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7篇
  18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基于GIS和USLE的龙墩水库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东  陈梅  孙旭  刘臣炜  张龙江  苏良湖 《土壤》2016,48(5):1007-1014
本研究以南京市高淳区龙墩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的方法对流域土壤侵蚀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整个流域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 343.46 t/km~2,属中度侵蚀。整个流域微度和轻度侵蚀所占面积比例相对较大,两者所占面积比例之和超过了63%,极强度和剧烈侵蚀虽然所占面积较小,但却产生了超过了70%的侵蚀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年均侵蚀模数旱田草地水田林地,侵蚀量旱田水田草地林地。通过GIS将整个流域划分为13个子流域,子流域4、5、10由于区域内大部分是旱田,土壤侵蚀模数较大,为流域内土壤侵蚀的关键源区,子流域10侵蚀模数和侵蚀量都比较大,应该重点关注;而子流域1、9和12由于侵蚀总量较大,也应该保持一定的关注。所有子流域土壤侵蚀量都主要来自高强度侵蚀等级,其中以剧烈侵蚀为主。因此,控制土壤侵蚀应该优先考虑高强度侵蚀等级区域。  相似文献   
22.
陈梅  安冰  唐运来 《作物研究》2012,26(5):512-517
苋菜、小麦和玉米用石英砂和Hoagland营养液进行盆栽培养,3叶期时,向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铯(0、0.5、1、5、10、20 mmol/L CsCI),在处理后第7、14、21、28天取样,分析3种植物对铯的吸收富集差异.结果表明:苋菜、小麦和玉米中铯含量均与处理浓度和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在20 mmol/L铯浓度下处理28 d后达到最大值;苋菜对铯的富集能力和富集系数远远高于小麦和玉米,在处理浓度小于1 mmol/L时,小麦和玉米对铯的吸收富集无显著差异,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小麦对铯的富集能力显著高于玉米;苋菜、小麦和玉米的根、茎、叶对铯的吸收富集也存在显著差异,苋菜叶片是主要的富集器官,富集量表现为叶、茎、根依次减小,而小麦和玉米的根是主要富集器官,富集量表现为根、茎、叶依次减小;铯显著抑制苋菜、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发育,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生物量显著降低,根冠比显著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苋菜是一种铯富集能力强的具有较高潜在应用价值的铯污染修复植物,而小麦和玉米是铯低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23.
陈梅  魏莉  王迎  赵吉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486-9487,9538
[目的]研究丝瓜络和微晶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成膜性能。[方法]以离子液体[BMIM]Cl为溶剂溶解预处理过的丝瓜络,制得纤维素膜,用红外光谱和偏光显微镜对溶解前后的丝瓜络纤维进行表征,并对纤维素膜作了基本的性能评价。【结果]与微晶纤维素为原料的对比试验表明,[BMIM]Cl是丝瓜络纤维的直接溶剂,溶解过程中没有衍生物生成。原料聚合度的大小严重影响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时间和溶解度。[结论]制备的纤维素平板膜具备一定的空隙率和孔径,可广泛应用于渗透、分离等领域。  相似文献   
24.
超级杂交稻引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7个参试超级杂交稻,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是冈优827,单产最高853.3kg/667m2,其次是Q优6号单产832.3kg/667m2,表现最差的是Q优5号单产708.9kg/667m2,其次是准两优527单产728.9kg/667m2。  相似文献   
25.
采用基于LC/Q-TOF 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致病性青枯雷尔氏菌的胞外代谢物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代谢标志物,并采用PCA数据处理方法对不同致病性菌株进行分类,建立致病性的PLS-DA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从代谢水平上区分野生型强致病力菌株、野生型无致病力菌株以及强致病力菌株经Tn-5转座子插入导致致病力丧失的人工致弱突变菌株。对代谢标志物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无致病力菌株和Tn-5致弱菌株中,有12种代谢标志物与强致病力菌株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C≥2),并表现出相同的丰度变化趋势,预示着这些代谢标志物可能与青枯雷尔氏菌的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26.
以龙眼好果率为指标,利用贝莱斯芽胞杆菌FJA T-45028脂肽处理龙眼,分析脂肽的保鲜效果,明确脂肽保鲜的最佳浓度,探究脂肽分别与甘油、石蜡、明胶、琼脂复配后对龙眼的保鲜效果,筛选出最佳的复配剂,评估该复合保鲜剂对龙眼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FJA T-45028脂肽对龙眼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储存第5 d...  相似文献   
27.
中华通草蛉幼虫对玉米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室内研究了中华通草蛉幼虫对玉米蚜的功能反应及三龄幼虫的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各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并获得其数学模型。草蛉幼虫食量随龄次的增加而增大,二、三龄幼虫的a′/Th值明显大于一龄幼虫,三龄幼虫寻找效应用Hassell-Varley干扰模型拟合,得出E=0.2814P-0.3911,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减小。Beddington模型拟合后获得:E=0.2753/(0.7703+0.2297P),表明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和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呈双曲面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8.
本实验采用不同的种衣剂型 ,对早稻汕优 0 16、晚稻汕优桂 33两个组合种子包衣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认为 :早稻科农 16号和华农 2号 ,晚稻科农 2号和华农 3号种衣剂在水稻种子包衣应用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9.
戊二醛交联法固定化β-D-呋喃果糖苷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低聚糖属于功能性低聚糖的一种,具有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繁殖等生理特性.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同定β-D-呋喃果糖苷酶.研究固定化酶法生产大豆低聚糖过程中对酶固定化制备的条件、操作稳定性.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固定β-D-呋喃果糖苷酶.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戊二醛浓度20 mmol·L-1,蛋白质浓度1.0%,酶与同定液之比1:10,固定化时间2 h;此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酶平均酶活达340 U·g-1,酶活保留率80%以上.固定化酶在间歇反应器中具有较高的操作稳定性,固定化酶的半衰期为58 d,完全可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0.
银杏是一种重要经济树种,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高温适应性问题已经影响了其在低纬度区域的栽培。为了探明高温胁迫对银杏叶片光合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中离体银杏枝条被置于不同温度(25 ℃、30 ℃、35 ℃、40 ℃、45 ℃)下处理,随即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监测。 结果显示:40 ℃以上高温胁迫下,银杏叶片的光系统II(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下降;最大荧光(Fm)、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显著下降;而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在40℃以上高温胁迫下显著上升。本研究表明,银杏离体枝条叶片光合作用对温度变化较敏感,推测高温可能伤害了光合机构,从而对光能的吸收、转换与光合电子传递都有显著的影响。银杏离体枝条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对高温的敏感性,可能有助于快速筛选和培育耐高温的银杏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