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篇
农学   23篇
  5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9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安献零S作母本,培矮64S作父本杂交,通过自然气候条件和人工低温对育性的增压选择,经过5年10代的定向培育,于2002年育成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理想株型、优质、广亲和、高异率、配合力强的两用核不育系C815S,200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选配出C两优396、C两优87、C两优343、C两优755、C两优1102等一批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通过湖南省审定或在国家和省区试中表现突出.该不育系的育成,是优质超级稻选育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2.
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沉默的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沉默现象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作物品种改良的一大障碍。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转基因沉默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综述了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沉默的分子机理及提高外源基因表达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33.
T优180是用三系不育系T98A作母本,以湖南农业大学水稻所选育的优良恢复系180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中熟杂交晚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品质较优、适应性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5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4.
采用沙培方法,对10个杂交稻组合苗期发根性状与生育后期根系SOD活性、TTC还原力及穗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苗期发根数、发根鲜重和发根力与孕穗期根系TTC还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发根数还与乳熟期SOD活性极显著正相关,与齐穗期TTC还原力显著负相关;发根鲜重和发根干重分别与大部分穗部性状密切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用“发根数×平均发根长”表示发根力能全面地评价杂交水稻苗期发根性状。  相似文献   
35.
水稻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种子繁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治洲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5):383-387,392
综述了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繁殖途径和核心种子的生产,着重讨论了冷水串灌繁殖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繁殖技术。认为对近年来选育成功的两系超级稻不育系亲本繁殖技术深入研究是今后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36.
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水稻剑叶生理特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水稻耐热品系996和热敏感品系4628为材料,在灌浆结实期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处理(9:00-17:00,37℃,17:00-翌日9:00,30℃)和适温处理(CK,9:00-17:00,30℃,17:00-翌日9:00,25℃)22d,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光合特性、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灌浆结实期高温胁迫下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和净光合速率均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出胁迫初期升高,高温处理5d后,随胁迫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热敏感品系4628剑叶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幅度大于耐热品系996;(2)高温下剑叶丙二醛(MDA)含量上升,相对电导率增加,热敏感品系4628增加幅度大于耐热品系996;(3)高温胁迫下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灌浆结实期高温胁迫下,水稻功能叶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透性增加,光合能力及光合产物的运输与卸载能力下降,可能是稻米品质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以两优培九(LYP9)及其亲本为对照,比较研究了两系杂交稻组合C两优396(C396)及其亲本的分蘖特性与物质生产、积累和分配以及灌浆速率等性状.结果表明:C396分蘖发生启动较慢,但中期分蘖数增加速率快,且无效分蘖少,最终单株有效穗数多于LYP9; C396主要生育时期的单株干重均高于同期对照LYP9,齐穗后穗部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大;C396籽粒灌浆启动较迟,但在灌浆中后期(齐穗后15~25 d)维持较高的灌浆速率;表明抽穗前较多的干物质积累、抽穗后穗部较高的干物质分配比例、中后期较高的籽粒灌浆速率是C396高产的机理.C396每穗总粒数少于LYP9,但其具有较多的单株穗数、较高的结实率和较大的粒重,表明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各产量因素协调是C396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
稻米粒形和垩白度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由181个家系组成的Lemont/特青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以及由161个RFLP、SSR标记和3个形态标记构建的全长为1916.5 cM、覆盖水稻基因组12 条染色体的连锁图,采用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QTLMapper V10),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垩白度等4个稻米品质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TL)进行了分析。在水稻的所有12 条染色体上共定位到7个加性主效QTL和19对上位性QTL,其中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的主效QTL各2个,控制垩白度的QTL 1个,分别解释12.8%、40.0%、26.0%和42.1%的表型变异;共检测到6对影响垩白度、6对影响粒长、7对影响长宽比的上位性QTL,分别解释52.2%、31.3%和38.2% 的表型变异。结果表明,上位性QTL和主效QTL一样在稻米粒形和垩白度的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概述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规律、不育起点温度和育性漂移的研究,介绍了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途径与方法,分析了两用核不育系选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述了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的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0.
Bola型表面活性剂磺化脱氢松香酸二钠盐的表面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氢松香酸为原料,经磺化、中和反应合成了一种非对称Bola型表面活性剂磺化脱氢松香酸二钠盐(DSDA),利用FT-IR、1H NMR及MS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确证,采用表面张力法确定了DSDA在303.0K、pH值为10.5时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考察了其在不同NaCl浓度(0~0.50mol/L)下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DSDA溶液表面张力-浓度曲线出现了一个转折点;一定温度下,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DSDA溶液CMC从25mmol/L降至3.83mmol/L,表面极限吸附量(Г∞)下降,最低表面张力(γCMC)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