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19篇
  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穗萌抑制剂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杂交稻种子生产上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在收获季节母本株穗大量发芽(穗芽),一般年份穗发芽率为5%左右,若成熟期间遇阴雨天气则更为严重。为此,1992年我们应用浙农大研制的穗萌抑制剂进行了抑制杂交水稻种子穗发芽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试验在汕优63夏季制种田内进行,小区面积0.01亩,随机区组排列,重复2次,药剂用浙农大研制的穗萌抑制剂粉剂。 1.2 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6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奶类产品的需求量逐步增加。部分大中城市相继在近郊建造了许多大型奶牛场,形成所谓的“都市养牛业”。“都市养牛业”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就是牛粪对环境的污染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特别是潮湿的牛粪是引起奶牛肢蹄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牛粪处理问题一直困扰着奶牛饲养业,日本早在70年代就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目前,日本优利农机械株式会社已经生产出全套牛粪自动处理设备及成  相似文献   
63.
落叶栽培金针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不同配比的落叶与木屑制备5种培养基,进行金针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A、B培养基的出菇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培养基,极显著高于C、D培养基。  相似文献   
64.
为揭示镉(Cd)富集植物龙葵的Cd吸收、积累与光合生理特性间的相关性,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在不同Cd添加水平下(0,2,5,10,20mg/kg,分别记为Cd0、Cd2、Cd5、Cd10、Cd20),研究了龙葵对重金属Cd的吸收、积累特性及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龙葵对Cd有极强的耐性,在Cd浓度为20.0mg/kg的污染土壤中仍能正常生长;Cd≤10.0mg/kg的污染土壤中龙葵对Cd的富集、转运系数均大于1;但Cd20处理龙葵对Cd的富集和转运能力显著下降。Cd在龙葵中的分布为地上部地下部,并且各处理(Cd0、Cd2、Cd5、Cd10、Cd20)龙葵地上部Cd的积累量也显著高达地下部Cd积累量的10~15倍。同时,随土壤Cd浓度增加不仅引起龙葵对重金属Cd的吸收、转运的变化,也会引起龙葵光合生理指标的相应变化,当土壤Cd含量增加到10mg/kg时,龙葵地上部旗叶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最强,显著高于Cd0、Cd2、Cd5处理(p0.05)23.71%~79.80%,当土壤Cd含量持续增加,龙葵的光合强度呈显著下降的趋势。龙葵吸收Cd主要受植物外部因素土壤Cd浓度(SCCD)的影响,与Pn、Tr和Gs等内部因素并无显著相关性。因此,试图通过对龙葵的光合生理调控实现提高龙葵对Cd的吸收、积累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揭示龙葵富集Cd的机理及调控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5.
一、试验目的和意义乳牛产犊后五天内的初乳其营养价值高。但不宜市销。却是犊牛的优良饲料,近年来美法等国都推行剩余初乳贮存喂犊。据估计两头新产母牛的初乳量可喂一头母犊至五周断奶。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新香A、金23A、R402、R974、R80、新恢207、R647等7个亲本的生育特性。在3月27日至6月26日期间分期播种,各亲本播期的迟早与播始天数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播始期间的活动积温与播始天数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建立了各亲本反映上述两种线性变化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7.
板冰机是一种快速的制冰设备,它采用自控间歇方式出冰,并可按需调节制冰周期来控制冰片厚度(一般为8~12毫米),冰质良好,适用于水产品保鲜。板冰机与块冰生产设备相比,前者具有投资省、占地面积小,基建周期短和使用方便等优点,特别适宜作为中小渔区的制冰装置。  相似文献   
68.
对淦鑫688作二晚抛秧栽培产量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表明,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该组合高产栽培技术要主攻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在足穗、大穗的基础上,提高结实率,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69.
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适宜栽插密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栽插密度15万~33万穴/hm2范围内,研究了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不同栽插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淦鑫688栽插密度以每公顷植27万穴(行株距24.0 cm×15.4 cm)为佳;栽插密度主要通过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70.
双季晚粳生产力及相关生态生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江西鄱阳、上高县,选用代表性晚粳稻品种(武运粳24、南粳44、镇稻11、常优1号、常优5号、甬优8号)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当地代表性晚籼稻品种为对照,系统比较了粳、籼稻间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差异,初步阐明了双季晚粳生产力优势,并从温光利用、株型、光合物质生产等方面探讨了其优势形成的生态生理特征。结果表明,3年晚粳平均产量分别为9.6、8.3、9.9 t hm-2 (2011年上高县甬优8号最高产量田块达10.6 t hm-2),极显著高于晚籼,而其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结实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晚粳加工品质、食味品质优于晚籼(晚粳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或极显著高;其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胶稠度显著或极显著长),外观品质逊于晚籼(粳稻的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晚粳效益高于晚籼(3年晚粳的纯收益分别为11 890.6、10 252.1、16 565.9元 hm-2,分别高23.8%、23.6%、26.7%)。双季晚粳生产力优势形成的相关生理生态特征为,较籼稻全生育期特别是结实期明显延长,抽穗结实期较籼稻适应凉爽气候,增加对温光资源利用,能正常成熟;后期有较高光合生产能力,增大了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积累量,源库协调性好,库容总充实量高;生育后期在偏低温气候下不早衰,维持较强根系和较大茎鞘强度,具有较强群体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