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5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二十二个抗稻瘟病基因在云南的利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22个抗稻瘟菌基因在云南省的抗性水平及其利用价值,将采集、分离自云南省3个稻区的282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接种于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轮回亲本培育而成的含有22个垂直抗性基因的水稻单基因系上.根据各稻区采集的菌株在水稻单基因系上的侵染率,分析出各垂直抗性基因在云南省各稻区的利用价值.持有Pi9、Piz5、Pi1、Pita2、Piz、Pikh、Pizt 7个垂直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的侵染率分别为1.22%、2.40%、3.21%、4.82%、5.95%、7.23%、9.04%,可在籼稻区种植或作抗源使用;持有Pi9、Piz5、Pi1、Pita2、Piz、Pikh、Pizt、Pi12、Pita、Pib 10个垂直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的侵染率分别为0.93%、 16.67%、10.19%、 5.09%、15.74%、15.74%、12.04%、9.26%、19.29%、11.11%,可在粳稻区种植或作抗源使用;持有Pi9、Piz5、Pi1、Pita2 4个垂直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的侵染率分别为8.60%、13.83%、10.93%、18.04%,可在籼粳交错区种植或作抗源使用.同时用联合致病性系数和联合抗病性系数分析了病菌和单基因系的群体互作以及抗瘟组合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品种两两搭配后的RAC值大于0.80的组合有Pi9与Pita2、Pizt、Pi1、Piz,说明以上4种组合的抗病性最强,应用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2.
华南籼稻稻瘟病菌致病型单基因鉴别寄主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35个单基因鉴别寄主、12个日本清泽鉴别寄主共47个具有已知基因的鉴别寄主,对147个籼稻稻瘟病菌株进行致病型鉴别研究.147个菌株被划分为28个不同的致病类型.优势致病型为I-04、I-02和I-01,这3个致病型的菌株数占参试菌株的74.8%,而且与其他致病型比较,它们的致病谱较广.研究结果表明,F80-1(Pi-k)、IRBL7(Pi-kp)、IRBL16(Pi-sh(1))、IRBL21(Pi-7(t))、IRBL3(Pi-i)、IRBL9(Pi-z)、IRBL19(Pi-3)、IRBL10(Pi-z5)、IRBL11(Pi-zt)、IRBL18(Pi-1)、IRBL10(Pi-2)、F128-1(Pi-ta2)、F145-2(Pi-b)和IRBL22(Pi-9(t))等14个单基因鉴别寄主对以广东为主的华南籼稻区稻瘟病菌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其中尤以F80-1(Pi-k)、IRBL7(Pi-kp)、IRBL16(Pi-sh(1))、IRBL21(Pi-7(t))、IRBL3(Pi-i)、IRBL9(Pi-z)、IRBL19(Pi-3)和IRBL10(Pi-z5)等8个单基因鉴别寄主的鉴别能力最强,IRBL11(Pi-zt)、IRBL18(Pi-1)、IRBL10(Pi-2)、F128-1(Pi-ta2)、F145-2(Pi-b)和IRBL22(Pi-9(t))等6个单基因鉴别寄主可鉴别抗性反应表现型较相似的致病型,并可用于细分致病型.3个优势致病型I-04、I-02和I-01对F80-1(Pi-k)等上述8个单基因鉴别寄主的抗性反应表现型依次为RRSRSSSMR、SSSSSSSS和SSRSSSSR.  相似文献   
13.
