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6篇
  49篇
综合类   138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大麦突变品系 2 98113的白化颖壳和旗叶紫耳 2个色变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白化颖壳性状和旗叶紫耳性状都属细胞核遗传 ,前者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 ,后者是由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 ,而且两者是独立遗传的。此外 ,试验中还发现分离群体中所有白壳植株的叶鞘基部都为白色 ,绿壳植株的叶鞘基部均为淡绿色 ,未出现重组类型。由此推知 ,白色叶鞘基部性状可能是白化颖壳基因一因多效的表现 ,也可能这 2个性状是紧密连锁的。  相似文献   
22.
23.
国兰花期调控技术是国兰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从国兰花芽分化的生殖生理基础及花芽分化后国兰发育开花的环境条件方面论述国兰花期调控机制研究的进展,总结国兰花期调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4.
江苏省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本文就江苏省在农作物辐射育种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诱变育种工作的体会以及对今后辐射诱变育种工作的展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5.
籼稻的诱发突变导致了生态特征改变,从而产生了早熟同型系.这与籼稻生态类型有密切关系,不同生态型品种诱发出不同水平的早熟同型系;反之,相同生态型品种产生相似的早熟同型系.在诱发早熟同型系中产生了早熟生态类型品种,这为加速生态型品种的形成和种质创新提供了依据及可能.  相似文献   
26.
本文提出了一种对旧有γ辐照装置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实现高度自动化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7.
从电池厂废水处理反应池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出1株能富集液体中钴元素的菌株CWT1,从26S r DNA基因序列比对和墨汁染色显微鉴定两方面对菌株进行鉴定,确定菌株CWT1为隐球菌属,研究菌株对Co2+的富集条件,确定最终较佳条件为:温度30℃,初始p H值6.0,盐浓度2 g/L。当钴元素浓度为1 mg/L时,菌株CWT1的富集率可以达到7.26%±0.63%。最终得到的菌株在实验室规模下富集钴元素的条件,可作为应用于实地处理放射性60Co污染土壤修复的理论依据,对今后进一步研究用生物方法处理放射性元素污染土壤修复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8.
秋播麦田草害的发生与防治丹阳市全州乡农技推广站陈秀兰,马鹤金我乡地处丹阳西部,属半丘陵,稻麦两熟制。近几年来,麦田杂草运用了综合防除措施,尤其大面积推广使用高效除草剂后,有力控制了麦田的杂草危害,促进了三麦持续增产,1995年小麦亩产达340公斤。但...  相似文献   
29.
诱发籼稻早、晚双向熟期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同一品种的辐射M_2代中,一般可同时出现早、晚双向熟期的突变,且后者的突变率高于前者分别为1.39%和2.67%。突变体提早和延迟的天数两者基本接近(11.5d对10.3d)。早晚双向突变体,由于其熟期发生了相反方向的改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株高、每穗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也发生了双向变异,且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0.
用6~7日龄奶牛胚胎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试验。有10个胚胎在1.5MDMSO中以1℃/分从室温降到-7℃,诱发结晶后,以0.3℃/分降温到-60℃,然后放入液氮内保存373~375天。解冻时从液氮取出,以4℃/分的速率(-50℃到-10℃)升温到-10℃,直接放入20℃水中。除去DMSO后,有5个形态正常。把8个(其中3个异常)移给4头受体后,有2头妊娠,1头生下1对双胎(1母1公),另1头产1母犊。试验比较了不同冷冻保护剂和不同方法冷冻保存奶牛胚胎后的结果。40个胚胎在1.5M DMSO中用缓慢冷冻—解冻方法冷冻保存2-375天后,有17个形态正常(42.50%)。把20个胚胎移给13头受体,有2头妊娠(15.38%),63个胚胎在1.0M甘油中用快速冷冻—解冻方法冷冻保存1-297天后,找回的57个中有30个形态正常(52.63%)。把29个胚胎移给22头受体没有1头受孕。试验表明,奶牛胚胎在1.5M DMSO中用缓慢冷冻—解冻方法冷冻保存1年后仍然存活。解冻后正常胚胎的百分率和在1.0M甘油中用快速冷冻—解冻方法冷冻保存的胚胎解冻后的正常胚胎百分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后一种冷冻方法冷冻的胚胎移植后没有成功。应再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