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水产渔业   2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以海捕野生大黄鱼为基础群体进行选择育种,其子代与网箱养殖选育群体子代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野生群体的受精率虽小于对照群体,但孵化率却显著高于对照群体(P0.05);野生群体的质量绝对增加率[(0.02±0.004)g/d~(0.26±0.081)g/d]、绝对增长率[(0.02±0.008)cm/d~(0.11±0.009)cm/d]、增积量(0.007±0.005~0.153±0.015)和肥满度(1.66±0.18~1.97±0.29)等生长性能均优于对照群体。野生群体的生长性状一开始就显现出现实遗传力,体长和体质量的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027~0.185和0.001~0.040。对野生群体进行良种群体选育时可以提早根据体长和体质量进行苗种选择淘汰,将节省大量的选育时间和避免后期操作的不便,但野生群体现实遗传力较低,选育应该结合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进行。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鉴别特征,比较分析了大黄鱼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形态性状、鳞片与矢耳石轮纹特征差异。形态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养殖群体的肥满度(Fatness)、体高(BH)/体长(BL)、体厚(BT)/体长(BL)和尾柄高(CPH)/尾长(TL)比值显著大于野生群体(P0.01),野生群体躯干长(TL)/体长(BL)比值大于养殖群体(P0.05),养殖群体在体型上出现偏短、粗现象。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在鳞片轮纹特征上无显著差异,部分个体鳞片上观察到有年轮和副轮分布。野生群体耳石轮纹较为致密,明暗带间隔不均,耳石中心核及周围区域为深黄色,年龄组成复杂,有0~2个年轮;养殖群体耳石轮纹较稀疏,明暗带间隔均匀,耳石中心核及周围区域较透明,观察到有1个年轮。这些差异间接反映了两个群体在生活环境条件、食物饵料供给方面的差异,可作为大黄鱼群体鉴定与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3.
2012年1~12月,对三都澳水产养殖区表层水水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全年水温在10.8~28.2 ℃,年平均值为20.8 ℃;盐度24.3~27.8,年平均25.82;pH7.92~8.23,年平均8.03;溶氧量5.06~7.49 mg·L-1,年平均6.41 mg·L-1;化学需氧量0.58~0.90 mg·L-1,年平均0.75 mg·L-1;无机溶解氮含量在0.324~0.788 mg·L-1,年平均0.515 mg·L-1;活性磷酸盐含量在0.028~0.082 mg·L-1,年平均0.050 mg·L-1,营养盐结构发生改变。通过比较2000~2012年的变化情况发现,2000~2012年,三都澳养殖区表层水的溶氧量呈现下降趋势,化学需氧量呈上升趋势,无机溶解氮及活性磷酸盐含量均上升。结果表明,三都澳养殖区表层水长期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