以丽江新团黑谷(LTH)近等基因系为亲本,构建了3个F6重组自交系群体,以具鉴别能力的菌株进行抗稻瘟病筛选,共获得3组携带两个抗病基因的累加系5个,即:1) F-Kpib-3(Pi-kp/Pi-b),F-Kpib-6(Pi-kp/Pi-b);2) F-Kita2-7(Pi-k/Pi-ta2),F-Kita2-9(Pi-k/Pi-ta2);3) F-Kmita(Pi-km/Pi-ta)。基因组成相同的累加系抗性相同,它们的抗病频率均高于相应的近等单基因系,3组抗病频率分别达100.0%、91.7%和50.0%。这些累加系可用于稻瘟病菌致病型鉴定、田间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监测和作为抗病亲本用于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普感特性的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 (以下简称 L TH)是云南粳型地方品种 ,也是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体系的 7个鉴别品种之一。在 1976~ 1979年 ,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联合试验协作组筛选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和生理小种鉴别期间 ,L TH对来自全国各地的 2 46 0个菌株表现高度感病反应。此后 ,经 2 0多个省 (区 )市 30多个研究单位近 2 0年的广泛接种鉴定 ,L TH对被测菌株都表现感病反应 ,没有发现任何非致病性菌株。 1980~ 1982年在日本用 2 0 0个菌株鉴定 ,1994年在菲律宾用 80个代表性菌株鉴定 ,1983~ 2 0 0 0年我课题组用中国南北方稻…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毒力基因分析与抗病育种策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年来黑龙江省稻瘟病危害程度加重,给水稻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解当地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及其毒性基因的组成与分布,有针对性地利用抗性基因,选育抗病品种和使之合理布局,本文利用9个日本鉴别品种、7个中国鉴别品种、31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及12个当地主栽品种,对2006年采自该省主要积温区不同水稻品种的173个稻瘟病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鉴定出55个日本小种,优势小种为017、077、037、377和047,总频率为42.29%。鉴别力比较结果证实日本鉴别品种比中国鉴别品种更适合于当地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与小种分化研究。在12个主栽品种中,除龙粳14、龙盾104外,其他品种已经或正在丧失对稻瘟病的抗性。Pi9基因在所有积温区对稻瘟病菌株的抗谱都最广(平均94.80%),是当前黑龙江省水稻育种上极有价值的抗性基因;基因Piz-5(CA)、Piz-5(R)、Pita-2(R)、Pita-2(P)、Pi12(t)和Pi20(t)对供试菌株有高于70%的抗谱,也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黑龙江省当前抗稻瘟病育种的策略应该是,在利用抗源龙粳14、龙盾104和Pi9的基础上,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聚合一至多个广谱抗性基因;同时加强对稻瘟病菌种群的监测和新抗源的发掘,有针对性地向主栽品种导入新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稻瘟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最有效和环境友好的措施。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水稻抗瘟性遗传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迄今已鉴定和定位50多个主效抗瘟基因和20多个QTLs位点,成功地克隆了Pib、Pita、Pid2等6个抗瘟基因,为揭示水稻抗瘟性分子基础,以及通过分子育种手段培育广谱或持久抗瘟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北方国家水稻区域试验近15年参试品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1-2015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域试验数据分析,发现北方稻区参试品种数量稳中有增,区域试验规模不断扩大;水稻品种产量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单产从2001年的9.08t/hm 2增加到2015年的10.11t/hm 2,增加了11.3%。通过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发现,北方稻区必需有一定数量的有效穗数做基础,同时协调好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北方水稻区域试验品种优质率平均在60%以上,品质总体较好;早熟中早粳和中熟中早粳品质优于黄淮粳稻组和晚熟中早粳。从主要米质指标上看,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好,而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相对较差,是影响北方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北方稻区平均每年有32.7%的品种达中抗稻瘟病及以上水平,同时每年约有40%的品种因稻瘟病抗性不达标被淘汰;而且年度间稻瘟病抗性品种比例波动较大,说明北方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不强、不稳定,稻瘟病抗性育种研究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相似文献   
18.
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籼稻稻瘟病菌小种鉴别力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利用30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146个来自广东的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其中17个单基因系对测试菌株的致病性有较好的鉴别力。基于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17个单基因系和146个菌株组成的互作变量矩阵进行了因子提取,结果表明其中9个单基因系为代表的抽提因子可以解释变量总方差的80.437%,初步组建了这9个单基因系构成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单基因系鉴别寄主。按其对变量方差贡献大小排序,它们分别是:IRBLkp-K 60(Pi-kp)、IRBLi-F5(Pi-i)、F128-1(Pi-ta2)、IRBL9-W (Pi-9(t))、IRBLsh-S (Pi-sh(1))、IRBLz-Fu (Pi-z)、IRBLkh-K3(Pi-kh)、IRBL1-CL (Pi-1)、IRBLz5-CA (Pi-z5)。用这9个单基因系可将146个菌株划分为83个小种,将来自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浙江、四川等籼稻区的54个菌株划分为26个小种。筛选的9个单基因系对我国籼稻区稻瘟病菌致病性有较强的鉴别力。在抗病性鉴定中,基于单基因系的代表菌株选择,可考虑应用聚类和变量分析法进行。  相似文献   
19.
北方粳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与毒性及其变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6年对北方粳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和毒性频率分析的结果表明, 小种337、 237、 003、 137和537为该稻区的优势小种, 不同地区优势小种的分布及病原 菌群体的 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别。 对病原菌群体进行毒力频率分析的结果发现, 该稻区的稻瘟病 菌对已知抗性基因Pi-z、 Pi-zt、 Pi-t和未知抗性基因近等基因系F-21-6  相似文献   
20.
我国稻瘟病菌毒力基因的组成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用我国育成的6个近等基因系和IRRI-日本合作育成的24个单基因系,对来自我国吉林、辽宁、河北、江苏、浙江、四川、湖南、福建、广东和云南10个省的322个稻瘟病单孢菌株的毒力基因组成及其地理分布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稻瘟病菌株含有与所有测试抗病基因相应的毒力基因,其中Av-kh+、Av-z+、Av-z5+和Av-9(t)+的出现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