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为评价辽宁省水稻品种的稳定性、丰产性、适应性及不同试验点的区分力,利用AMMI模型对2019年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中早熟组参试品种及试验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三者平方和分别占总平方和的17.0%、49.72%、14.19%。AMMI模型中前2个主成分值达到极显著水平,共解释76.5%的交互作用,能有效地分析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源粳2号(g4)、美锋稻245(g2)、富禾稻258(g5)属高产稳产型品种,6个试验点中,区分力最强的是开原市示范繁殖农场(e1)。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种植模式、插秧密度对辽西盐碱土壤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本文采用覆膜机插秧和常规机插秧两种种植模式、3种插秧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覆膜能促进水稻早生快发,促进茎蘖增长,覆膜机插秧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等产量性状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从而促进水稻产量水平显著提升;不同插秧密度间,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差异较大,产量和有效穗数随插秧密度增大而提高,表明在盐碱土壤适当提高插秧密度有利于产量性状优化及水稻产量提高。在辽西盐碱土壤,覆膜机插秧种植水稻密度行距30 cm时,株距以10~16 c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3.
高粱产业亟需利用矮化基因实现轻简栽培。株高适当降低,增强抗倒性已成为高粱育种的重要方向。目前已确定了Dw1、Dw2、Dw3和Dw4 4个非连锁独立位点矮化基因,其中Dw1、Dw2和Dw3基因已成功克隆,但其在我国高粱骨干系中的分布情况尚不明确。试验利用PCR结合一代测序技术,检测了40份高粱骨干种质资源Dw1、Dw2和Dw3的基因型。发现了纯合dw1/dw1基因型材料34个;纯合dw2/dw2材料2个;纯合dw3/dw3基因型材料27个;“三矮”基因型材料dw1/dw1;dw2/dw2;dw3/dw3一份(编号30052);初步明确了Dw1、Dw2和Dw3基因在骨干系中的分布情况。表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40个品系中,dw1可能对高粱株高降低的贡献较大;dw2作用不明显;Dw3/Dw3纯合型株高略高。试验鉴定评价了高粱骨干系中的株高基因,为矮化育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三矮”基因型材料30052可用于进一步Dw4基因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24.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利用抗稻瘟病基因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大面积发生最经济有效的途径。Piz-t是Piz位点的一个主效抗稻瘟病基因,具有广谱稻瘟病抗性,对于改良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缺少高通量的鉴定技术。本研究利用Piz-t与其等位基因Pi2、Pi9、Pigm、Pi50的序列差异,开发了一套基于PARMS检测技术(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的荧光分子标记。利用该方法检测了98份水稻资源,鉴定到2个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z-t的水稻品种,并对育种后代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的检测出育种后代材料中Piz-t基因型,以及是否纯和,为水稻抗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简便、可靠、低价高通量的基因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