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7篇
  4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特有小麦起源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有关国内外文献综述后,认为:(1)西藏半野生小麦可能不是中国四倍体小麦与中国节节麦的原初双二倍体,而可能是外地传入中国的原始六倍体小麦的后代,其原始性由于其本身的一些特性如闭花受精,抗穗发芽,种子休眠,碎穗,包壳,比当地品种早熟等,以及西藏的复杂地理气候条件和原始粗放耕作农业等因素作用下而得以保存;(2)西藏半野生小麦与云铁壳麦可能有共同的祖先;(3)新疆稻麦可能来源于含有Ch1黄化基因的波  相似文献   
82.
荞麦属植物叶片及其愈伤组织中的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荞麦属植物叶片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荞麦属植物叶片及其愈伤组织中总黄酮的含量,筛选出富含总黄酮的品系及其愈伤组织细胞系,为遗传改良培育新品种和工厂化生产芦丁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3.
黄娟  邓娇  朱丽伟  陈庆富 《种子》2017,(11):51-55
种子的发育和营养物质积累过程依赖于大量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研究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规律有助于了解种子发育过程中各种营养物质积累的分子机制.植物特有的NAC转录因子参与种子发育过程的调控,本文综述了NAC家族转录因子的系统发育关系,并对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起调控作用的NAC家族转录因子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84.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213份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筛选高产苦荞种质,以期了解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因素,为选育高产苦荞品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以来自于我国11个省(区)的213份苦荞种质为材料,对其株高、主茎分枝数、初花期、盛花期、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和籽粒产量8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筛选出高产的苦荞种质.[结果]8个农艺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绝对值均接近1.00,均呈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2.91%~35.62%.籽粒产量的变异范围为315.6~3286.8 kg/ha,平均值为2101.5 kg/ha;株高的变异范围为86.1~139.5 cm,平均值为121.2 cm;主茎分枝数的的变异范围为4.8~6.9个,平均值为5.8个;百粒重的变异范围为1.55~2.45 g,平均值为1.95 g;单株粒重的变异范围为1.03~7.21 g,平均值为3.35 g;单株粒数的变异范围为51.7~416.8粒,平均值为173.6粒;初花期的变异范围为37.0~45.0 d,平均值为40.8 d;盛花期的变异范围为40.0~47.0 d,平均值为43.9 d.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初花期呈显著负相关.供试苦荞种质材料8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4.39%.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与籽粒产量密切相关,其中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是影响苦荞种质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欧氏距离为2.50处,可将213个苦荞种质材料划分为六大类群(Ⅰ~Ⅵ),其中,类群Ⅳ的30个苦荞种质材料的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籽粒产量的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类群,籽粒产量平均值最高.[结论]选育高产苦荞品种时,应着重考察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这2个指标.Ⅳ类群的30个苦荞种质可作为高产苦荞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85.
86.
为探明苦荞(Fagopyrum tartaricum Gaertn.)种子在钙离子胁迫下的耐受性,研究了不同钙离子浓度(0,0.075,0.15)mol/L对30种苦荞品系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利用种子发芽特性分析软件包GERMINATOR中的方法评价出苦荞种子萌发相关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钙离子浓度增加,发芽参数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通过发芽参数分群,将不同苦荞种质在不同钙离子处理条件下均划分为3个类群。Ca-0.15-Ⅱ群13个品系具有较高的萌发率,可作为喀斯特高钙区域优先选育品系。  相似文献   
87.
为探明苦荞(Fagopyrum tartaricum Gaertn.)主要农艺性状间的遗传关系,利用性状差异较大的双亲构建遗传分离群体,研究了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及其相关性,并综合农艺性状参数进行育种优势群划分。结果表明,苦荞遗传群体农艺性状连续分布,变异范围较大,并呈现超亲分离现象;株高与主茎分枝数,主茎粗,主茎节数呈正相关,百粒重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高。运用综合指数分群,将197份遗传群体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88.
杜明凤  陈庆富 《种子》2012,31(8):62-66
对原产贵州、四川的14个种、38个居群淫羊藿属植物进行种间杂交结实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淫羊藿属植物种间杂交多数组合有较好的可杂交性,但是不同组合之间有较大的变异。E.wushanense、E.lishihchemii是广亲和的花粉受体,种间杂交中适合作母本。E.myrianthum是广亲和的花粉供体,种间杂交中适合作父本。E.acuminatum、E.pubescense是广亲和的花粉供体兼受体,种间杂交中作为母本或父本都有很高的可杂交性。可确定的生物学物种:大花种类E.pauciflorum、E.acumi-natum、E.chlorandrum,小花类群种类E.sagittatum、E.myrian-thum、E.ecalcaratum、E.pubescense。该结果对于该属进一步的杂交研究、品种改良及该属系统关系研究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
以普通荞麦3个花柱同长自交可育纯系为材料,通过人工去雄授粉杂交方法,将甜自21-1分别与Lorena-3和甜自100进行正反交,配制4个杂交组合,获得其杂种后代和F2代群体,探讨普通荞麦尖果、落粒性、红色茎秆的遗传规律。研究发现:尖果性状在甜自21-1与Lorena-3和甜自100进行正反交4个组合的F2群体中均表现3∶1的遗传分离模式,表明尖果性状(尖-钝)受单基因遗传控制;落粒性和主茎颜色(红-绿)在甜自21-1和Lorena-3正反交的2个组合的F2群体中均遵循9∶7的分离模式,表明落粒性、主茎颜色(红-绿)为2对显性互补基因的遗传模式。尖果性状基因、落粒性基因和红色茎秆基因之间均表现为彼此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90.
甜荞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甜荞品种"丰甜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不同浓度的根系分泌物对自身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根系分泌物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丰甜1号"叶片POD和CAT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的增加,随处理浓度的进一步增加而显著下降;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膜透性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DNA的提取量及DNA的增色效应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