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5篇
综合类   50篇
畜牧兽医   17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固原市丰富自然资源为肉牛养殖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肉牛产业作为固原市畜牧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当地市县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农民增收。笔者通过对固原市下辖四县一区的肉牛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充分了解了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该地区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2.
隐性乳房炎是奶牛中常见的、高患病率的疾病。该疾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隐蔽性高,易被忽视。病牛外观正常,其乳汁眼观无异常,但乳汁的化学性质、成分已产生一定变化,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营养降低,食用后威胁人类健康。因此,本文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概述,阐述其危害和成因,介绍该病检测方法,提出防治技术,对提升奶牛场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肉牛的生长发育受到遗传、环境和营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调控。随着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发展,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种组学技术的应用,为肉牛生长发育调控机制的解析提供了“基因变异-基因表达量-代谢分子”等不同层次的遗传信息。该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组学分析方法,对不同组学在肉牛生长发育遗传机制解析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对多组学在肉牛生长发育遗传机制解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
蒙古驴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94头蒙古驴进行DNA多态性分析,主要研究了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等指标.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位点中,HTG7、HTG10、AHT4、HTG6、HMS6、HMS3共6个位点具有高度多态性(PIC>0.5),HMS7位点具有中度多态性,其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最低.其余3个微卫星座位(HMS1,HTG4和HMS5)为单态,没有多态性.总体上看,蒙古驴的遗传多态性很高,有利于遗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55.
南阳牛HCRTR1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南阳牛HCRTR1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为利用遗传标记进行肉牛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122头南阳牛为试验动物,利用PCR-SSCP及测序方法研究了HCRTR1基因全部编码区序列的多态性,并对发现的SNP位点进行了遗传特性及单倍型分析。【结果】在该基因的编码区首次发现11个SNP位点,分别为G322A、G384C、T420C、C423T、T481A、C510A、T627C、C631T、G690A、G714A和C736T,其中在322、481、631和736bp处的突变都导致了氨基酸的改变,而其余7处均为同义突变。在322、510和736 bp处的SNP表现为中度多态,PIC分别为0.3731、0.3190和0.2851,其余8处的SNP位点均呈现低度多态。对多态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发现在南阳牛122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9种单倍型, 其中有2种单倍型的频率超过了10%;7种单倍型的频率小于1%;其余20种单倍型的频率均在1%~10%。【结论】本研究测定了南阳牛122个个体的HCRTR1基因的多态性,在全部编码区检测到11个多态性单核酸变异,构成了29种单倍型。  相似文献   
56.
秦川牛及其杂种牛POU1F1基因多态与生长性能相关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研究首次利用PCR-RFLP技术研究相同季节4月(±10 d)龄纯种秦川牛(QQ)及杂种牛秦安(AQ)、秦德(DQ)、秦利(LQ) 4个群体164个个体POU1F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体重、体尺等生长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QQ及AQ、DQ、LQ群体POU1F1-HinfI基因座的451 bp 的PCR产物被限制性酶HinfI消化后表现多态性,它们的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232/0.768、0.333/0.667、0.178/0.822和0.181/0.819,且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同时,4个群体POU1F1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体重、体尺等生长性状指标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4个群体内AB、BB基因型个体在胸围、十字部高指标上显著高于群体AA型个体(P<0.05),即BB、AB>AA(P<0.05),可作为秦川牛体尺指标(胸围、十字部高)候选基因之一。但在体长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以不宜作为体长指标候选基因。初步认为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相应地B为优势等位基因,对选择有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57.
孙伟  唐中林  谭林  雷初朝  李奎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2):2543-2549
【目的】研究HMGCS1基因对猪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靶标的验证。【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对通城猪不同组织以及背最长肌不同发育时间点的HMGCS1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①HMGCS1基因在成年猪肺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②在背最长肌发育中,该基因分别在胚胎期33 和65 d高表达,出生后20、30、40和60 d低表达;③双荧光素酶试验显示,转染miR-18a/b minics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对照组。【结论】HMGCS1参与了猪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并受miR-18a/b的调控,是猪的产肉性状的潜在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8.
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是指在大小一般是从1 kb到3 Mb的基因组中增加或减少大片段的拷贝数和亚微DNA片段的重复或缺失的变化。基因拷贝数变异(CNV)是基因组结构变异(structure variant,SV)的重要组成部分,CNV所覆盖的核苷酸位点突变率明显高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CNV是人类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本文从CNV的概述、突变机理、检测方法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未来CNV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获得具有更高生产性和繁殖性能的家畜,并对人类疾病的研究有帮助。  相似文献   
59.
为了研究伊犁马催乳素(PRL)基因、垂体转录因子(POU1F1)基因多态及其与产奶量之间的关系,试验以新疆伊犁昭苏牧场73头伊犁马母马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伊犁马PRL、POU1F1基因序列多态性,并与日均产奶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伊犁马PRL基因第二外显子上存在1个SNP:c.210CT;POU1F1基因CDS区上没有发现多态,但内含子区存在1个SNP:g.2758GA。POU1F1基因不同基因型间日均母马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PRL基因c.210位点多态对伊犁马日均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PRL基因的多态位点有潜力用作伊犁马产奶量性状选育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0.
[目的]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涠洲牛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父系起源。[方法]本研究利用PCR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28头涠洲公牛的2个Y-SNPs标记(UTY-19和ZFY-10)及2个Y-STRs标记(INRA189和BM861)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发现28头涠洲牛全部为Y3单倍型组,根据Y-SNPs标记的核苷酸变异及Y-STRs标记的等位基因大小确定单倍型(Y-SNP-INRA189-BM861),结果显示28头涠洲牛有Y3-88-156和Y3-90-156两种单倍型,单倍型频率分别为89.29%和10.71%,说明涠洲牛只有1个瘤牛Y3父系起源。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1984±0.0924,表明涠洲牛的父系遗传多样性较低。[结论]涠洲牛属于瘤牛父系起源,遗传基础十分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