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养分吸收规律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养分吸收规律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可为红芸豆大田种植和高效生产提供适量与合理施肥的理论依据。本试验是以‘英国红’红芸豆为试材的"3414"大田肥料试验。结果表明:红芸豆整个生育期N、P、K吸收量呈现出前期快速积累,中期增速趋缓,后期减少的趋势;叶片衰老掉落是养分吸收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处理6(N2P2K2)的施肥配比对红芸豆养分吸收量促进最大,其N、P、K的吸收量分别达到169.31、42.58、135.92 kg/hm~2。红芸豆各器官的养分吸收各不相同,叶片呈现前期快速增长,中期趋向平稳,后期开始下降的趋势;茎的N吸收量呈"增加-降低-增加"的趋势,P、K吸收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荚皮P、K前期迅速增加,但后期向籽粒转移而降低;籽粒和其相反,前期较低,后期远远大于荚皮。红芸豆各器官的养分分配动态表现为叶片中养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降低,茎中养分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荚皮和籽粒中的养分呈增加趋势。红芸豆3种养分吸收是互相影响的,其相互依存度较高;每形成100 kg籽粒,N、P_2O_5、K_2O的吸收量分别为5.49、1.33、4.9 kg;平均养分吸收比例为1:0.24:0.89。N、P、K肥的肥料利用率与施肥量没有明显的规律,N、P、K肥的当季最高肥料利用率分别达到46%、11.04%和66.06%;N、P、K的相对吸收率分别达到100.25%、90.23%和115.21%。  相似文献   
22.
追日     
韩彦龙 《新农民》2001,(8):39-39
还是裸身戏水的童年,忽然摇身一变成英武大汉,走过了日子才慢慢发现:月亮那圆圆的脸,何时缺了半边?醉心于幻想神话的意境之中,却不肯迷途知返。  相似文献   
23.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全面提高果品质量、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兹就优质苹果生态环境及其相应配套栽培技术概述如下 ,以飨读者。1 选择良好生态环境建园1 .1 温度 据调查我国优质苹果生态园最佳年均温为 8℃~ 1 2℃ ,年有效积温为 2 3 0 0℃~ 3 0 0 0℃ (超 1 0℃以上温度的总和 ) ,过低果实不能正常成熟 ,过高树体不能正常休眠。夏季6~ 8月平均气温 1 9℃~ 2 3℃有利于花芽形成和着色。花后 >2 0℃或 <5℃果实细胞分化异常 ,果形易偏扁。从花期到采收期 ,高于 5℃积温为 1 70 0℃时 ,红星系果…  相似文献   
24.
我国普通菜豆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是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筛选抗旱种质资源以及建立抗旱性评价方法,以50份来源不同的普通菜豆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设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2种处理,在干旱胁迫12 d和复水3 d后分别取样测定各项形态和生理指标;采用干旱胁迫和复水后两者的抗旱度量值(D值)、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方程以及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普通菜豆进行苗期的抗旱鉴定及抗旱指标的筛选。结果表明,干旱12 d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复水3 d后相对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与各自D值显著相关,两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与各自D值极显著相关。根据各自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50份供试材料进行抗旱级别分类,两处理分类结果的一致率达到40%,邻级率为60%,未出现跨级材料;综合两处理的分类结果进一步细分,可分为高抗、中高抗、中抗、中低抗和低抗5个抗旱级别,其中高抗材料10份、中高抗材料25份、中抗材料7份、中低抗材料6份、低抗材料2份。综上所述,普通菜豆苗期干旱胁迫和复水后的D值相互判定的方法可提高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干旱胁迫下的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和复水后的相对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MDA含量可作为普通菜豆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尤其是两者的MDA含量可直接用于普通菜豆资源的抗旱性鉴定。本研究为简化鉴定筛选工作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索在山西早熟区无膜种植玉米的新模式及玉米育苗移栽的最佳移栽苗龄,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以覆膜直播为对照,分析了不同苗龄移栽对玉米生育进程、株高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苗龄移栽玉米的生育进程要略慢于对照.移栽具有降低株高的效应.虽然各苗龄移栽玉米的产量均低于对照,且随着移栽苗龄的增大呈现出差距加大的趋势,但通过移栽可以在该地区实现无膜种植玉米,其中二叶移栽的玉米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较覆膜直播(CK)仅减产9%.因此,在此试验条件下二叶期是山西早熟区玉米的最佳移栽苗龄.  相似文献   
26.
旱地菜豆“三早三优”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正>菜豆是我国广泛种植的蔬菜之一,因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供应期长,市场价格稳定,豆荚富含蛋白质,深受广大菜农或消费者喜爱。山西省是我国菜豆的主产区,菜豆资源极为丰富,菜豆被誉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蔬菜作物,但多因夏秋季节种植,生长季节温度高,生长周期短,生长量大,蒸发强度大,植株生长极易受到干旱的影响,从而导致减产与降效。因此,迫切需要良种,且采用省水、地膜覆盖保水、平衡施肥和抗旱制剂调水、农田集水补灌节水等旱作节水综合栽培技术予以支撑。  相似文献   
27.
