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4篇
  46篇
综合类   169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组织学方法和电镜技术,研究了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的精子发生、成熟精子的形态以及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特征。多刺裸腹溞雄性生殖系统包括1对精巢、1对输精管和1个生殖孔。精巢壁薄,由电子密度不同的2层结缔组织膜组成。生殖孔位于尾爪底部,其周围无类似交媾器等其他附属结构。多刺裸腹溞的精子发生经历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4个主要时期。精原细胞呈椭圆形,核染色质较分散,细胞质中分布着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精母细胞由于挤压呈多角形,细胞核为椭圆形,核基质和染色质分别位于细胞核的一侧,细胞质中存在少量的线粒体,内质网呈片层状。精子细胞向精子分化,形态上纵向拉长,细胞核也纵向伸长;细胞质中线粒体数量增多,个体增大,且部分线粒体内嵴溶解,形成空泡状的衍生物;内质网大量发生。成熟精子弯曲成棒形,细胞核变小,呈圆形,位于精子的中央。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精子外表面光滑无附属结构。在整个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核双层核膜结构完整且清晰。此外在精巢中还存在巨大细胞。  相似文献   
52.
覆盖栽培对渭北旱地冬小麦生产力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覆盖栽培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对土壤质量与作物生产力的持续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了渭北旱地几种覆盖栽培方式下冬小麦生产力及土壤肥力状况,以最大化地发挥覆盖措施的作用和效益。 【方法】 本试验于2014年9月—2017年6月在陕西富平综合试验站进行,共设4个处理,包括传统栽培 (CK)、秸秆覆盖 (NPS)、地膜覆盖 (NPP) 和垄沟覆盖 (RFPS),每个处理重复3次,完全随机排列设计。于冬小麦收获期采集植株样品及表层 (0—20 cm) 和亚表层 (20—40 cm) 土壤样品,分析冬小麦生产力、土壤养分、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 与CK相比,RFPS、NPP和NPS产量分别显著增加了51.8%、41.3%和13.7%,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0.9%、34.0%和11.2%,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P < 0.05);3种覆盖栽培方式均提高了冬小麦籽粒和秸秆氮磷钾吸收量,尤其是RFPS和NPP处理 ( P < 0.05)。RFPS处理较CK显著 ( P < 0.05) 提高了表层土壤全量氮磷钾 (6.5%、4.5%和8.0%)、速效氮磷钾 (46.1%、37.8%和19.5%)、有机碳 (5.1%)、活性有机碳 (15.1%) 含量及3种酶 (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 活性 (24.6%、34.6%和27.4%),增幅明显高于NPP与NPS处理,且明显改善了亚表层土壤质量;NPP处理表层土壤蔗糖酶活性较CK显著 ( P < 0.05) 提高了9.6%,0—40 cm土层氮磷钾、有机碳及其他酶活性差异较小;NPS处理表层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较CK显著 ( P < 0.05) 提高了22.7%、19.9%和15.0%,有机碳提高了4.1%,活性有机碳提高了12.5%,3种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2.0%、15.5%和12.0%,且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亚表层土壤质量,但对0—40 cm土层全量氮磷钾含量影响较小。 【结论】 垄沟覆盖栽培方式对提高渭北旱地冬小麦生产力及土壤肥力水平具有显著效果,可在当地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3.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各大行业都普遍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大大便捷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近些年来,在气象服务领域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广泛运用,气象服务形式体现出多元化特征,这不但突破了以前气象服务模式的界限,也促进了现代气象服务行业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4.
为了研究猪脂肪细胞分化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LR重组反应的方法,构建猪脂肪组织酵母双杂交文库。结果显示,酵母双杂交文库的库容量为5.28×106CFU。随机挑取的24个克隆均带有插入片段,重组率100%,片段大小多数为1~2 kb,表明构建的文库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55.
马铃薯杂交育种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吉县马铃薯高新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对现有品种资源、材料的合理选配.利用温室设备,采用杂交育种技术,获得杂交种子,旨在选育出适宜当地生态条件下栽培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马铃薯新品种,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6.
模拟旱地条件进行盆栽试验,尝试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土壤供氮力。分析了熏蒸前后各种形态氮素含量的变化,并对黑麦草吸氮量与农田土壤熏蒸-浸提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施肥处理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氯仿熏蒸-浸提氮与黑麦草吸氮量有明显的相关性,氯仿熏蒸浸提的硝态氮和有机氮与吸氮量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8和0.942。氯仿熏蒸浸提全氮能全面可靠地反映土壤的供氮力,表明氯仿熏蒸浸提氮是一个良好的土壤供氮力指标,它可以用于估计农田土壤的供氮力。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土壤有效氮适于包括碱性土壤和水田土壤在内的各种类型土壤。  相似文献   
57.
百合可以作为切花、盆花和园林地被,国内主要作为切花栽培,百合由于花大色艳,花姿奇特,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市近年来主要应用促成技术在日光温室上生产,通过合理调控环境条件,促使其在适宜的时节适当开放,从而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8.
渝麦12号(渝审麦2010001)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1999年用河南小麦新品系宛抗42作母本,与自育中间材料97-3作父本杂交,在昆明夏繁加代后于2002年选育出优良F5株系03062,经2003-2005年进一步选择和品比试验获得定型的F9株系,以代号渝03062参加2006-2009年重庆市小麦区试和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9.
马强  王道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601-7604
描述了内蒙古农业在工业化进程中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下降以及农业产值份额下降与劳动力份额下降不对称的现象,重点揭示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包含内蒙古经济结构演进中一系列结构性、制度性的深层次矛盾,主要是"两个不对称",即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对称、就业结构与城镇化进程不对称;"双重滞后"即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速度滞后于工业化的提高速度,滞后于市镇人口比重的提高速度;"三个阻断"即工业比重的提高与人均收入水平变动之间的关联被阻断;主导产业变化与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联被阻断;劳动力在产业结构演进中与在产业空间布局转移中的变化之间的关联被阻断。  相似文献   
60.
渝麦14号(原名L-28)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共同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1年5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渝审麦2011001)。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抗倒伏能力强,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适宜重庆市及周边相似生态区种植。因地制宜,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病害虫草的防治,是确保渝麦14号高产优质的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