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选取7个均称为桑黄的不同形态的子实体,对子实体分离后得到的纯化菌丝体进行酯酶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在Rf=0.805处出现一条稳定一致的共有酶带,而桑6和桑7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它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较远或者没有。  相似文献   
162.
梨品种枝条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变化规律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5个抗寒性不同的梨品种在休眠期间枝条内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升高,抗寒性强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高,且与抗寒力呈显著正相关,而脯氨酸含量与抗寒力强弱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3.
利用RAPD技术探讨延边苹果梨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RAPD技术,用筛选的12个10bp随机引物对梨属40个材料扩增,着重对其中的苹果梨类型进行了分子评价,针对苹果梨分类地位存在的异议,认为延边苹果梨应该归属于白梨系统。  相似文献   
164.
黑木耳菌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东北地区普遍栽培的11株黑木耳菌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菌株共出现6条酶带,其中有3条为特征带;11个菌株相似系数为0.667~1.000,说明多数菌株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5.
<正>水稻是否高产、优质,品种选择是关键。土质特点不一样,有冬水田、两季田,在品种选择上要根据气候特点、土壤条件以及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选择品种。下面笔者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培育壮秧1、壮秧标准:根旺而白,基部粗扁,苗健叶绿不披垂,秧龄、叶龄适当,均匀整齐。  相似文献   
166.
桦褐孔菌菌丝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碳源、氮源、琼脂、天然物质在桦褐孔菌菌丝体液体培养基中的配比。结果表明:培养基配方以葡萄糖20.0 g/L、淀粉50.0 g/L、蛋白胨3.5 g/L、KH2PO43.0 g/L、MgSO41.5 g/L为最佳,菌丝生物量达0.181 2 g/100 mL。在最佳培养基配方基础上,桦褐孔菌菌丝体摇床培养5 d、培养液装量为容器的1/3时菌丝体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为0.041 4 g/50 mL。  相似文献   
167.
高产大豆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本研究采用具高产潜力的三个大豆新品种(生活费),研究了在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水平下大豆干物质积累动态,作物生长率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干物质积累与经洲际是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品种间,不同施肥量间,不同种植密度间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均存在较大差异;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经济产量呈正相关变化趋势,其中盛花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荚鼓粒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8.
苹果梨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季节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梨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随季节的推移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N、P、K、Ca、Mg含量幼果期最高,随果实膨大而递减,果实成熟采收时降至最低;Fe、B含量果实发育超伏变化较大,幼果期含量较高,7月末降至最低,以后随果实的发育又呈上升趋势;Zn、Mn含量变化较平稳,呈递减趋势,果实生长后期略有上升。果实与叶片间在季节变化中Ca、Mn呈显著负相关,面P、K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9.
无刺红树莓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无刺红树莓带芽茎段和茎尖为外植体,筛选各组织培养阶段高频、稳定的适宜培养基。结果表明:外植体以茎段为佳。分化培养基以1/2 MS 6-BA 1.0 mg/L 活性炭0.1%最好,分化率可达100%;继代增殖培养基以MS 6-BA 1.0 mg/L NAA 0.1 mg/L最理想,增殖倍数可达7倍;生根培养基以1/2 MS IBA1.0 mg/L 活性炭1.0 g/L最佳,生根率可达93.33%。生根类型多为皮部生根。采用2步移栽法进行移裁时,第1次移裁以河砂为基质移栽成活率达到98%,第2次移裁成活率100%。  相似文献   
170.
赵丽  陈艳秋 《食用菌》2009,31(4):14-15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40个黑木耳菌株进行亲缘关系的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遗传距离0.27为结合线,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四大类:哈尔滨微生物研究所的菌株黑29单独聚为一类;辽宁锦州的菌株森花单独聚为一类;2003(延边大学农学院)、11号(延边大学农学院)、7号(延边真菌研究所)、黑29(吉林省蛟河市)、金禾(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归为一类;其它菌株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