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6篇
  3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我国杂交小麦研究应用状况及前景全国种子总站马志强,瘳琴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杂种优势的利用,是当今农作物提高产量、改良品质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己在玉米、水稻、高粱、油菜、瓜菜等作物上广泛使用杂交种。玉米杂交种已基本普及,杂...  相似文献   
32.
1 水稻 ①川丰 2号,国审稻 20000001,选育单位:四川省种子站、四川省川丰种业育种中心、四川省江油市种子公司, 1999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② D优 68,国审稻 20000002,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内江杂交水稻中心, 1997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0年陕西省、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③Ⅱ优 162,国审稻 20000003,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1997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9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④优优 8821,国审稻 20000004,选育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农科所。⑤粤香占,国审稻 20000005,选育单位: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 1998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⑥嘉早 935,国审稻 20000006,选育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 1999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⑦中组 1号,国审稻 20000007,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1998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9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⑧武运粳 7号,国审稻 20000008,选育单位:江苏省武进市农科所, 1998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9年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⑨ 9优 418,国审稻 20000009,选育单位: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⑩津星 1号,国审稻 20000010,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1996年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1} 富源四号,国审稻 20000011,选育单位: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 {12} 九稻 22号,国审稻 20000012,选育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农科院。 {13} 九稻 23号,国审稻 20000013,选育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农科院。 2 小麦 ①川麦 107(原代号 89- 107),国审麦 2000000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②皖西 8906,国审麦 20000002,选育单位:安徽省六安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③安农 92484,国审麦 20000003,选育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④淮麦 17号,国审麦 20000004,选育单位: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⑤徐州 25号,国审麦 20000005,选育单位:江苏省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 1997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⑥豫麦 49号,国审麦 20000006,选育单位:河南省温县祥云镇农技站, 1996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⑦豫麦 51,国审麦 20000007,选育单位: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 1997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⑧豫麦 62,国审麦 20000008,选育单位: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 1999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⑨邯 5316,国审麦 20000009,选育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1999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⑩晋麦 63号,国审麦 20000010,选育单位: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 1999年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1} 龙辐麦 8号,国审麦 20000011,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 1998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3.
一、目前养殖环节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动物疫病流行动物疫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直接影响着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农业部公布的动物疫病名录包括一类动物疫病、二类动物疫病、三类动物疫病共有157种,常发的人畜共患病有20余种。目前,全国范围内许多动物疫病呈流行趋势,如口蹄疫、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决番茄灰霉病菌的抗性问题,筛选出理想的替代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寿光和河北徐水两地番茄灰霉病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敏感性。两地的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氟啶胺均高度敏感,对其他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菌剂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用同样方法检测了不同地区的106株番茄灰霉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其EC50值分布在0.003 9~0.044 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14 2±0.008 1)μg/mL。咯菌腈可作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35.
由于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很多地区发生了以仔猪黄白痢、仔猪副伤寒、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等为主的顽固性腹泻疾病。临床中单一发病的情况很少,往往继发或混合感染导致死亡率上升,尤其混合感染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  相似文献   
36.
替米考星是新型的动物专用的抗生素,已在澳大利亚、巴西、法国、马来西亚、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国家被批准用于兽医临床。现已通过了我国农业部兽药评审委员会的严格审核,获得国家三类新兽药证书和批准文号。  相似文献   
37.
我国品种审定制度改革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农业部修订《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从规章制度和操作层面对品种试验审定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对改革前后几年的品种审定数量、涉及作物类型、品种用途、市场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品种审定制度改革,不仅丰富了品种类型,也推动了我国品种推广应用向 "多、优、专"转化,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8.
针对涉及动物卫生案件执行难的问题,本刊特邀请长期从事动物卫生法学研究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马志强老师和初颖老师撰文,分别介绍人民法院对动物卫生案件的行政执行、人民法院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对动物卫生管理相对人的强制执行及申请强制执行的条件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以期能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者和动物生物经营者有所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39.
初颖  马志强 《兽医导刊》2008,(12):17-19
针对涉及动物卫生案件执行难的问题,本刊特邀请长期从事动物卫生法学研究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马志强老师和初颖老师撰文,分别介绍人民法院对动物卫生案件的行政执行、人民法院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对动物卫生管理相对人的强制执行及申请强制执行的条件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以期能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者和动物生物经营者有所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40.
 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及双炔酰菌胺的抗性时空动态及这两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采用叶盘漂浮法检测了2011~2016年采自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主产区的霜霉病菌1 821个菌株对烯酰吗啉及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并采用茎叶喷雾法对这两种药剂的田间防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黄瓜霜霉病菌1 821个菌株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抗性频率分别为88.5%和34.3%,供试菌株中对烯酰吗啉的低抗菌株及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菌株占优势,平均抗性倍数分别为8.92和2.44,抗性指数分别为0.42和0.27。黄瓜霜霉病菌对这两种药剂的抗性频率、抗性倍数及抗性指数随着监测年限及地域的不同而波动。在河北定兴和山东寿光日光温室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中,按照药剂田间推荐剂量喷施4次,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250 g·L-1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表现出良好的防效(85%以上),与两地黄瓜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产生低抗、对双炔酰菌胺敏感的监测结果一致。由此推断,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250 g·L-1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可在对甲霜灵(或精甲霜灵)、噁霜灵及嘧菌酯普遍产生抗性的地区,作为58%甲霜灵·代森锰锌WP、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64%噁霜灵·代森锰锌WP 和250 g·L-1嘧菌酯SC的替代药剂单独使用或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混用,防治黄瓜霜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