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农学   20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1.
贵州外引稻种资源的性状鉴定与利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905份来自47个国家不同类型稻种资源在贵阳自然生态条件下的鉴定结果表明,株高95%的品种矮和半矮秆型,全生育期中迟熟类型偏多,农艺性状与抗病性,抗逆性综合鉴定表现出不同地域来源材料存在的同一性状上的某些差异,但也表现综合性状,抗病抗逆性强,可供贵州水稻生产直接利用或以之作材料供育种分类利用。  相似文献   
12.
贵州地方稻种资源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材料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368份源于贵州不同生态地区的地方稻种资源与不同南类型雄性不育系殂汕97A、金23A、协青早A和K17A等进行测交,鉴定其F1育性。结果表明,在贵州不同生态条件下形成的地方稻种资源存在一定数量对野败等类型雄性不育恢复的品种,并了其在裟育种中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杂交水稻亲本光合作用以及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力,为杂交水稻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3个恢复系和5个不育系为亲本,采用3×5NCII遗传设计,对光合作用相关的6个指标和5个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组合间除胞间CO_2浓度差异达显著以外,其余指标和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除有效穗和穗长等性状受组合特殊配合力影响外,其余性状主要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制约;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一般配合力与狭义遗传力差异不大,加性效应遗传较大,遗传稳定。恢复系RM222、R8319和GR8206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较高,通过杂种优势的分析,GR8206的杂种优势较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高产耐寒红米杂交中稻新组合金优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优红是以金23A为母本,与耐寒红米恢复系红零-4配组育成的红米杂交中稻组合,具有株型适中、杂种优势强、产量高、抗寒性强、稻米红色和品质较好等特点.2002年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贵州省海拔1 300 m以下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稻种资源耐冷性鉴定与评价指标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比较了当前在稻类耐冷特性鉴定评价中普遍应用的鉴定方法的评价指标。稻种资源耐冷性鉴定中存在数量多,规模大,且材料来源于不同生态区的各种变异类型的特点,应本着具体情况与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性状指标进行评价。提出了室内芽苗期鉴定和高原异地自然生境下穗期鉴定相结合的耐冷性鉴定评价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RAPD技术,选用11个引物对19个来自贵州的优质水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1个引物共扩增出159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有133(84%)个位点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这些材料的亲缘关系树.表明,选用的水稻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0.12~0.36,其中地方品种资源被聚为两个类群.但它们与改良的水稻材料(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和两系)之间亲缘关系都较近,遗传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7.
水稻红米性状的遗传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红米水稻材料(天红)与白米水稻(特青、明恢63等)杂交,其后代F1均表现为红米,F2则分离成3(红):1(白)。经遗传分析,该材料的红米性状是受一对主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而以此材料转育的红米恢复系(红零)与不同胞质类型的三系不育系杂交,F1皆显出较强的穗粒优势。  相似文献   
18.
将sd-r新半矮秆基因的品系RA73与sd-1半矮秆基因的6个保持系金23B、Ⅱ-32B、协青早B、K17B、粤丰B和龙特蒲B杂交。2006年在贵阳种植亲本、F1和F2,对株高进行遗传分析。试验结果,亲本的株高为82.4~94.5 cm,F1的株高为130 cm左右,F2代植株高度产生分离,经χ2分析,高株(101~140 cm)∶半矮秆(71~100 cm)∶矮秆(45~70 cm)的比例符合9∶6∶1,出现了两对高秆显性基因互补的遗传现象,这两对高秆显性互补基因分别来源于各自的原始高秆品种。讨论了RA73的sd-r半矮秆基因在杂交水稻育种上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在贵阳郊区(海拔1140 m)用杂交稻新品种黔优301进行了一组不同施肥量和栽插株数的栽培试验,在蚕豆绿肥田不施用农家肥,只施用尿素,机耕,4月初播种和密度1.2万窝/667m2的条件下,栽插株数间差异不显著,施肥量间差异极显著,最佳栽培处理为栽插1株,施尿素3次,共15 kg/667m2,产量为670.0 kg/667m2。并讨论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种质资源是作物优良基因的载体,切实保护现有保存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努力推进改良创新利用是当前乃至长远种质资源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概述了贵州稻种资源研究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并围绕其保护与利用的主题提出今后的主要任务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