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3篇
  3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盆栽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芦管育苗移栽棉的果枝,现蕾和铃数增长在早期显著低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中后期则增长较快,逐渐赶上和接近对照,蕾,铃脱落则明显少于对照;单铃重及籽棉产量均无显著差异;芦管育苗移栽棉伏桃和早秋桃的铃壳重较低,棉铃经济系数较高,利于棉花经济高效形成。对芦管育苗移栽优质高产栽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非线性方程最优拟合的缩张算法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顾世梁  惠大丰 《作物学报》1998,24(5):513-519
本文提出一种可实现非线性方程最优拟合的新方法-缩张算法(C-E算法)。该算法由若干循环组成,每一循环都包含收缩和扩张两个步骤。因而,可以在多维起始空间的内、外漫游搜索目标函数,并利用搜索过程所反馈的信息调整搜索中心和步长;通过较少次C-E循环的搜索,便能逼近给定非线性方程的最适参数值。该算法不需要给出方程的导数或偏导数,减少了计算的复杂性,也可能推广应用于解决其它目标函数的最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33.
1999~2002年三个生长季节,选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和扬州大学农学院小麦育种研究组选育的25个小麦品种(系),测定了其穗、粒发芽敏感性。对穗、粒发芽率数据的方差分析表明:小麦的穗、粒发芽敏感性受阴雨时问长短和品种的遗传基础共同作用;收获前小麦的穗发芽性和种子的休眠性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对25个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其抗性可分为强、中、弱三类。  相似文献   
34.
盆栽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芦管育苗移栽棉的果枝、现蕾和铃数增长在早期显著低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中后期则增长较快,逐渐赶上和接近对照;蕾、铃脱落则明显少于对照;单铃重及籽棉产量均无明显差异;芦管育苗移栽棉伏桃和早秋桃的铃壳重较低,棉铃经济系数较高,利于棉花经济高效形成.对芦管育苗移栽棉优质高产栽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改进缩张算法求解较复杂非线性规划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缩张算法加以改进 ,较大程度地减少目标函数的访问次数 ,既可运用到规模和难度较大的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 ,也可运用到整数及混合规划问题。通过对 2个实例的数值分析 ,结果表明 :改进的缩张算法可实现实际问题的全局最优解 ,比其他优化算法在实现目标函数全局最优解上更加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36.
实现动态聚类全局最优的一种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聚类分析是把n个个体分成k个内在相近类群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非系统(又称动态)聚类一般能得到比系统聚类更为合理的结果,但稳定性差的问题非常突出。以目标函数为最小迹[Mintr(W)]为条件的动态聚类全局最优解的算法分以下三步。第一步:对个体依次易组试分,若这种试分能优化目标函数,则固化试分。进行一至多轮的试分改组,直至任一个体的改组均不能改善目标函数时为止,记录下目标函数值及相应的分类结果。第二步:设定一临界正值C_i,当试分改组增大目标函数,但又不超过C_i时仍实施改组,该轮试分过程一般会使目标函数劣化,但应对可能出现的目标函数最小化植和相应的聚类结果作出记录。对所有个体试分后,改变(降低)C_i值:C_(i+1)=αC_i(0<α<1)。以上两步交互运算多次。第三步:类群的重组过程,合并组中心欧氏距离最近的两类,并把平方乘积和阵迹tr(W_i)量大的类群一分为二以保持总组数k不变。重复以上过程多次,在一定轮次(10~12)内目标函数未有改善时结束寻优过程。经多组模拟和实用数据运算,该算法对一般聚类分析问题都能达到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37.
数量性状基因作图精度的主要影响因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采用计算机模拟数据和数量性状基因作图的双侧标记基因型均值回归方法,研究了分子标记密度、性状遗传力和样本容量3因素对F2群体数量性状基因图谱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QTL被发现的能力上,适当大(标记间距15cM)的标记密度较有利于QTL的检测,过大或过小均不利;随着遗传力提高和样本容量变大发现QTL的能力提高,但  相似文献   
38.
充分利用研究的比较多的模式作物所获得的分子遗传学信息,进而作为较复杂生物基因组研究的基础,是现代分子遗传学常用的手段之一。在此,重点介绍了模式作物拟南芥、玉米和水稻在种子发芽方面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概述了小麦穗发芽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分析了根据小麦与模式生物在基因组上的共线性,利用比较分子遗传学手段,将拟南芥的ABI3和玉米的VP-1基因作为小麦抗穗发芽的候选基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9.
李韬  郑飞  秦胜男  李磊  顾世梁 《作物学报》2016,42(3):320-329
黑麦1R染色体短臂(1RS)携带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白粉病和蚜虫等抗性基因。为了检测1RS上是否携带与赤霉病抗性相关的基因,本研究采用1RS特异标记Xscm9对192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品种/系构成的小麦自然群体和1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宁7840与Chokwang杂交的F_7群体,共184个系)进行了分子检测,并在2011 2013年采用单花滴注法于温室中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发现,自然群体中22个品种携带1RS,携带1RS的株系三季赤霉病平均病小穗率(PSS)均显著低于不携带1RS株系的PSS(P0.01),表明1RS对降低病小穗率有显著作用。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检测结果表明,宁7840携带1RS。通过对宁7840/Chokwang衍生的RIL群体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和基因型分析,发现不论主效赤霉病抗性基因Fhb1(标记Xsts142)存在与否,携带1RS株系的PSS显著低于不携带1RS株系的PSS(P0.01);方差分析表明,宁7840携带的Fhb1与1RS在赤霉病抗扩展性上无显著互作(P0.05)。因此认为,黑麦1RS染色体很可能携带赤霉病扩展抗性相关基因,与Fhb1基因有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40.
以隐性高秆与正常高秆及互不等位的半矮秆杂交及后代测交表明,隐性高秆由隐性的长节间基因eui所决定,除了eui基因之外,隐性高秆还有半矮生基因sd-1,基因型为euieuisd-1sd-1,正常高秆为EuiEuiSd-1Sd-1,eui与sd-1相互独立。隐性高秆和具有sd-1基因的半矮秆杂交,F2表现为eui基因的分离,分离比为1高秆∶3半矮,与正常高秆杂交表现为eui和sd-1两对基因的分离,分离比为13高秆∶3半矮。讨论了长节间基因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