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58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36篇
  46篇
综合类   265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85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大气含重金属细颗粒物对陆生植物的早期生长有负面影响。通过搭建合理的暴露场景,在植物早期生长阶段,模拟不同程度大气污染条件,评价含Pb、Cd重金属细颗粒物对水稻、马铃薯2种受试植物出苗、幼苗生长和鲜重(陆上茎叶和地下块茎两部分)等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暴露处理组人工土壤Cd、Pb元素浓度在试验结束时均有增加,其中Cd元素浓度比背景值增加了约8.8倍,Pb元素浓度增加相比背景值不明显。水稻陆上茎叶部分对Cd、Pb的富集量分别为0.002 0 mg·kg~(-1)和0.054 mg·kg~(~(-1));马铃薯地下块茎部分对Cd、Pb的富集量分别为0.185 0 mg·kg~(-1)和0.074 mg·kg~(-1)。暴露处理后对水稻的各生物量终点抑制效应不明显,而对马铃薯地下块茎鲜重的抑制率达到27%。由此可见,在模拟暴露条件下,人工土壤Cd污染元素浓度变化较大,马铃薯地下块茎对Cd元素富集效应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暴露处理导致的Pb-Cd重金属复合污染对于马铃薯地下块茎生物量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和胁迫效应。同时,水稻陆上部分对于暴露的污染物及设定浓度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低敏感性。  相似文献   
622.
【目的】研究3株茶树菇菌株栽培过程中7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了解茶树菇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利用营养物质的规律。【方法】以茶树菇菌株ZK08、JX09、Ag16为材料,将其接种于组分为棉籽壳39%、木屑30%、麸皮20%、玉米粉8%、蔗糖1.5%、石膏1.5%(均为质量分数),含水量62%的栽培袋中。25℃条件下遮光培养50~60d,分别在菌丝生长半袋、满袋、现蕾、出一潮菇、一潮菇子实体成熟、出二潮菇、二潮菇子实体成熟和二潮菇采收1周后,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析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3株茶树菇菌株在栽培过程中的7种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其中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活性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一潮菇子实体成熟前;而漆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随着栽培时间延长一直呈下降趋势。【结论】漆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高峰值比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来得早;淀粉酶的高峰出现在一潮幼菇期到子实体成熟期。因此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淀粉类物质可促进茶树菇的生殖发育。  相似文献   
623.
以调节在现代规模化养殖之下奶牛在牧场生活的情绪与行为为目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展了新型VR眼镜结构设计,根据奶牛头部特征优化眼镜外形结构,提出了VR眼镜新的实用领域及其外形结构设计方法,为提高奶牛奶质与奶量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虚拟现实眼镜的工业设计与制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24.
冻融作用对农田土壤可溶性氮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路路  隽英华  刘艳  孙文涛  程淑芳 《土壤》2017,49(3):512-518
为了解非生长季农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采用室内冻融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冻融温度和冻融循环次数对东北4种典型农田土壤(棕壤、褐土、草甸土、黑土)可溶性氮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结温度降低,4种农田土壤可溶性无机氮(DIN,NO_3~–-N+NH_4~+-N)、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可溶性全氮(DTN)含量均显著增加。随着融化温度升高,除NH_4~+-N含量显著升高外,4种农田土壤NO_3~–-N、DON和DTN含量的变化行为受冻结温度和土壤类型的协同影响。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棕壤和褐土NO_3~–-N、NH_4~+-N、DON和DTN含量均显著增加;草甸土NO_3~–-N、DON和DTN含量均显著增加,而NH_4~+-N含量显著降低;黑土NO_3~–-N和NH_4~+-N含量均显著降低,而DON和DTN含量则先升高后降低。不同类型土壤受冻融作用影响的响应能力不同,其大小顺序为褐土棕壤、草甸土黑土。可见,冻融作用促进了土壤氮素转化,有利于土壤有效氮的累积,为春季作物生长提供足够的氮素,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氮素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625.
