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中薯3号马铃薯在平原二季作区春播条件下,其叶面积、茎、叶鲜干重、叶片数的变化动态均符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块茎形成后期。块茎干鲜重则符合S型曲线变化。根据各器官的形成过程,可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分为四个阶段,并根据各阶段的发育特点提出“稳—准、狠—稳”的高产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42.
矮秆CHA杂种小麦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9个矮秆CHA杂种小麦产量及相关因素的优势表现进行了分析。产量最高优势为6.1%,穗粒数普遍表现明显超标优势,亩穗数表现负优势,千粒重优势很不一致。穗长增加,结实小穗数增多,穗粒重有很强的优势,表现出大穗,多花多实特性,主茎旗叶,倒二叶面积增大,光合能力强,收获指数高,库源关系比较协调。  相似文献   
43.
1 伤苗其原因一是拖拉机运行路线不直;二是行距不对;三是幅宽不符.相应地排除方法是保证拖拉机直线行驶,重新调整行距及工作幅宽.  相似文献   
44.
马铃薯高效立体种植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马铃薯面积在中原地区发展很快.结合其它粮菜进行立体种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笔者根据多年经验,现介绍几种适合中原两作区的马铃薯高效立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5.
46.
马铃薯高效间套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爱菊  高凯  潘永 《中国蔬菜》2002,1(1):44-44
近几年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 ,马铃薯种植面积在中原地区发展很快。结合其它粮菜进行立体种植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笔者根据多年经验 ,介绍几种适合中原两作区的马铃薯高效立体种植模式。1 马铃薯、早春玉米、夏菜豆、小白菜、秋西葫芦间作套种1.1 品种选择及效益 马铃薯选用费乌瑞它、津引 8号 (洛引96 2 )等早熟脱毒品种 ,每6 6 7m2收鲜薯 2 5 0 0kg左右。玉米选用甜糯玉米 ,每 6 6 7m2收30 0 0穗鲜食玉米 ;西葫芦选用美国绿宝石或早青一代 ,每6 6 7m2产 30 0 0kg左右 ;夏菜豆选用美国无支架豆角 ;加上小白菜(青菜 ) ,一年五种五…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利用热感指数作为耐热性鉴定指标,分别对冬、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筛选耐热种质资源,为小麦耐热性育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冬小麦材料采用延期播种、春小麦材料种植在温度有显著差异的地理环境下,人为致使小麦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根据不同环境处理的千粒重值计算冬、春小麦各个材料的热感指数。依据热感指数,对来自中国不同小麦生态区和国外不同地区和组织的1 325份小麦种质资源,包括688份冬小麦和637份春小麦,分别进行耐热性评价。热感指数小于0.5为极耐热材料、大于等于0.5小于1为中等耐热材料、大于等于1小于1.5为中等热敏感材料、大于等于1.5为极敏感材料。【结果】冬小麦和春小麦热胁迫处理组灌浆期平均最高温度分别高于对照组1.91℃和7.09℃,且热胁迫处理组千粒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根据热感指数分级评价结果,极耐热冬、春小麦材料31和48份,占供试材料的4.51%和7.54%;极敏感冬、春小麦材料19和58份,占供试材料的2.76%和9.11%;其余大多数材料为中间类型(中等耐热材料和中等热敏感材料)。从中国小麦生态区域的地理分布来看,来自南部麦区(西南冬麦区、青藏春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耐热性整体高于来自北部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对于春小麦,来自新疆春冬麦区的材料耐热性最强,平均热感指数为0.70,且其中88.00%的材料属于耐热材料(极耐热材料或中等耐热材料);此外,来自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的春小麦平均热感指数为0.88,也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来自CIMMYT的人工合成六倍体材料耐热性最弱,平均HSI为1.18,其中69.58%的材料为热敏感材料(中等热敏感材料和极敏感材料)。【结论】采用延期播种或在高温的地理环境下种植能使小麦在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以千粒重热感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对1 325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综合考虑正常条件下的产量潜力和高温条件下的耐热性,筛选出优异耐热资源103份,可用于相应生态区小麦的耐热性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48.
春小麦耐热性表现及其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 Seri82× Siete Cerros重组近交系为供试材料 ,对不同高温胁迫环境条件下小麦耐热性的表现以及小麦耐热性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分期播种能够给春小麦提供全生育期的高温胁迫环境 ;借助塑料大棚人工升温的办法可以模拟大田生产条件下籽粒灌浆期的高温胁迫环境。在这些不同的热胁迫环境中 ,供试材料的产量性状都受到严重影响 ,且在耐热性表现显著差异。产量性状和耐热性的相关分析表明 :正常环境条件下产量性状表现与耐热性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不同热胁迫环境条件下 ,基因型之间产量性状的遗传表达亦存在显著差异 ,并与耐热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可以认为采用热感指数和几何平均产量 2个指标鉴定和评价小麦品种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49.
预处理是诱导小麦小孢子胚胎发生的重要方法。分别对分蘖、穗子、花药和小孢子进行高温预处理,比较预处理形式对小麦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预处理穗子不仅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而且得到的胚状体最多。  相似文献   
50.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各种途径及应用情况,旨在为河北省小麦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