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4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0例,采用胞二磷胆碱加血栓通作常规治疗;抗凝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抗凝组及对照组(P〈0.01或0.05);抗凝组和对照组间的疗效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能明显的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磷及有机肥对白菜型冬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田间再裂区试验,系统研究了有机肥及磷肥施用量对油菜物候期、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主处理为施有机肥处理(M)和不施有机肥处理(M0),副处理为0、75、150 kg·hm-2和225 kg·hm-2(P0、P75、P150和P225)4个磷肥(P2O5)施用量水平,副副处理为天水地区主要栽培的天油8号、天油07302和天油191(V1、V2和V3)3个冬油菜品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缩短油菜营养生长期1 d,延长生殖生长期2 d,对整个生育期的影响较小。而施磷可缩短油菜的营养生长期3~5 d,延长生殖生长期6~15 d,延长整个生育期6~8 d。施有机肥可增加油菜籽粒产量13.32%,但对油菜品质影响不明显。施磷对油菜产量和品质都有显著的影响。油菜产量和芥酸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P150、P75和P225处理油菜产量分别可较对照(P0)增产94.01%、137.63%和122.64%,而其芥酸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98%、3.37%和1.70%。籽粒含油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P225处理籽粒含油率最高,较对照增加3.61%,但与P150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相反,施磷明显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及硫甙含量,施磷量越高,其降幅越大,P225处理蛋白质和硫甙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27%和2.25%。  相似文献   
53.
不同农作措施对黄绵土坡耕地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典型的黄土高原黄绵土坡耕地上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观测和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及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本区域的最佳种植模式及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量的变化趋势为优化施肥常规施肥不施肥料。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处理玉米籽粒产量最高(6 907.78kg/hm~2),较不施肥料和常规施肥分别显著提高19.53%和13.06%;玉米植株氮、磷、钾吸收量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大,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处理玉米籽粒和秸秆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最大(182.89、17.83和99.38kg/hm~2)。就提高产量和减少地表径流而言,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处理显著提高了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8.78%、10.95%和24.09%。综合考虑,在黄绵土坡耕地种植玉米的最佳模式为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既能保证玉米稳产高产,又能显著减少土壤养分随地表径流流失。  相似文献   
54.
为鉴定冬油菜新品系10-1358在天水山区的丰产性与抗寒性,特用天油4号作对照品种,对8家单位提供的9个油菜品种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1358越冬率最高,为97.1%,09鉴11越冬率最低,为84.4%,其他各参试品种均在这两者之间;0731756产量最高,为184.8kg/亩,居第1位;10-1358产量为179.47kg/亩,较对照增产12.75%,居第2位;对照天油4号折合亩产量为159.18kg,居第6位。结论: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系10-1358具有较高的丰产性与较强的抗寒性,可以在天水山区及周边平凉、庆阳等同类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55.
天油15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天油2号为母本、秦油4号为父本杂交,后代经过轮回选择而育成的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在2014 — 2016年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中,2 a 16点(次)折合平均产量1 990.05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6.07%。籽粒芥酸含量41.60%,硫苷含量136.71 μmol/g(饼),含油量41.52%。抗寒耐旱,高产稳产,适宜于甘肃省中东部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了甘肃山旱地区不同播期对紫苏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紫苏花期和生育期缩短,单株分枝数、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先升高再降低;紫苏子粒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随播期的延后呈下降趋势。在甘肃天水海拔1 600m左右的山旱地区,紫苏的适宜播期为4月9日左右。  相似文献   
57.
连续自交对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4个甘蓝型油菜品系连续自交四代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自交对甘蓝型油菜主要经济性状有显著影响,株高、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结角数、单株角果数及单株产量均随着自交世代的增加而减小.自交与主要经济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979~0.289之间变化,株高、分枝部位、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等与自交世代数呈显著负相关,而千粒重和角果粒数受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8.
植物化感物质释放途径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植物化感物质的种类及其释放途径,综述了植物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及其收集方法,展望了其开发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59.
浅析强冬性甘蓝型油菜的生产与发展潜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阐述了强冬性油菜亚区的气候特点,分析了发展强冬性甘蓝型油菜的可行性和潜力,并提出了发展强冬性甘蓝型油菜的相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0.
7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对7个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系)进行多点试验,对越冬率、经济性状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越冬率为26.7%~96.4%,产量为644.3~4 236.3kg/hm~2。不同生态区以12PZ20平均产量最高,为2 141.7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15.34%;株高116.7 cm,单株有效角果数172.5个,角粒数21.6粒,千粒重2.63 g。12PⅡ16-1平均产量为2 120.6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14.21%;株高115.8 cm,千粒重为2.59 g。2个品种抗寒性强,可在兰州、张掖等河西地区推广种植。天油258平均产量为2 010.3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8.27%,在7个生态区增产,增产点次最多,增产幅度较大,株高128.8 cm,千粒重2.92 g,经济性状优良,是丰产型品种,适应范围最广,可在甘肃东、中部的天水、庆阳、陇西和陇南大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