"奶牛蹄健浴液"配合中药治疗奶牛腐蹄病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5年在宁夏某奶牛场曾发生多次腐蹄病病例,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用一般治疗方法治愈率甚微.通过"奶牛蹄健浴液"配合中药疗法效果显著.平均每月治愈率由2003年的40.49%±2.12%上升为2004年的65.26%±2.11%和2005年的78.03%±1.04%.平均每月死淘率由2003年的15.12%±2.36%下降为2004年的13.11%±1.88%和2005年的3.17%±0.51%.平均每月奶量日单产每头从2003年的21.33 kg±2.45 kg、2004年的25.65 kg±1.98 kg上升为2005年的27.36 kg±1.77 kg.这表明用"奶牛蹄健浴液"配合中药疗法效果显著,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26.
正鸽毛滴虫病是一种侵害鸽消化道的原虫病,尤以乳鸽最易感染发病。1发病情况永嘉县某鸽场创办于2012年,鸽场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水源充足,周围5km内无工业、农业建设设施,有完备的隔离与防护设施。鸽场分生产区、管理区、隔离区,生产区内有鸽舍4栋,存栏种鸽5000对。2013年4月发现20~25日龄的乳鸽中出现部分精神沉郁、羽毛蓬乱、食欲减退、呼吸急促、排水样粪便病征,5d后出现死亡现象。发病后使用盐酸  相似文献   
627.
旨在研究低氧环境下不同浓度菊苣酸(chicoric acid, CA)对SD大鼠心肌组织低氧适应性的影响。选取60只6~8周龄、体质量为(192.00±7.35) g的健康雄性SD大鼠(P<0.05),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CA组(10,20,40 mg/kg),每组15只,连续灌胃49 d。灌胃50 d时采集SD大鼠心脏,并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活性氧(ROS)含量,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CAT)活性,线粒体功能相关指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Ⅲ活性,能量代谢相关指标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及低氧适应基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CA组显著降低ROS活性(P<0.05);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SOD、GSH-Px、CAT活性(P<0.05);显著提高线粒体呼...  相似文献   
628.
刘艳  叶鑫  包红静  王晓晖  隽英华 《土壤》2023,55(2):254-261
通过连续3 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配施化肥对春玉米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各土层的田间持水量8.6%~18.0%,降低土壤紧实度6.3%~27.5%,且以秸秆深翻和深旋还田方式效果较好,同时这两种方式还能显著降低20~40 cm土层容重。连续秸秆还田后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无还田处理平均提高21.2%、8.6%、15.0%和17.2%。此外,在秸秆还田时配合适量氮肥施用更利于土壤养分的提高,其中秸秆深翻和秸秆深旋配施210 kg/hm2氮肥和90~120 kg/hm2钾肥可显著提升土壤养分状况,促进春玉米穗长、穗粗和百粒重的增加,进而提高春玉米产量,是辽宁棕壤区春玉米生产中比较理想的一种农艺措施,在农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29.
隽英华  何志刚  刘慧屿  刘艳  陈玥 《土壤》2023,55(6):1223-1229
如何有效运筹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研发高效节氮秸秆还田技术,是目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秸秆不还田、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堆腐旋耕还田)与施氮水平(180、210、240 kg N/hm2)运筹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土壤MBC、MBN、MBC/MBN和脲酶活性均显著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无规律性变化。随着生育时期推进,秸秆还田处理土壤MBC和MBN分别呈现单峰和双峰曲线变化,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呈波动式变化,高峰期均出现在春玉米旺盛生长期(拔节期 ~ 灌浆期)。随着施氮水平增加,秸秆还田处理土壤MBC、MBN均增加,MBC/MBN降低,而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行为因秸秆还田方式而异。在保证氮肥总量不变前提下,秸秆粉碎翻压还田配以15%氮肥后移能够增加土壤MBC和MBN,降低MBC/MBN。综上,在东北农业产区,秸秆粉碎翻压还田 + 210 kg N/hm2 + 15%氮肥后移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具有优化氮素管理、提高土壤肥力的潜力。  相似文献   
630.
为评价神东矿区植被恢复治理成效,选取治理年限分别为5、10、15 a的典型乔木植物群落——樟子松群落,从群落物种组成、指标特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等方面分析了群落随治理年限增加而呈现出的发展变化趋势。从分析结果来看,樟子松群落随治理年限增加表现出总体向好的发展趋势,后期基本无需人为干预,能表现出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在5、10、15 a三个治理年限的樟子松群落中,治理年限为10 a的樟子松群落水土保持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