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9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通过对农业资源的优势分析 ,认为青海省在冷凉气候资源、农业可利用土地后备资源和可开发植物种类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比较优势。今后在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土壤立地条件较好的耕种土地上 ,在保证大宗粮食以农区自给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冷凉气候特点 ,扩大杂交春油菜、脱毒马铃薯、蚕豆和豌豆等优质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同时大力发展特色花卉、无公害蔬菜和地道中藏药材种植 ;对立地条件较差的退耕地和中低产田 ,应当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种植 ,一方面可以满足本省牧区冬、春季牛羊补饲和“西繁东育”对饲草的需求 ,另一方面待形成产业化规模后 ,力争对外供应  相似文献   
212.
2003年于甜菜田甘蓝夜蛾发生高峰期,用6种杀虫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用90%万灵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和0.2%爱诺虫清乳油2000倍液连续喷施的防治效果较好,第2次施药后第2天的防效分别为95.4%、90.8%,第5天的防效分别为99.8%、98.4%,与其它药剂防效间的差异极显著,可以作为防治甜菜田甘蓝夜蛾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213.
如何预防蚕桑生产中的常见事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蚕桑生产中,蚕农因受文化程度和操作不当的影响,经常会发生一些养蚕事故。为了消除事故隐患,减少蚕农经济损失,笔者对近年来曾在金湖县发生的事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14.
为了培育适合青海高原种植的春小麦糯性新品系,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80株青春533×糯麦1号F2代材料的Wx基因缺失情况,同时测定了不同Wx基因缺失类型F2代材料的小麦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在80株F2代分离群体材料中,单缺失WxA1或WxB1或WxD1基因的材料分别为8份、11份、9份;同时缺失WxA1和WxD1基因的材料为10份,同时缺失WxB1和WxD1基因的材料为12份,同时缺失WxA1和WxB1基因的材料为9份;WxA1、WxB1和WxD1基因全部缺失的材料为8份。Wx基因的缺失数量与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有密切关系,缺失1个Wx基因(部分糯小麦),直链淀粉含量比对照(青春533)降低5.28%~11.35%;缺失2个Wx基因(部分糯小麦),直链淀粉含量比对照降低10.73%~19.81%;缺失3个基因(糯小麦)的直链淀粉含量为0.97%,比对照降低30.53%。高原春小麦与糯性小麦杂交的F2代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幅度要比前人所研究的材料下降幅度大,并且WxB1单缺失引起直链淀粉含量下降(11.35%)比WxA1和WxD1双缺失所引起的下降幅度要大(10.73%)。  相似文献   
215.
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常用方法概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植物核型分析是指对植物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形态、长度、带型和着丝粒位置等内容的分析研究,是植物分类和遗传研究的重要手段。对植物核型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制片及结果分析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216.
应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新播长白落叶松苗期进行了N、P、K施肥试验,结果表明:N、P影响苗高、地径、植株干物质重量;>5 cmⅠ级侧根数量的差异为极显著;K差异不显著。通过对25个组合的LSR多重比较,最佳施肥量为:N肥20、P肥50、K肥15 g.m-2苗木生长与N、P、K供应呈多元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217.
为筛选出适宜青海高原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Zea mays)品种,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50个玉米品种的青贮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参试品种间主要农艺性状差异显著(P<0.05).株高、穗位高变化范围分别为270.30~378.90和84.40~195.60 cm;鲜重、干重变化范围分别为0.70~2.70和0.30~1.03 kg;每株叶片平均数为10~19片,叶片持绿性变化范围为53.18%~97.67%.参试品种蛋白含量(干物质基础)为6.16%~13.81%,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干物质基础)含量分别为29.75%~61.13%和16.45%~33.45%.2)参照青贮玉米品质分级标准,将50个参试品种简单分级,其中归属为一级的品种有19个,二级的有12个,三级的有8个.3)主成分分析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644%,有24个玉米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合青海高原种植.4)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品种聚为4类,可根据育种目标加以选择利用.综合分析表明,高科玉138等品种适宜青海地区,可作为青贮玉米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218.
为了了解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新品种“青玉517”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提升青贮玉米的产量,试验选取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量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4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小区种植面积为18.0 m2(3.0 m×6.0 m),行距为0.4 m,每个小区16行,株距根据种植密度确定。在籽粒乳线中期至蜡熟期之间(即乳线1/3~1/2之间)收获,在每个小区中间三行随机选取5株进行全株刈割,测量株高、茎粗、绿叶数、黄叶数、叶片持绿性、穗位高和单株鲜重,自然风干后测定单株干重,进行方差和极差分析。每个小区其余植株用机器粉碎收割,分别混合取样,送至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粗蛋白、淀粉、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极差值确定种植密度对株高、茎粗、叶片持绿性、穗位高和单株干重影响最大,株高、穗位高、鲜重和干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茎粗、叶片持绿性和淀粉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种植密度控制为6 000~7 000株/亩(1亩≈667 m2)时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淀粉含量。钾肥对单株...  相似文献   
219.
为研究高原环境对藜麦营养成分的影响,将来自青海西部地区柴达木盆地乌兰县、德令哈市(3000 m,高海拔干旱地区)和青海东部地区大通县(2300 m,高海拔半干旱地区)的8个藜麦品种(系)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运用AMMI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粗纤维、蛋白质、β-葡聚糖、碳水化合物和α-维生素E等含量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总糖含量受品种和环境双重影响,交互作用对粗纤维含量有显著影响;(2)参试藜麦品种(系)各营养成分稳定性存在差异。在高原藜麦栽培时,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优势,在重视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同时,因地制宜地选取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220.
在青海4类农业区分别开展青贮玉米品种'铁研53'栽培试验,通过开展播期、种植密度以及肥效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其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终霜日前7 d,海北州和海南州以75000~82500株·hm?2的密度种植'铁研53'能达到高产,海西州以90000株·hm?2的密度种植获得高产.东部农业区在终霜日前15 d以105000株·hm?2的密度种植获得高产.2)东部农业区乐都试验点终霜日时播种的'铁研53'蛋白质含量达6.8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40.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20.1%,淀粉含量为48.7%,品质最佳.3)播种密度为60000株·hm?2时综合营养品质最佳.综合肥效试验和品质分析结果,青海省各地区在种植'铁研53'时应合理施用氮肥,密度应控制在75000~82500株·hm?2时产量及综合营养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