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河北省马铃薯主产区的122株早疫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并测定了紫外诱导的15个抗咯菌腈突变菌株及其3个敏感亲本菌株对咯菌腈、异菌脲、腐霉利、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田间马铃薯早疫病菌群体对咯菌腈保持高度敏感,122株早疫病菌对咯菌腈的EC50值在0.0025~0.0857 μg/mL之间,平均值为0.0404±0.0171 μg/mL,相差34.87倍,呈近似正态分布,可作为早疫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基线。此外,咯菌腈与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之间无交互抗性关系,而与异菌脲和腐霉利之间存在正交互抗性关系。在田间药效试验中,50%咯菌腈WP施药量为105、115 g/hm2时,对马铃薯早疫病防效达80%以上,显著高于常规药剂80%代森锰锌WP 1 350 g/hm2和25%丙环唑EC 37.5 g/hm2的防效。表明咯菌腈可作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替代药剂用于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解连续施药对番茄灰葡萄孢对咯菌腈敏感性的影响,在温室条件下,从灰霉病发生初期开始,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67.5 g/hm2)定期向番茄苗喷施咯菌腈,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灰葡萄孢对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番茄1个生长季节中连续施药7次后,病菌对咯菌腈仍表现敏感,其EC50值在0.004 7~0.046 2 μg/mL之间。在含咯菌腈的PDA培养基上对30个灰葡萄孢敏感菌株进行药剂驯化7代后,共产生2个抗药性突变体(Rg-12和Rdz-28),其中Rg-12对咯菌腈的EC50值是其亲本菌株g-12的46倍,Rdz-28的EC50值大于500 μg/mL,2个抗性突变体在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产菌核能力方面均显著低于其亲本菌株。推测灰葡萄孢可能不易对咯菌腈产生抗性,咯菌腈可作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理想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33.
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对氟吡菌胺的抗性时空动态,2011—2016年从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主产区采集1 821株霜霉病菌,采用叶盘漂浮法检测供试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并以茎叶喷雾法评估5种常规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主产区的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已普遍产生了低度抗性,平均抗性倍数为5.86;所有供试菌株的抗性频率为51.89%,其中低抗菌株及中抗菌株分别占36.18%和15.71%;平均抗性指数为0.34,每年检测的抗性频率、抗性倍数及抗性指数呈增长趋势,且随着监测区域的变化而变化。在河北省定兴县和山东省寿光市进行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按推荐剂量喷施,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SC对黄瓜霜霉病防效显著高于常规对照药剂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58%甲霜灵·代森锰锌WP、80%代森锰锌WP及250 g/L嘧菌酯SC的防效,但防效明显下降,由2011年的92.58%~93.31%降至2016年的80.07%~80.82%。表明需要制定和实施抗药性治理对策,如限制山东和河北2省黄瓜的每个生长季节中687.5 g/L氟菌·霜霉威SC的使用不超过2次,而且要与不同作用机理的卵菌杀菌剂交替使用防治黄瓜霜霉病。  相似文献   
34.
黄瓜霜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基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山东、河北、武汉等未使用过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s)的地区采集19个黄瓜霜霉病菌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样本,采用叶盘漂浮法室内测定新药剂嘧菌酯(azoxystrobin)对该病菌的毒力,其EC50值范围为11.72×10-5~9.340×10-3 μg/mL。在19个菌系中选择最为敏感的河北定兴菌系进行重复测定,将其EC50平均值2.317×10-4 μg/mL 确定为黄瓜霜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35.
韩秀英 《河南农业》2011,(20):43-44
桃树基施沼肥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沼肥能提高桃树的产量,改善桃果品质。基肥单独施用沼肥,可以替代化肥的施用,并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是实施"猪—沼—果"生态农业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36.
两种新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方式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2种新杀菌剂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SC)和22.5%啶氧菌酯SC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方式及田间防效。结果表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22.5%啶氧菌酯SC对番茄灰霉病保护作用的EC50值分别为4.04μg·mL~(-1)和10.79μg·mL~(-1),治疗作用的EC50值分别为26.30μg·mL~(-1)和45.93μg·m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新药剂在推荐剂量下对番茄灰霉病防效可达80%以上,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7.
不同氮、钾水平对萝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在彭州市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开展无公害萝卜生产田间肥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萝卜的硝酸盐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叶片中的硝酸盐含量远高于块根,莲座期萝卜的硝酸盐含量远高于成熟期;在水-旱轮作条件中下种植的萝卜,成熟期所有处理的萝卜的硝酸盐含量都低于无公害蔬菜的限量标准。萝卜的产量随氮、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最佳处理为N150P90K180。该研究结果为四川省根菜类蔬菜的无公害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38.
彭州市蔬菜基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彭州市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铜、铅、镉、铬、汞、砷)的污染现状与程度,对该区蔬菜基地土壤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存在汞、镉污染,其污染程度达到国家规定的三级标准,属于轻度污染;铜仅在对照区大宝乡土壤中存在污染,亦属于轻度污染。铜污染是由于铜矿开采产生,汞、镉的污染尚不清楚,需进一步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39.
22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株子叶法测试了22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其中水蓼、川黄柏、连翘等8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EC50值均小于0.5%,除茵陈和马齿苋外,其他6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均高于治疗效果.8种植物提取物在1.25%浓度下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均高于化学药剂三唑酮100 μg/mL(74.42%);1.25%的川黄柏、广藿香、马齿苋、蛇床子、南五味子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的治疗效果达到82%以上,高于三唑酮100 μg/mL(78.89%),说明在黄瓜白粉病发生之前或初期使用这8种植物提取物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0.
为明确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敏感性变化动态及对这两种QoI类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再评价,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系统检测了2011—2019年自河北、内蒙古和吉林三省(自治区)采集的866个菌株对嘧菌酯及2014—2019年采集的620个菌株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于2018年和2019年采用茎叶喷雾法,评估了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7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下降,年份之间的波动幅度大于省份之间的波动幅度;不同年份检测的晚疫病菌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抗性频率分别为18.18%~64.22%和60.28%~100%,抗性指数分别为0.30~0.41和0.40~0.50;三省(自治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抗性频率分别为41.85%~46.08%和75.00%~86.36%,抗性指数分别为0.35~0.37和0.44~0.47。两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和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