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温度是影响昆虫发育速率及其发生期的重要生态因素,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则常用有效积温法则来表示。阐述了利用直线回归法估算发育起点温度,利用蒙特卡罗模拟估算发育上限温度以及利用正弦模型计算变温条件下有效积温的方法,并编写了Matlab计算程序。同时,还利用该模型估算了白背飞虱发育的有效积温及其相应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该程序计算结果与田间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102.
 CTAB法是一种广泛用于从染病植物中提取总核酸,并用于后续相关病原物PCR检测的核酸提取法,已普遍运用于DNA病毒、植原体、细菌、真菌侵染植物的总DNA提取和病原检测。本文尝试将CTAB法用于一种由RNA病毒(烟草丛顶病毒)引起的烟草丛顶病染病组织总核酸的提取,以总核酸进行烟草丛顶病毒的RT-PCR检测,并与常规RNA病毒核酸提取法——Trizol法作比较。结果表明CTAB法和Trizol法提取的核酸用于烟草丛顶病毒RT-PCR检测时,均能扩增到目的条带,检测结果一致。在对复合侵染材料进行检测时发现,CTAB法提取的染病植物组织总核酸既包括DNA也包含RNA,有利于对DNA和RNA病原物同时进行检测;CTAB法所用试剂较Trizol法便宜,毒性小,且提取的核酸量较多、保存时间较长。因此CTAB法是一种高效、简便、经济的从烟草丛顶病染病组织中提取烟草丛顶病毒R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烟草赤星病菌丝基因组DNA,通过正交与单因素变量设计试验,对烟草赤星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烟草赤星病菌ISSR分子标记的最佳反应体系,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包含10×buffer2.5μL,模板20ng,Mg^2+浓度2.0mmol/L,引物浓度0.8μmol/L,dNTPs浓度0.2mmol/L,TaqDNA酶0.75U。利用所建立的体系对采自云南昆明、德宏、楚雄、曲靖、玉溪等地8份材料进行检验,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体系适合烟草赤星病菌的ISSR-PCR反应。  相似文献   
104.
 烟草丛顶病毒(Tobacco bushy top virus,TBTV)为幽影病毒属成员,能在烟草上造成严重危害。TBTV基因组编码4个ORF,其中ORF3和ORF4几乎完全重叠,可能在TBTV的致病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分别将TBTV的ORF3和ORF4与载体pGR107连接,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GR107 ORF3,pGR107 ORF4。经农杆菌与含外源GFP基因的pGREEN208共浸润转GFP基因的本氏烟16c叶片,2~5d后(days post inoculation,dpi)在紫外灯下观察发现浸润区有明显绿色荧光,其中pGR107 ORF4在12dpi后浸润区绿色荧光区域扩大,推断ORF4编码产物可能具有局部抑制本氏烟16c对外源GFP基因进行沉默的功能;而pGR107 ORF3浸润区绿色荧光逐渐恢复红色,GFP基因发生沉默,说明ORF3编码产物不具有抑制基因沉默的功能。进一步利用real time PCR定量检测发现,pGR107 ORF4浸润15 dpi 的本氏烟叶片中GFP RNA的含量要比仅接种pGR107的对照高,比未接种的本氏烟16c稍低。推断是因为ORF4编码蛋白抑制了植物对外源GFP RNA产生的沉默,使GFP得以在本氏烟内表达。由此进一步证实ORF4编码产物是TBTV的基因沉默抑制子。  相似文献   
105.
香石竹斑驳病毒(CarMV)是侵染香石竹的主要病毒之一,严重影响香石竹切花产量与品质,影响其经济价值和进出口贸易。目前对香石竹斑驳病毒已有大量研究,为系统了解该病毒,笔者从CarMV的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CarMV病害发生与检测及CarMV防治方法等方面综述了CarMV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6.
陈海如  刘进元 《植物检疫》1999,13(4):239-239
’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一次展示人与自然为主题的园艺植物和相关技术及文化的盛会,有60多个国家,26个国际组织参展。这个博览会具有以下特点:(1)参展国家多,植物来源广泛,其中将有25个亚洲国家、20个欧洲国家、8个美洲国家、13个非洲国家及26个...  相似文献   
107.
以云南烟草丛枝症病株为毒源,通过蚜虫传染接种大十字期、猫耳朵期、摆盘期、团棵期、旺长期和现蕾期的烟株,观察症状反应并检测与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相关的低分子量RNA.研究表明: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的病程可分为4个阶段:潜育期、过敏反应期、缩顶期和丛枝期,烟株从感染到表现丛枝要经过约1个月;蚜虫接种后约1周,在蚜虫口针刺吸部位开始出现褪绿斑,继而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即从褪绿斑中心开始坏死出现蚀点斑,叶片上布满坏死斑纹,有典型的环纹和蚀纹,严重的烟株叶片破裂,细脉坏死;随后进入缩顶期,烟株生长缓慢,叶间距明显缩短,顶部几乎成为一个平面,叶色稍黄,大十字期和猫耳朵期接种烟株缩顶后生长极其缓慢,萎缩成为僵苗,不表现丛枝症状,也不会开花结实;感染约4周后,摆盘期、团棵期、旺长期和现蕾期接种的烟株开始腋芽丛生,生长速度加快,几天后便表现为典型的黄化丛枝症状,叶黄化且变圆,能够开花结实.其症状和文献记载的所有烟草丛枝、丛顶和丛蔟类病害有明显区别,初步认为是1种未见记载的新病害,建议称之为“烟草簇矮病(Tobacobushydwarf)”.文中附病程症状图2版.  相似文献   
108.
系统地调查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的田间自然发病情况和介体发生情况,并实验测定烟草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烟草丛枝症病害在病区常年均有发生,最早发病时间在4月下旬,保山市1994,1995和1997年属一般年份,1993,1996和1998年属流行年份,导致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苗期和移栽初期的两次蚜虫迁飞期高峰,以网罩隔离培育无毒烟苗、避开蚜虫迁飞高峰期移栽并同时施药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目前生产上审定推广的品种全为高感品种,测定31个烤烟和145个晒晾烟品种未发现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09.
以蚜虫传染发生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的烟株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连续培育3代,以第3代组培烟苗为毒源经蚜虫传染健康烟株,提取毒源和各实验烟株的总核酸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第3代组培烟苗为毒源经蚜虫传染的烟株发病表现丛枝症,并检测到与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相关的低分子量RNA.说明与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相关的病原能在寄主离体培养组织中长期保存,成功建立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的标准毒株.  相似文献   
110.
来自云南省22个县市的烟草丛枝症标本均检测到与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相关的稳定RNA,大小相当于800bp左右的DNA;病株的根、茎、叶、花和枯叶中含有此RNA,种子中未检测到此RNA;此RNA的最大吸收峰为269nm;能被蛇毒磷酸二酯酶I消化,不具有类病毒结构特征,推测可能是病毒的基因组分;支持莫笑晗等对此RNA的结构推测,即可能是有广泛内部配对、具有类似发叉结构的线性长度为161kb的单链RNA.与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相关的低分子量RNA目前发现的超稳定R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