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禾本科杂草历来是浙北地区移栽油菜田的主要杂草,控制好禾本科杂草的危害是确保油菜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24%烯草酮EC是沈阳化工研究院试验厂生产的一种防除移栽油菜田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为明确该药剂对移栽油菜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油菜安全性等,笔者于2003~2004年对  相似文献   
32.
利用Py-GC/MS(快速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进行了甘蔗渣的两级快速热解实验,考察了甘蔗渣一级快速热解的产物分布特性以及一级热解温度对后续二级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甘蔗渣低温一级热解产物富含4-乙烯基苯酚(4-VP),在250℃热解时4-VP的选择性最高(相对峰面积百分比高达48.11%),而在300℃热解时4-VP的产率最大。一级热解温度对后续二级热解产物分布有着较大的影响,随着一级热解温度的升高,二级热解产物中左旋葡聚糖(LG)含量显著增加,而多数其他产物的含量则显著降低;根据产物组成可以判断,300℃下的一级热解固体产物进行二级热解所获得的生物油,与甘蔗渣直接在500℃快速热解获得的生物油相比,具有更高的燃料品位。由此可确定甘蔗渣两级快速热解的应用方式应为:首先在300℃下进行一级快速热解制备4-VP,随后对固体残渣在500℃进行二级热解获得高品位生物油。  相似文献   
33.
夏播玉米密度施肥高产组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416A 最优设计方法,对影响晋南夏播玉米产量的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用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上等肥力水地小麦收获后夏直播玉米产量与密度,施肥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夏播紧凑型玉米掖单12号试验因子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优选出夏播玉米亩产640~700kg 的技术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34.
α,β-双醚型木质素三聚体模化物热解机理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木质素三聚体的热解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同时含有β-O-4和α-O-4连接的木质素三聚体模型化合物(4-(1,2-二苯氧基)-丙基苯酚)的热解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分析了三聚体中α-O-4和β-O-4醚键断裂的相互影响,以及三聚体的整体热解反应机理和产物形成途径。计算结果表明,Cα-O均裂是三聚体初步热解的最主要反应,Cβ-O和Cα-Cβ均裂则是竞争反应。三聚体的α-O-4和β-O-4醚键在初步热解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作用很小;但是在后续热解过程中,α-O-4(β-O-4)醚键断裂产物继续发生β-O-4(α-O-4)醚键断裂的解离能却显著降低。基于Cα-O均裂反应的热解产物主要有苯酚、4-丙烯基苯酚、4-烯丙基苯酚和含双键的二聚体(大分子产物的前驱物)等;基于Cβ-O均裂反应的热解产物主要有苯酚、4-丙烯基苯酚和4-丙基苯酚等;基于Cα-Cβ均裂反应的热解产物主要有苯乙醚、4-羟基苯甲醛、苯、4-甲基苯酚和苯酚等。该文的研究结果将为深入了解木质素的热解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根据田间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正交表的性质,提供了用正交表进行良种良法配套的多因子试验的二种有效的设计和分析方法:1、当预计试验中因子间交互作用不大时,可用同一正交表的试验方案进行随机完全区组设计的区域试验。在汇总分析区域试验结果时,应矫正不同试点土壤肥力不一致的影响,以便更精确地评价各试验因子主效,达到在优选品种的同时,也查明了发挥品种生产潜力的相应主要栽培条件。2、当预计试验中因子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时,可用相应的大正交表安排试验方案,进行随机不完全区组的区域试验。注意在表头设计中,对需要考察的主效和互作效应必须各占有独立的列号,这样在汇总分析时,不但查明品种在不同试点的适应性,而且能分析不同品种对栽培条件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春谷品种晋谷10号一生中在株、茎、穗形成过程中的数量观测资料,拟合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株高、茎高和地上部各茎节间的伸长动态变化规律都符合Logictie生长曲线方程;株重和茎重的增长动态都符合一元四次方程;各茎节间的重量动态变化都遵循一元二次数学方程;穗的伸长动态用普适生长曲线描述更符合实际,穗重增长过程的最佳数学模型是一元四次方程。用数学模型描述作物各器官建成过程中在数量上的动态变化规律,使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研究步入了动态定量分析阶段,这在作物基础理论研究上是一个新的飞跃,对指导作物生产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初步明确了18%稻种清可湿性粉剂浸种处理水稻种子能有效控制水稻秧苗期和大田期恶苗病的发生,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成秧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8.
用8个药剂在杂交水稻甬优538上进行稻曲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5% 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50 g·L-1 嘧菌酯悬浮剂、80% 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2712% 碱式硫酸铜悬浮剂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39.
通过示范试验,农药减量试验区在水稻整个生育期病虫害防治3次,和农户自防区的4次防治进行对比,水稻主要病虫害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得到有效控制,在节省了农药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同时,增加了水稻产量,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0.
水稻稻曲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稻曲病已逐渐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研究其发病原因和抗病机理对指导稻曲病防治具有现实意义。主要阐述了近些年国内外水稻稻曲病病原菌致病机理、侵染过程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选育抗病水稻品种等防治稻曲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