最大,温度每上升1℃,黄枯期分别提前5.0 d和1.0 d。  相似文献   
63.
气候变暖对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牧草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61~2010年青海省兴海县基准气候站气象资料和1999-2010年西北针茅(Stipa sareptana var.krylovii)牧草生育期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对西北针茅牧草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兴海地区年和牧草生长季(4-9月)平均气温整体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明显增多,日照时数极显...  相似文献   
64.
利用1999-2010年青海省三江源区西北针茅牧草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牧草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牧草生育期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江源区兴海高寒草地牧草生长季(4-9月)平均气温以0.36℃/10 a的速度升高,降水量以148.6 mm/10 a的速度极显著增多,日照时数以7.7 h/10 a的速度微弱增加,总的气候趋势呈现出"暖湿"特征,对高寒草地牧草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2)西北针茅牧草的各生育期长度,0℃-返青期日数、返青-抽穗期日数、开花-成熟期日数、成熟-黄枯期日数均表现逐年缩短的变化趋势,其中成熟-黄枯期日数显著缩短。抽穗-开花期日数则呈逐年延长的趋势。(3)对西北针茅牧草0℃-返青期日数,2月降水量、1月平均气温、累计日照时数的影响最大;对返青-抽穗期日数,累计降水量影响较大;对抽穗-开花期日数7月上旬降水量和累计日照时数影响大;对开花-成熟期日数影响较大的有7月中旬、下旬和8月上旬的平均气温以及累计温度;对成熟-黄枯期日数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是8月、9月中旬的平均气温、≥5℃日平均气温终日日数和累计降水量和累计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65.
利用青海省同德县1961-2000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分析了同德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引起蒸发量变化的因子。结果表明:同德1961-2000年40 a平均蒸发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4.5 mm/10 a,四季蒸发量均呈增加趋势,但仅秋季蒸发量增加趋势显著。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气候因子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表现为下降趋势,平均风速变化微弱,平均日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0.23℃/10 a)明显比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升温速率(0.14℃/10 a)大,导致气温日较差减少(-0.10℃/10 a)。因此,同德地区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的显著上升,以及年平均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明显下降,可能是年蒸发量显著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6.
同德县气候变化特征与草原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青海省同德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同德地区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一年四季的平均气温都呈现升高趋势,但变化的幅度却不相同,年平均气温呈增高趋势,平均每10年增高0.37℃ ,冬季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气温升高0.50~0.88 ℃ ,是气候变暖最突出的时段;1987年以来同德县相继出现14个暖冬,是近45年来最暖的时期.年降水量以每10年10.5 mm的趋势减小,90年代降水量最少.并由此引起无霜期延长,积雪、冰雹、雷暴、大风、沙尘暴日数的减少,气候变化一方面使同德地区草原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另一方面也是近几年蝗虫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存在的草原退化现象主要应归咎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6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一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澳大利亚13个燕麦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描述和量化评估,通过对各品种加权关联度的比较,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其品种的优劣和应用价值,结果表明此方法与单项产量比较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8.
就4种密度、4种刈割高度下老芒麦种群单位面积上的生物量和单株的生物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返青初期的老芒麦种群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单位面积上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单株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分蘖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刈割处理下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单分蘖重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株生物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密度和不同刈割处理下,以上各生物量指标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成熟期老芒麦种群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单位面积上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单株重、单分蘖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刈割处理下单位面积上生物量变化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个体生物量变化则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密度和刈割两因素互作下,单位面积上生物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互作效应并不影响单株和单分蘖生物量。  相似文献   
69.
经3年的品种比较试验表明,细茎冰草、多叶老芒麦、短芒老芒麦、无芒雀麦、绒毛冰草、落芒草6种多年生禾草在旱作栽培条件下,生长正常,表现良好,其中以细茎冰草和多叶老芒麦最好,无论从产量还是经济性状、干草的粗蛋白质含量等方面均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70.
贵德县近50年气候变化及对冬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青海省贵德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月降水资料以及逐日日照时数资料,分析近50a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的变化。利用Tha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以实际的蒸散量计算得到冬小麦的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1)近50a来贵德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不明显的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趋势;(2)目前贵德冬小麦生产潜力开发程度偏低,现实生产力产量只有理论生产潜力的42.7%,气候生产潜力适宜开发程度为57.3%,气候生产潜力可开发速度为14.6%。冬小麦生产潜力的适宜开发程度和可开发程度较高,但当前气候生产潜力开发程度偏低,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