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20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研究硝基复合肥中硝态氮所占比例对玉米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以玉米植株性状、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为评价参数,对硝态氮含量不同的硝基复合肥进行肥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硝基复合肥中硝态氮所占比例的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硝基复合肥中硝态氮的含量为4%时,其玉米植株农艺性状、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强度及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硝态氮含量为2%的硝基复合肥,且与硝态氮含量为6%的硝基复合肥相比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硝基复合肥中硝态氮的含量为4%即可较好的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要。  相似文献   
32.
以叶面喷施的形式研究甜菜碱对抵御低温冷害的水稻秧苗期生长的影响,旨在为寒地水稻培育壮苗、齐苗技术提供依据。以稻花香为试验品种,设置甜菜碱0、10、20、30、60 mmol/L浓度,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一定浓度范围内甜菜碱,能缓解低温胁迫对水稻的危害,并提高水稻秧苗期的各项农艺指标;以甜菜碱浓度20 mmol/L最优,成苗率提高18.19%,苗高提高3.67%,SPAD值提高16.40%,根长提高8.82%,根系平均直径提高34.74%,须根数提高14.41%,根长密度增长率16.92%,总根系体积增长27.17%,根尖数增长34.18%,根总表面积增加16.13%,根系活跃面积增加43.39%;而当叶面喷施较高浓度甜菜碱(60 mmol/L)时,则对水稻秧苗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3.
水稻纹枯病是该市水稻作物上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一般年份可造成水稻减产10%左右,严重年份可达30%以上。为了有效控制次病发生危害,我们通过多年的努力对此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为了探索酸化土壤改良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山东烟台主栽红富士品种‘烟富3’为试材,研究了土壤改良年限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苹果产量、优质果率和苹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土壤改良3年后,‘烟富3’吸收根密度显著增加,吸收能力显著增强,在减肥33%的条件下,还能增产15.9%,优果率提升6%,硬度增加1kg/cm2,苦痘病发生率降低81.7%;土壤的pH由5.1上升到6.5,有机质含量上升,有益微生物含量增加,大中微量元素配比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35.
为促进畜牧兽医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更有效开展,我们编制了本系统.数据库内容是1985~1995年历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寄生虫学分会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及论文摘要集。文献的分类和检索词的标引都采用关键词形式,每篇有2个分类词3个关键词,以题录形式入库,可带30字的简要说明。本系统检索分为:寄生虫常规分类(吸虫、绦虫、线虫、昆虫、原虫)和学科分类(流行病学、媒介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诊断学、药理学、药理化学、治疗学、生物化学和其他)。系统软件包运行的硬件环境是386以上微机,内存4  相似文献   
36.
以蓬莱地区'烟富3号'苹果为试材,试验设置2个处理(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初探优化基肥养分投入对苹果产量等级、表观品质、元素营养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施肥,基肥优化处理可显著提高苹果果实产量,提升红果产出率和果品等级,降低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度,增加单果重及可溶性糖含量,提升果实磷含量和土壤有机质、硝态氮及...  相似文献   
37.
为探讨土壤调理剂对桃园土壤、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适宜用量,在桃园设计不同用量处理,分析了土壤调理剂对产量、品质、土壤理化性状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提高了桃产量,每公顷用量1125 kg时产量最好,比对照提高了24.98%;施用土壤调理剂提高了桃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土壤调理剂提高了桃园土壤p 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锌和有效性铜的含量。综合效果,每公顷施用1125 kg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38.
膜特性对包膜控释肥养分控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了研究膜特性对包膜控释肥养分控释性能的影响,该文通过膜的拉伸试验、扫描电镜和养分水中溶出率法对P1和P2树脂膜(不同包膜比率,不同添加剂含量)的机械性质、微观结构和养分控释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1树脂膜机械性能较差,易发生龟裂现象,且通透性较大;P2树脂膜机械性能较好,但通透性较差;仅通过改变包膜比率不能达到改变两种膜的控释性能的目的。在不同包膜比率两种膜中分别添加适量的高分子疏水物质和可降解改性淀粉,可明显改善膜壳的机械性质、微观结构并起到了对养分释放速率的调控作用。两种膜材料包膜的控释肥料的控释性能均可通过改变各自的包膜比率和添加物的比例来调控,其关系可用函数关系模拟,且拟合度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9.
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和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江西省双季稻区连续2年设置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CK)、分次优化施肥(OPT)、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100CRF)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80CRF)4个施肥处理,研究施用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土壤矿质氮累积以及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OPT处理相比,100CRF、80CRF处理2年4季水稻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100CRF处理水稻吸氮量显著提高(P0.05),在2013年早晚稻分别提升32.58%(P0.05)和15.41%(P0.05),80CRF处理与OPT处理无显著差异。施用缓/控释肥与分次优化施肥比较,能提高早晚稻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表观残留率,降低土壤氮素损失率。在双季稻连作体系,土壤中矿质氮含量在同生育期均表现为早稻高于晚稻,100CRF、80CRF处理与OPT处理在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均无显著差异,但土壤NO–3-N在晚稻成熟期100CRF处理显著高于OPT处理(P0.05)。2年平均100CRF和80CRF处理氮损失量比OPT处理分别减少65.34 kg/hm2(33.08%)和90.64 kg/hm2(45.89%)。氮盈余量分别减少51.63 kg/hm2(29.41%)和85.13 kg/hm2(48.49%)。因此缓/控释肥施用可促进双季稻获得高产,增加植株氮素吸收,维持了较高的土壤氮素水平并减少氮素损失,当前生产条件下,缓/控释肥减量20%,双季水稻在维持高产的同时氮肥利用率最高,氮素损失最低,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40.
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明确缓/控释肥(slow/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CRF)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连续2年在南方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壤发育的水稻土上进行双季稻大田试验,比较了不施氮肥(CK)、推荐分3次施肥(OF)、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100CRF)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80CRF)条件下,双季稻的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2年4季产量平均表现为80CRF100CRFOFCK,其中80CRF、100CRF和OF分别比CK增产25.32%、23.93%和22.54%(P0.05),而各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年籽粒平均吸氮量中,早稻100CRF、80CRF处理均显著高于OF处理(P0.05),晚稻100CRF处理显著高于OF处理(P0.05),但80CRF处理与OF无显著差异,秸秆吸氮量与籽粒一致。100CRF、80CRF处理下氮肥吸收利用率均显著高于OF处理(P0.05);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以80CRF最高,显著高于100CRF和OF处理(P0.05);2012年晚季80CRF的氮肥生理利用率、土壤氮素依存率最高,显著高于100CRF处理(P0.05),2013年早晚稻均以OF处理最高,显著高于100CRF处理(P0.05);2年定位试验中的80CRF处理与OF处理氮素生理利用率无显著差异。因此,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产量水平与推荐分次施肥水平相当,但施用缓/控释肥能显著提高水稻氮素吸收量和含量。全量施缓/控释肥虽能提高早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但氮素生理利用率降低;在推荐施肥的基础上减量20%施用缓/控释肥的早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农艺利用率、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氮肥生理利用率与推荐施肥无差异;即在稳产的基础上,提高了氮素的利用效果,是值得推荐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