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3篇
  19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在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采用肥料田间试验,研究了制种玉米多功能复混肥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随着多功能复混肥施用量的增加,制种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在增加,但单位肥料的增产量则随着多功能复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符合报酬递减律;多功能复混肥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1199.36kg/hm2时,制种玉米预测产量为8599.61kg/hm2,与田间试验处理5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模式,研究了几种农业有机废弃物组合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黄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以蘑菇渣、鸡粪、玉米秸秆、油菜籽饼容积比按0.20∶0.30∶0.45∶0.05配置的组合效果最佳,与有土栽培比较,基质容重降低了0.27g/cm3;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容积含水量、蓄水量分别增加了117.62g/kg、4.65%、93.04 m3/hm2;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分别增加了18.37g/kg、32.97 mg/kg、24.89 mg/kg和62.64 mg/kg;黄瓜产量、产值、利润分别增加了15.84 t/hm2、1.26万元/hm2和0.74万元/hm2。采用农业有机废弃物配制栽培基质,不会引起重金属离子的富集。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省外向型种子产业发展现状,联系国内外种子产业发展特点和国内种子产业一体化存在的不利因素,提出了我区种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发展对策,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向导,建立科研、生产、销售大集团经营,重视品种创新、品牌创立、研究、创新、拓展制种技术,加快人才、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玉米制种田,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营养改土肥与玉米制种田理化性质和玉米经济性状及产量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玉米幼苗地上部分干重因素依次是聚乙烯醇Zn-SO4.7H2OCO(NH2)2(NH4)2HPO4糠醛渣,因素间最佳组合是:A2B3C3D1E2(糠醛渣1 500 g、CO(NH2)21 125 g(、NH4)2HPO4900 g、ZnSO4.7H2O 45 g、聚乙烯醇90 g)。随着有机营养改土肥用量的增加,玉米制种田孔隙度、团粒结构在增大,容重在降低。有机营养改土肥施用量与玉米制种田蓄水量、有机质、速效养分EC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有机营养改土肥施用量为0.06%时,可显著提高玉米幼苗植物学性状,施用量大于0.06%时,对玉米的植物学性状有抑制作用。随着有机营养改土肥施用量的增加,制种玉米经济性状、产量在增加,但单位(1 kg)有机营养改土肥的增产量则随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经回归统计分析,有机营养改土肥最佳施用量为1 349.96 kg/hm2时,制种玉米的理论产量为7 080.00 kg/hm2。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的灌漠土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功能性肥料对制种玉米田物理性质、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及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CO(NH2)2>(NH4)2HPO4>抗重茬剂和聚乙烯醇。因素间最佳组合是:A3B2C1D1(即抗重茬剂30 kg/hm2,CO(NH2)2 600 kg/hm2,(NH4)2HPO4 350 kg/hm2,聚乙烯醇30 kg/hm2)。功能性肥料施用量与制种玉米田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团聚体、微生物数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制种玉米田体积质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随着功能性肥料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玉米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功能性肥料施用量在1 350 kg/hm2的基础上,再增加337.50 kg/hm2,收益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功能性肥料施用量与玉米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 = 3 782.61 + 1.650 5x - 0.000 378 7 x2,功能性肥料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x0)为1 350.01 kg/hm2,玉米理论产量(y)为6 700.99 kg/hm2,计算结果与最佳施用量试验处理5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是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生育中后期发生的主要叶部病害。为了提高对这3种叶斑病的田间诊断和识别水平,对其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归纳总结出3种病害的症状特点,并对引起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3种叶斑病在发病时期、病斑形态、病斑大小、病状等方面区别明显;在供试的10种玉米自交系品种中,大斑病、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分离到引起玉米叶斑病的真菌病原13种,其中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iria lunata(Walke)Boedijn、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和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Nishik.et Miyake)Shoemaker分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连作8 a的玉米制种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固体活性有机肥施用量与玉米制种田理化性质和玉米经济性状及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固体活性有机肥最佳组合是:糠醛渣45 t/hm2、牛粪67.50 t/hm2、生物菌肥0.06 t/hm2、聚乙烯醇0.03 t/hm2、保水剂0.06 t/hm2;固体活性有机肥施用量与玉米制种田孔隙度、团粒结构、蓄水量、有机质、速效氮磷钾、EC呈正相关,与容重、pH呈负相关;随着固体活性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制种玉米产量在增加,但单位质量固体活性有机肥的增产量则随着固体活性有机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出现报酬递减律;固体活性有机肥施用量在112 t/hm2的基础上,再增加28.00 t/hm2,边际利润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固体活性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111.40 t/hm2时,制种玉米的理论产量为7.28 t/hm2。  相似文献   
18.
我区玉米种子产业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华  李吉刚  闫治斌 《种子》2000,(5):35-37
本文根据自然条件分析了本区玉米生产优势和限制因素,通过对国内外及本区玉米种子产业现状透彻的分析,提出了本区玉米种子产业跨世纪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重点是重视信息研究,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倡导企科结合、产销联合。加快以品种为核心的品牌创立,加强市场渗透,参与国际大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9.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基质栽培模式研究多功能药肥对微型种薯晚疫病的防效以及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多功能药肥施用量与微型种薯晚疫病相对防效、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呈正相关,与微型种薯晚疫病病情指数呈负相关。随着多功能药肥施用量的增加,微型种薯产量在增加,但单位多功能药肥的增产量则随着多功能药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出现报酬递减律。经回归统计分析,多功能药肥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为0.20 kg/m2时,微型种薯理论产量为2.19 kg/m2,计算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5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选取河西走廊的草甸盐土区域,进行了盐碱土改良材料对草甸盐土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型盐碱土改良材料因素间最佳组合为:A2B3C3D1E2(硫酸铝800g,硫磺900g,石膏4 500g,糠醛渣800g,聚乙稀二醇60g)。盐碱土改良材料施用量与草甸盐土总孔隙度、团粒结构、自然含水量、脱盐率呈正相关,与容重、pH值、EC和全盐含量呈负相关。盐碱土改良材料由0.61t/hm2,增加到1.22和1.85t/hm2,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玉米的植物学性状随着改良材料施用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盐碱土改良材料施用量由0.61t/hm2,增加到1.22和1.85t/hm2时,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随着盐碱土改良材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盐碱土改良材料用量超过1.85t/hm2时,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随着盐碱土改良材料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盐碱土改良材料施用量为1.85t/hm2时,边际产值、边际利润、增产值、利润、产投比达到最大值。盐碱土改良材料适宜用量为1.83t/hm2时,玉米的预测产量为6.29t/hm2,计算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4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