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篇
农学   20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 综合防治棉花黄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综合防治棉花黄萎病马存,简桂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枯萎病、黄萎病是两种为害棉花最严重的病害,70~80年代枯萎病在全国各主产棉区严重为害,从7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先后推广了高抗枯萎病品种8...  相似文献   
62.
荆州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1995年,在湖北荆州市农科所棉花黄萎病重病田,定点定株调查黄萎病情,并与当年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8月份气温高低是影响棉花黄萎病发病轻重的关键因子。旬平均气温高于28℃连续出现2~3旬,黄萎病受到明显控制。28℃以上的旬平均气温出现次数越多,黄萎病越轻。1993年为低温重病年,1995年为高温轻病年  相似文献   
63.
抗黄萎病棉花新种质BD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黄萎病棉花新种质BD18孙文姬简桂良马存石磊岩(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黄萎病是棉花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北棉区连年暴发流行危害。1993年发病面积高达267万hm2,损失皮棉10万t。1995、1996年又连续在...  相似文献   
64.
新疆发现皱叶海岛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发现皱叶海岛棉简桂良,马存,郑传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西郊圆明园西路100094198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农科所技术员,在该所海岛棉生产田,发现1株皱叶海岛棉,1986年将该株收获的种子种成1行,生长出的棉株全部为皱叶海岛棉。1986年作者...  相似文献   
65.
抗虫棉的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正经历着新一轮的品种更换 ,其主要特点是以抗虫棉代替常规棉。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抗虫棉主要是美国 33B及其衍生品种和国产 GK系列品种 ,美国抗虫棉有别于我国现有品种的遗传基础 ,其病害种类和规律发生了一些变化 ,主要特点是前期和后期病害较常规棉发病重 ;国产 GK系列抗虫棉由于大部分具有南方品种背景 ,病害发生表现为前期病害少 ,后期病害重 ,尤其以红叶茎枯等与早衰相关的病害更为突出。防治上应采取包衣或药剂拌种等措施防治苗期病害 ,对中后期的早衰则可采取追施和喷施磷钾肥结合叶面喷杀菌剂防治。  相似文献   
66.
35%苗病净1号对黄枯萎病菌抑制作用测定①孙文姬简桂良石磊岩马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35%苗病净1号是我们研制的棉花复配拌种剂,1994年12月23日通过了化工部技术成果鉴定。该药具有低毒、内吸、广谱和持效期长及促进植物生长等特点,防治...  相似文献   
67.
中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50年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综述了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内容包括 5 0年来取得的成就、经验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是对我国棉花抗病育种工作较为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68.
棉花双抗新品系86-6号抗黄萎病、兼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系86-6号(原编号88031)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与河南新乡县小冀镇王屯科技组合作,1985年以中12为母本,以86-4号为父本杂交,在枯、黄萎混生病圃经多年连续选择育成的,为“八五”攻关科技新成果...  相似文献   
69.
1987~1988年在河南新乡用相同接菌量种植感病品种,对棉花抗枯萎病品种86—1连作10年以上田块土样进行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枯萎病平均病指分别为29.4和4.4,与对照果园土比较抑菌效果分别为39.9%和85.8%。上述田块中86—1棉株根围5cm内土样,盆栽枯萎病平均病指19.5,抑菌效果60.5%。连作10年以上枯萎病圃土样,病指分别为27.2和6.8,抑菌效果为43.9%和76.2%。1990~1991年在辽宁省经作所试验结果,连作10年以上枯萎病圃田间抑菌效果56.2%,连作5年病圃抑菌效果17.6%。上述结果证明,枯萎病圃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棉花枯萎病菌抑菌土的产生和存在。土样内枯萎菌菌量测定结果表明,3个抑菌土土样内菌量比果园导菌土减少48.6%~59.2%。抑菌土经高压灭菌后抑菌效果完全消失,初步证明抑菌因子可能以生物因子为主。  相似文献   
70.
海岛棉品种抗黄萎病遗传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在黄萎病圃对3个海岛棉抗感品种、1个陆地棉高感品种及其4个杂种后代进行了多年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海岛棉抗病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遗传受单基因显性或少数主效基因控制.当抗病海岛棉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时,F1代抗病均表现为显性,杂交组合的F2代群体分离除个别组合外,一般表现为31抗感病分离,呈现单基因或少数主效基因遗传.剖杆调查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发病的内部剖杆症状重于叶部,二者存在微弱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