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豫东地区大豆品种(系)生育期组划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大豆(Glycine max L.)生育期组划分方案。[方法]根据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种子研究室重点任务要求,商丘综合试验站以13份美国不同生育期标准品种为对照,对适于豫东地区夏播种植的大豆品种(系)进行了生育期组划分。共征集当地大豆主栽品种、新选育的品种(系)、近几年国家和河南省审定的新品种及对照种共43份。[结果]永城紫花豆、徐豆14、冀豆17、冀豆12这4个品种对应第Ⅱ熟期组,中黄13、涡豆5号、中黄37、菏豆19、徐豆18、皖豆30这6个品种对应第Ⅲ熟期组,周豆11、开豆41、科豆1号、商豆1102、临豆10号、德豆99-16、周豆18、皖豆29号、郑9805、周豆19号、豫豆22、皖豆28、郑97196、商豆1103、商豆6号、商豆1202、阜豆9号、中黄42、驻豆5号、许豆6号、安豆1号、濮豆206、徐豆16、商豆1201、阜杂交豆这25个品种对应第Ⅳ熟期组,安豆4号、商豆1101、许豆8号、商豆1205、商豆0912、商豆1104、商豆14号、商豆1203这8个品种对应第Ⅴ熟期组。参试品种(系)生育日数118.87~140.93 d,株高39.27~112.27 cm,主茎节数12.4~22.13个;参试品种(系)株高和主茎节数随生育日数的增加呈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为调整国家大豆生产布局和品种类型划分方案、实现我国大豆品种布局的科学化与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油菜新品种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2006-2007年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B组9个参试品种(系)的高产与稳产性,并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法计算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一种准确、简便分析油菜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更加简便、快捷、有效分析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方法。[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灰色关联度、同异分析和模糊概率法,对2015年国家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品种(南片B组)试验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4种分析方法各有优点,方差分析法理论和方法虽然较成熟,但只能分析产量1个性状,综合能力较差;其余3种分析方法综合能力较强,对参试种评价较为客观全面。[结论]模糊概率法区分度较高,更有利于辨别品种优劣;其计算简便快捷、结论准确可靠,较适合用来综合评价夏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大豆新品种商豆1310的生产特性,以2015年和2016年国家黄淮海大豆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运用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回归系数法及AMMI模型对商豆1310大豆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商豆1310是一个产量高、丰产性和稳产性均好,适应范围广的品种,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豫东地区大豆生产现状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丘大豆综合试验站根据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安排,对豫东地区大豆生产现状、存在问题、技术需求和解决对策进行调研;调研针对本服务区的五个示范县(永城市、夏邑县、柘城县、睢县、睢阳区),调查对象包含农技、农机、农户、加工等人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10个分属MGⅡ~MGⅣ的夏大豆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分析对比,筛选出了适合豫东地区不同时期种植的夏大豆救灾补种品种。7月18日前播种可选商豆06-1、商豆1201和商豆1099是此时期理想的救灾品种。  相似文献   
17.
对大豆商8653的遗传背景分析和配合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种质遗传基础丰富,农艺性状优良,抗病性强,配合力高,具有极高的育种应用价值,在黄淮夏大豆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商豆14号大豆新品种是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采用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8—2009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03.87kg,比对照增产6.94%,极显著;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5.41kg,比对照增产6.86%;蛋白质含量40.77%;脂肪含量19.9%。该品种于201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准予推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商豆6号不同密度与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的相关性研究,在黄淮海南片夏大豆产区,商豆6号不同密度与其产量性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不同密度与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密度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随着降低。密度对百粒重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后降,密度为1.4万株/667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夏大豆育种,对2006-2017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品质及抗性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产量水平明显提高;株高、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茎节数略有上升;生育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底荚高度略有下降。粗蛋白含量整体略有上升,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参试品种(系)中达到高蛋白和高脂肪标准的品种 (系)分别有20个、82个。参试品种(系)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水平不断提高,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水平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产量与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7株系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 株粒重是产量的正向作用因子;主茎节数是产量的负向作用因子。以上结果综合表明:单株粒重是黄淮海地区大豆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夏大豆品种选育时,应注重主茎节数适中、单株粒重较高的亲本组配及后代单株的选择,同时还要重视品质,强调抗性,从而选育出适宜黄淮海地区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