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60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15个玉米杂交组合种子不同成熟度与F1代产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种子对F1代单株子粒产量会产生显著影响,F1代单株子粒产量与种子成熟度呈二次曲线关系(y=a+bx+cx2),并因组合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这种影响随种子成熟度提高而逐渐减小。杂交双亲对F1代单株子粒产量的影响表现,种子成熟度较低时,父本的作用比母本更明显;随种子成熟度提高,父母本的作用同等重要。本研究条件下,授粉35 d后收获的杂交种子已具备正常活力和丰产能力,且对F1代单株子粒产量的影响较小,在此后的时间内可根据需要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02.
玉米杂交种子充实期子粒增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研究了3个母本与5个父本玉米自交系形成的15个杂交组合在充实期子粒重量的增加与充实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有杂交组合种子从授粉后10d开始,种子重量的增加均表现为典型的S形曲线增长,且不同基因型表现一致.在授粉后30d内,母本间方差达显著或极显著,父本间方差均不显著,说明在此期间内,对杂交种子粒重增加的效应可能母本比父本更明显;授粉后第35天,母本间方差极显著,父本间方差显著,说明此时母、父本对增加杂交种子粒重的效应均较明显;在授粉40d后,对杂交种子粒重增加的效应转变为父本比母本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3.
玉米果穗结实异常的主要成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近年来重庆市玉米大面积生产中出现果穗结实严重异常的情况,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土壤条件与栽培管理措施,分析了结实异常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4.
本研究以CIMMYT牧草和4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为遗传交配材料,比较研究了CIMMYT牧草和4个杂交(回交)后代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及其与普通玉米的差异。结果表明,CIMMYT牧草能将其生长繁茂、分蘖力强、生物产量高的特性遗传给杂交后代,并有较强的世代传递能力;该牧草幼苗、植株及其生长习性、花器官、种子特征等与普通玉米差异明显,其与普通玉米的杂交后代基本保持了它的生长发育特性,但花器官和种子特征更偏向于普通玉米;回交后代除保持了一定的分蘖特性、明显的多穗和返祖现象外,其余特征特性与普通玉米基本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105.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我所新选大穗型玉米南单七号的产量形成模型,为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南单七号籽粒产量(Y)与密度(X_1)、氮肥(X_2)、磷肥(X_3)和有机肥(X_4)的产量形成模型  相似文献   
106.
107.
BC8241Ht是1973年从前南斯拉夫引进的含欧洲玉米种质资源的杂交种,经过一系列遗传改良后,已衍生出8个成型自交系,并组配出了17个杂交种(组合)。分析发现,以BC8241Ht种质为主线对其实施的一系列改良步骤行之有效,衍生出来的系列自交系在利用上主要有4种模式:①直选系及其与墨改种质改良系×Lan.种质改良系;②直选系及其与墨改种质改良系×西南地方种质改良系;③直选系及其与墨改种质改良系×旅大红骨种质改良系;④BC8241Ht种质与墨改种质改良系×Reid种质改良系。  相似文献   
108.
玉米茎秆质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15个玉米自交系的56个(8×7)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为试材,对6个茎秆质量性状的配合力和群体遗传参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亲本间茎秆质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存在明显的差异,亲本自交系的茎秆质量性状表现不同,可同时具备2个或2个以上优异性状。茎秆鲜重、茎秆长、茎抗折断力、茎抗压力和茎粗在遗传上都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狭义遗传力相对较高,茎皮厚度主要表现为非加性效应,狭义遗传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9.
玉米自交系XZ966-14的利用潜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玉米种质为基础材料创制出自交系XZ966-14,经改良后育成WZ049、WZ0714、WZ126、WZ1422和WZ1423共5个衍生系,采用NCⅡ交配设计测定XZ966-14及其衍生系的配合力,应用全基因组SNP芯片技术检测XZ966-14及其衍生系的遗传潜势。结果表明,XZ966-14产量配合力高,与Reid、旅大红骨种质衍生系杂交有较强杂交优势。该自交系的衍生系产量配合力好,与旅大红骨种质衍生系、PN(PA和PB)种质衍生系杂交有较强杂交优势。全基因组SNP芯片检测结果显示,WZ049、WZ0714、WZ126在第1~10染色体上均遗传了XZ966-14基因组片段,其长度占整条染色体总长的比例最大为100%,最小为3.04%;XZ966-14第4、6、7染色体上具有较强的遗传传递能力,能将其大部分甚至全部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给所有衍生系;第2、3染色体也有较强的遗传传递能力,能将其大量遗传信息传递给大部分衍生系。在产量配合力育种方面,XZ966-14还有较大的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110.
玉米雄穗的遗传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霍仕平 《作物学报》1993,19(6):515-519
本研究以玉米的6个世代为材料,采用数量遗传学方法,分析了玉米雄穗主轴长度、分枝数、平均分枝长度、小穗着生密度和每穗小穗数的遗传模型,估算了它们的遗传力,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分枝数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外,其余性状的遗传均可配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五个性状的h_B~2(%)分别为71.6、80.9、85.0、8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