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为提高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ira)稚蚌成活率,在稚蚌生长3个阶段设置不同的饵料和底质组合,探究饵料和底质对稚蚌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稚蚌投喂破壁微拟球藻组的成活率、壳长和壳高生长均显著高于投喂未破壁微拟球藻组;3.4×105个/mL和6.8×105个/mL饵料浓度对前期稚蚌成活率、壳长和壳高...  相似文献   
22.
采用静水呼吸室法研究了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并统计分析了被寄生状态下黄颡鱼的成活率和钩介幼虫最适寄生量。结果显示:对照组、正常寄生组和重度寄生组的黄颡鱼在钩介幼虫完全脱落后的成活率分别为100%、93.3%和50%;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钩介幼虫寄生胁迫使寄主鱼排氨率显著增加(P0.05),钩介幼虫寄生数量与排氨率的增加存在正相关性,与寄主鱼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呼吸代谢O∶N显著降低,寄生组(B、C组)分别为29.64、27.22,接近以蛋白质和脂肪功能的比值24,未寄生组(A组)O∶N未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3.
对淮河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 Heude)繁殖类型和性腺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橄榄蛏蚌为短期孵育型,繁殖期从3月至6月初,3—5月为繁殖高峰期,发现的最小怀幼雌蚌为2+龄;雌蚌内外2对鳃丝均可作为育儿囊,属于外鳃类的四生型,一次怀幼数量在134.9万~402.1万只。以雌蚌怀幼为第一判断标准,并结合卵巢组织切片,确认中国橄榄蛏蚌为一个繁殖周期内多次排卵繁殖类型。雌雄生长未见显著差异。橄榄蛏蚌性腺发育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及休止期5个时期,卵巢和精巢发育基本同步。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均显示,卵母细胞通过直径约5μm的卵柄与滤泡壁相连;早期卵母细胞(直径小于17 μm)表面无细胞膜,而后期卵母细胞(约40 μm)表面出现明显的卵黄膜。橄榄蛏蚌精子为鞭毛型,头颈部呈子弹头形,最宽约2 μm;受精卵表面存在明显的卵膜孔,直径约1 μm,表明精子不能通过卵膜孔全部进入卵母细胞而受精。本研究成果为实现橄榄蛏蚌的人工繁育及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并为其他珍稀濒危蚌类的繁育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4.
<正>三、稻田养殖(一)养殖稻田1.环棱螺“蠡湖1号”套养稻田综合种养时套养环棱螺“蠡湖1号”,养殖稻田应符合《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SC/T1135.1-2017)的要求。2.环棱螺“蠡湖1号”主养低产、易受水淹浸泡、荒芜的稻田经改造后要确保田埂高约60厘米、宽30~50厘米,蓄水深40~50厘米。预埋直径11厘米并带弯头的PVC管作为进、排水管。进水口安装尼龙筛绢网兜用于水体过滤,网兜规格为50目、长100厘米、直径30厘米。排水口用镀锌钢丝网栅栏防逃,网目为20目。  相似文献   
25.
为探索池塘尾水净化池吊养梨形环棱螺对水质的影响规律,在2×667m2池塘中进行净水实验。结果显示:每亩吊养750kg时,3周内水质透明度可以达到1m。在不增加其它水处理功能单元的条件下,第1周到第3周氨氮、磷酸盐逐渐上升,硝酸盐、浊度逐步减低。与氨氮、硝酸盐、磷酸盐相比,亚硝酸盐从第1周到第3周逐渐升高直到第4周达到峰值。建议根据水质变化规律,搭配相应的水处理措施,充分发挥梨形环棱螺净水效果。  相似文献   
26.
腹足纲是动物中仅次于昆虫纲的第二大纲。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原来基于形态学特征建立的分类不断被修正,并由此导致一些分类单元的繁殖生物学习性重新调整。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为腹足纲性别决定机制和性别分化机制提供有力证据和支持。本研究基于最新的腹足纲分类,对该纲部分物种从繁殖生物学的进化、性别决定机制和性别分化进行阐述,以期为腹足纲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