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优良玉米自交系TD010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优良玉米自交系丹598的优点与不足,以丹598为基础进行改良,选育出多抗、耐密型新玉米自交系TD010,用其组配的杂交种产量高,耐密,抗病性强,熟期适宜,适应性广,米质优良。TD010已成为我院玉米育种中重要的中晚熟种质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43.
黄化失绿症(俗称缺铁症)是苹果、梨等果树常发生的生理病害,具有发生区域广,发病率高、难以治愈等特点发病果树轻者叶片黄化,树势衰弱,采用前落果并产生裂果;重者叶片黄白色,新生枝顶端干枯,大中枝衰竭甚至整株死亡。为了进一步探明复绿剂对富士苹果和酥梨的矫治效应,我们于1999年起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期注射复绿剂可使苹果、梨树的黄化叶片超微结构自主修复,叶功能恢复正常,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叶片厚度和单果重显著增加,裂果率下降,经有关专家和部门现场认定,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4.
覆膜方式对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避免低温冷凉与干旱对冷凉区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探求适宜冷凉区春玉米种植的覆膜方式, 于2012—2013年研究了8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苗期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玉米苗期, 起垄高度 5~10 cm、 外露 50~70 cm的覆膜方式能提高耕层土壤水分, 起到良好的保墒作用, 0~5 cm土壤日平均温度较不覆膜提高1.5~2.3℃, 玉米抽雄期提前6~7天; 起垄5~10 cm、 外露50~70 cm的覆膜方式玉米产量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 与全膜双垄沟播、 膜上种植处理没有差异; 2012年, 起垄外露 70、 50 cm、 起垄高度 10 cm的玉米产量分别较不覆膜提高 17.9%、 17.1%、 15.6%; 2013年, 起垄外露 70、50 cm、 起垄高度 10 cm的玉米产量分别较不覆膜提高 15.5%、 6.4%、 18.2%。综合 2012、 2013年的水热条件、 玉米生长及产量情况, 起垄高度5~10 cm、 起垄外露50~70 cm为适宜该地区的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45.
几种除草剂对红小豆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和3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单用及混合使用对红小豆田杂草的除草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种不同除草剂组合中,除T1(40%氧氟乙草胺乳油播后苗前喷雾)和T4(40%氧氟乙草胺乳油播后苗前喷雾,12.5%拿捕净乳油苗后喷雾)组合的药害严重外,其他组合的药害程度均较轻,对产量影响不大。通过综合分析除草剂组合对小豆田的整体防效、株高、药害和红小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认为,T6除草剂组合(33%二甲戊灵乳油播后苗前喷雾、25%氟磺胺草醚水剂+10%精喹禾灵乳油苗后喷雾)对小豆田杂草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到83.8%;其产量达到2 534 kg/hm~2,比对照增产331.7%,且增产效果显著,T6是红小豆田理想的除草剂组合。  相似文献   
46.
高吸水性树脂对夏玉米土壤含水量及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剂量高吸水性树脂对土壤水分蒸发、夏玉米(Zea mays L.)蒸腾蒸发土壤水分含量及夏玉米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25%以上剂量树脂处理土壤水分蒸腾蒸发损失量显著低于0(CK)和0.10%剂量树脂处理;各树脂处理土壤水分蒸发损失量呈现出0.10%剂量及CK0.25%剂量0.50%及以上剂量的趋势;各树脂处理夏玉米蒸腾耗水量没有显著差异;0.10%及0.25%剂量处理夏玉米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比较,0.25%剂量高吸水性树脂处理在一定情况下有利于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和提高出苗率。  相似文献   
47.
早熟区旱地玉米“一增二早三改”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高海拔冷凉早熟区有效积温低,无霜期短,固有的气候条件、不足的水热资源严重限制了单位面积作物产量的提高。该区域旱地玉米种植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较大比例,加之降雨偏少、传统沿用早熟玉米品种及其粗放种植技术,致使区域内玉米产量一直徘徊在极低水平。山西省"十一五"旱作节水科技专项针对上述客观生态特征及其生产现状,实施了旱地玉米"一增二早三改"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增产效益。分析总结试验示范实施效果,形成实用技术规范或技术体系并进行推广,对提升全省旱地玉米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文冠果资源丰富,文冠果油营养价值高,研究和利用文冠果油对农业、食品、石油、医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综述文冠果油的成分及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文冠果油脂资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9.
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甘蓝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旱地土壤环境及甘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种地温较沟种明显增加,垄种5,10,20 cm地温分别较同一层次沟种日平均增加2.08,1.61和0.50℃,且早晚温差明显增大;整个生育期,沟种较垄种0~20 cm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1.9%;收获时甘蓝植株性状、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是垄种显著大于沟种,所有处理以种植方式为垄种、密度为82 500株/hm2的处理产量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50.
为提高农业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和改进植物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分离技术,采用苹果多酚模型溶液,对以可逆络合反应为基础的植物多酚类物质络合萃取工艺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煤油(Ker)或正辛醇(Oct)为溶剂,可实现对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络合萃取;通过pH值和温度的"摆动效应",在得到目标物质的同时,完成混合萃取剂的回收利用。研究指出,采用络合萃取工艺技术,可以实现植物多酚类物质及相关组分的提取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