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60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1.
国外玉米种质的引进、利用与改良是我国玉米杂交育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育种成败的关键.选用从欧洲引进的21个玉米杂交种,在经过产量比较鉴定和农艺性状综合评判后,选取其中的BC8241H1作为选系基础材料,选育出了优良玉米自交系南21-3,并组配育成了5个优良玉米杂交种供我国西南山区推广应用.针对南21-3部分性状的缺陷,分别导入Tuxpeno、Lancaster和Reid种质对该系实施改良,并选育出了系列改良系.实践证明,BC8241Ht这份欧洲玉米种质是优良的,利用改良的效果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2.
玉米自交系286-4聚合了欧洲寒带玉米种质、南北美洲玉米种质、CIMMYT热带综合种种质和国内温带地方种质的优良基因资源,是一个高配合力、高产、抗病的优良自交系,已成功培育出5个优良杂交种通过省(市)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以286-4为基础材料之一经过群内重组和改良,并选育出了L-41、L-14和L-19等一批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改良系。  相似文献   
113.
玉米茎秆质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15个玉米自交系的56个(8×7)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为试材,对6个茎秆质量性状的配合力和群体遗传参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亲本间茎秆质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存在明显的差异,亲本自交系的茎秆质量性状表现不同,可同时具备2个或2个以上优异性状。茎秆鲜重、茎秆长、茎抗折断力、茎抗压力和茎粗在遗传上都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狭义遗传力相对较高,茎皮厚度主要表现为非加性效应,狭义遗传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4.
以欧洲玉米种质BC8241Ht直选系南21-3及其改良系为材料,按NCⅡ杂交模式,分析了直选系南21-3及其改良系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每穗行数、每行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9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经过遗传改良后获得的改良系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得以提高,少数性状变化相对较小,个别性状还有变劣的趋势;改良系单株产量的遗传增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5.
玉米自交系XZ966-14的利用潜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玉米种质为基础材料创制出自交系XZ966-14,经改良后育成WZ049、WZ0714、WZ126、WZ1422和WZ1423共5个衍生系,采用NCⅡ交配设计测定XZ966-14及其衍生系的配合力,应用全基因组SNP芯片技术检测XZ966-14及其衍生系的遗传潜势。结果表明,XZ966-14产量配合力高,与Reid、旅大红骨种质衍生系杂交有较强杂交优势。该自交系的衍生系产量配合力好,与旅大红骨种质衍生系、PN(PA和PB)种质衍生系杂交有较强杂交优势。全基因组SNP芯片检测结果显示,WZ049、WZ0714、WZ126在第1~10染色体上均遗传了XZ966-14基因组片段,其长度占整条染色体总长的比例最大为100%,最小为3.04%;XZ966-14第4、6、7染色体上具有较强的遗传传递能力,能将其大部分甚至全部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给所有衍生系;第2、3染色体也有较强的遗传传递能力,能将其大量遗传信息传递给大部分衍生系。在产量配合力育种方面,XZ966-14还有较大的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116.
采用人工模拟荫湿环境,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在荫湿环境与自然环境条件下穗位叶面积及其叶绿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荫湿环境对玉米穗位叶面积、叶绿素及其组分含量具有明显影响,穗位叶面积及其叶绿素a/b值均呈下降趋势,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些性状的变化基因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用穗位叶面积及其叶绿素含量计算出18个杂交种的综合耐荫湿系数平均值为0.751 1,标准差为0.178 5,变异系数为23.76%;30个自交系的综合耐荫湿系数平均值为0.678 1,标准差为0.155 4,变异系数为22.91%。根据综合耐荫湿系数,采用t检验选出耐荫湿性强的杂交种有8个,自交系有12个;耐荫湿性中的杂交种有5个,自交系有9个;耐荫湿性弱的杂交种有5个,自交系有9个。  相似文献   
117.
为推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总结出近30年玉米子粒产量及其组成性状的QTL研究进展。表明子粒产量的QTL为5~9个,主要分布在第1、2、5、6、7、8、9染色体上,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的QTL均为3~6个,主要分布在第1、2、3、4、5、6、7、8染色体上,这些QTL成簇分布在几条主要染色体上,形成QTL富集区域,它们能解释性状表型变异的25%左右;多数性状的QTL主要表现为加性、显性、部分显性或超显性效应,部分性状的QTL存在遗传×环境互作效应。预示子粒产量及其组成性状的QTL存在共同染色体载体,育种选择应在多环境、大样本下进行,在不同环境下均能稳定表达的QTL更适用于育种选择;单株穗数、植株性状和抗逆性的QTL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8.
以短抽雄至散粉间隔时间玉米自交系WZ08X38和长抽雄至散粉间隔时间玉米自交系BS1074杂交获得的6个世代(P_1、P_2、F_1、B_1、B_2和F_2)株系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玉米抽雄至散粉间隔时间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春播和夏播玉米的抽雄至散粉间隔时间的最适遗传模型分别是E-0和E-3,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和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春播结果中,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均为-0.831,显性效应值分别是-0.679和-0.025,主基因遗传率在B_1、B_2和F_2中分别为40.955%、60.657%和52.32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002%、14.298%和25.642%,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59.03%、25.03%和22.02%;夏播结果中,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180和-0.651,主基因遗传率在B_1、B_2和F_2中分别是27.295%、26.997%和39.052%,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001%、0.001%和0.001%,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72.74%、72.95%和60.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