甜樱桃主要栽培品种多酚含量的测定与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建立包括植物多酚在内的樱桃果实品质评价标准体系,进而为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定量分析研究山西省栽培的樱桃品种‘那翁’、‘红灯’、‘佐藤锦’、‘大紫’、‘龙冠’、‘红玛瑙’、‘8-2’、‘6-19’果实的总酚、原花色素、绿原酸、总糖、总酸含量与果实形态指标对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多酚类物质总量与种类对樱桃果实的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植物多酚类物质总量与种类可以作为衡量樱桃果实风味品质的主要指标。通过对试验测定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计算,提出樱桃果实风味品质分级的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28.
研究不同NPK配比对红芸豆干物质积累、转移及产量相关因子的影响,可为红芸豆高效生产及适量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是以‘英国红’红芸豆为试材的"3414"大田肥料试验。结果表明,红芸豆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趋势。N肥的在营养生长阶段对干物质积累起到主要作用,K肥在生殖生长阶段对干物质积累起到主要作用,促进了后期营养器官的干物质向生殖器官转移;各器官较高的干物质转移率是取得高产的物质基础,而缺N、缺P会严重影响到茎干物质对籽粒的转移率和贡献率;红芸豆的叶、茎、荚皮的干物质对籽粒的转移率和贡献率所呈现的趋势高度一致。NPK对红芸豆产量因子的作用侧重点不同,N肥对产量因子的群体(有效荚数和每荚粒数)起到促进作用,而PK肥对产量因子的个体(百粒重)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NPK三因子与2014年产量的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求解得出:施肥量分别为N 132.03 kg/hm~2、P_2O_5 160.02 kg/hm~2、K_2O 104.80 kg/hm~2时,红芸豆的最高产量为2627.26 kg/hm~2。  相似文献   
29.
山西省太原市旱作农区大气活性氮干湿沉降年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鉴于大气氮素沉降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我国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不同尺度的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研究,但少有农业区多年连续监测的资料。本研究利用DELTA系统、被动采样器和雨量器在山西省太原市郊区阳曲县河村旱作农业区进行了4年的监测试验,观测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时间变异。结果表明:2011年4月—2015年3月,河村4年大气活性氮NH_3、HNO_3、NO_2、颗粒态NO_3~-(pNO_3~-)、颗粒态NH_4~+(pNH_4~+)平均沉降量分别为4.50 kg(N)·hm~(-2)·a~(-1)、3.54 kg(N)·hm~(-2)·a~(-1)、2.56 kg(N)·hm~(-2)·a~(-1)、1.62 kg(N)·hm~(-2)·a~(-1)、2.75 kg(N)·hm~(-2)·a~(-1),大气氮素干沉降总量为12.38~18.95 kg(N)·hm~(-2)·a~(-1),以2011年的氮干沉降量最高,2014年的最低。2011年4月—2015年3月各月氮干沉降量与氨气沉降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09 8~0.937 1,由此可知,该地区活性氮沉降主要受农业氨气排放的影响。河村4年雨水中NO_3~-、NH_4~+平均浓度分别为3.20 mg(N)·L~(-1)和2.43 mg(N)·L~(-1),大气氮素湿沉降11.67~41.31 kg(N)·hm~(-2)·a~(-1)。年度间氮素湿沉降存在很大差异,以2012年氮素年湿沉降量最高,2014年最低,每年大气氮素湿沉降占氮总沉降量的份额超过50%。此外,4年湿沉降中不仅NO_3~--N和NH_4~+-N之间、且二者与降雨量也呈显著线性或二次相关关系,说明降雨量对NO_3~--N和NH_4~+-N的湿沉降影响较大。本研究表明太原市旱作农区不同年份间氮素湿沉降比干沉降差异更大,且总沉降数量较高。虽然是旱作区,该地区氮素干沉降略低于湿沉降。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农田氮肥施用和氮素循环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苹果片在干制条件下及复合护色剂处理后的蛋白质水平变化。[方法]采用Label free技术分析了苹果片在干制条件下及复合护色剂处理后果肉中蛋白质组学的变化。[结果]一共检测到319个差异蛋白上调,590个下调,分别参与了多个不同的代谢途径。其中,催化活性catalytic activity(48个差异表达蛋白)、氧化还原过程oxidation-reduction process(18个差异表达蛋白)、应激反应response to stress(17个差异表达蛋白)等多个途径的蛋白差异表达明显。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有2个基因通路显著富集,在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中有5个蛋白参与显著富集;在代谢通路Metabolic pathways中有11个蛋白参与显著富集。这2个途径与抗氧化、褐变酶合成途径有关。[结论]该研究首次在苹果片干制条件下及复合护色剂处理后采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差异蛋白的表达变化,为复合护色剂在实践中果蔬护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