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3篇
  9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不同播期冬小麦小花发育特性与同化物代谢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推迟播期能够维持单位面积粒数已在前期研究中得到证实,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不同播种期冬小麦小花发育特征及分化、退化的差异性,分析植株同化物积累、分配与小花发育和结实的关系,旨在为提高小麦穗粒数以及丰富小麦高产栽培理论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于2014—2015年和2015—2016年连续两个小麦生长季,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东武村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田 (35°57′N,117°3′E) 进行,以泰农18和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9月24日、10月1日、10月8日、10月15日和10月22日共5个播期处理,观察记载小花发育过程中分化和退化数量动态以及最终结实粒数,测定开花期穗部和茎秆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计算小花退化阶段整株和穗部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速率。【结果】播期推迟条件下,单位面积可孕花数和单位面积结实粒数获得了维持,单位面积最大分化小花数明显降低,小花存活率显著提高。推迟播期明显减少了小花退化数量,小花退化速率明显降低。在小花退化阶段,推迟播期加速了整株和穗部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从而为开花期穗干重的维持以及干重穗茎比和氮素穗茎比的提高提供了保证。相关分析表明,开花期单位面积可孕花数分别与穗干物重、干物重和氮积累量穗茎比、整株和穗的干物质和氮的积累速率以及小花存活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推迟播期明显减少了有效茎蘖和无效分蘖所产生的退化小花数,尤其无效分蘖产生的退化小花数下降幅度更加明显。提高主茎在群体中同化物所占比例能够有效维持单位面积可孕花数和减少退化小花数,降低了小花死亡消耗。此外,推迟播期提高了可孕花累积生长度日生产效率,降低了退化小花累积生长度日生产效率。【结论】推迟播期明显降低了小花的退化,从而提高了小花存活率,开花期单位面积可孕花数的维持与植株同化物代谢密切相关。适期晚播提高了主茎在群体中的比重,有利于减少无效消耗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2.
滴灌栽培杨树人工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探究滴灌条件下杨树人工林细根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大兴区林场滴灌栽培的5年生欧美107杨的细根分布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根钻法分别在株间、对角和行间方向距树干0.2、0.5、1.0、1.5 m处取样,取样深度为60 cm,每10 cm为1个土层。[结果]滴灌条件下,在不同方向的不同树干距离和土层深度,杨树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和根长表现出相似的分布特征,其分布受树干距离、土层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P0.05)。滴灌条件下,株间方向的细根总长为12.7 cm,分别是对角和行间方向细根长的1.82倍和2.32倍,上述3个方向取样位点细根总长为25.2 cm,其中的86.4%在滴灌形成的湿润带范围内;0 40 cm土层的细根长占0 60 cm土层细根总长的84.5%。各方向的细根水平分布特征不同,株间方向细根长在距树干0.5 m处最大,为4.2 cm,占该方向细根总长的33.1%,且与其他树干距离处差异显著(P0.05);对角和行间方向细根长在距树干0.2 m处最大,分别为2.7、2.3 cm,占各自方向细根总长的38.1%和41.8%。各方向的细根垂直分布特征不同,株间方向细根长在0 10 cm土层最大,为3.7 cm,占该方向细根总长的29.1%,且与其他土层差异显著(P0.05);对角和行间方向细根长均在10 20 cm土层最大,分别为2.0、1.7 cm,占各自方向细根总长的27.9%和31.0%,与其他土层细根长差异显著(P0.05)。[结论]滴灌条件下,杨树人工林细根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采用细根生物量或细根长任一指标来表述。滴灌后形成的连续湿润带导致土壤水分条件的差异使细根在不同方向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不同,细根分布表现为株间对角行间,细根主要分布在湿润带范围内且在0 40 cm土层相对集中分布。依据滴灌栽培杨树人工林细根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每次滴灌后应保证水分侧渗到距离树干至少50 cm的范围,下渗的深度至少达到40 cm深,以满足杨树人工林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本研究结果和结论为确定精准的单次有效灌溉量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实现既节水又确保林木正常生长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13.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各种畜禽和野生动物的传染病总称。牛羊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病,简称"出败",是急性热性传染病,以发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1病原牛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但据国外报道是与3型副流感病毒及各种应激因子共  相似文献   
114.
白华  熊群峰  孙莹  马鑫  王浩 《农业与技术》2013,(10):197-198
本文选取1961—2010年丹东地区4个站雷暴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研究了丹东雷暴发生的气候演变特征,及夏季雷暴多、少年500hPa平均环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丹东地区近50a来雷暴日数减少。雷暴初日显现提前的趋势,北部更加明显。夏季雷暴多发年500hPa极涡明显偏东偏强,乌拉尔山槽偏东,太平洋副高西伸。少发年500hPa极满中心偏向西半球,极涡偏强,但范围小于雷暴多发年,东亚到堪察加半岛的脊明显偏强,阿拉斯加的槽显著偏强,西太平洋副高偏东。  相似文献   
115.
农村信息化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浅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农村信息化本质的不同认识是导致"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理论根源。文章分析了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从加大农村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力度、探索适合国情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商业化运作模式、逐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6.
采用静态吸附法和淀粉-三碘化物比色法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在非盐和三种不同溶解盐的轻度、中度及重度盐渍化砂壤土上的吸附行为,考查了不同液固比、吸附时间对土壤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AM在非盐、轻度盐渍化砂壤土中吸附最佳液固比均为20∶1,吸附平衡时间为8 h,在中度、重度盐渍化砂壤土中吸附的最佳液固比是25∶1,吸附平衡时间是6 h。说明溶解盐含量较少对PAM在砂壤土中的吸附的最佳液固比、吸附平衡时间并无影响,而当溶解盐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吸附最佳液固比增大,吸附平衡时间减小。四种土壤吸附等温线均采用Langmiur等温方程进行拟合,相关系数都达到0.96以上。并得到PAM在四种盐渍化砂壤土中的吸附量呈现出非盐渍渍化土轻度盐渍化土中度盐渍化土重度盐渍化土的规律,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68、0.74、1.04和1.11 mg g-1,四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轻度、中度及重度盐渍化砂壤土的饱和吸附量分别比非盐渍化砂壤土增加了8.82%、52.94%、63.24%。说明随着溶解盐含量增加砂壤土对PAM的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117.
提升耕地质量 助推甘肃农业特优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承载农业生产的根本,科技是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着眼甘肃实际,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制种、马铃薯、草食畜、中药材、林果、蔬菜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布局。以此为背景,文章分析了甘肃省耕地质量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突出问题,并结合农业特有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提升耕地质量,助推甘肃农业特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如出台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实施退化耕地生态恢复重建示范工程,构建特色优势产业区土壤污染监测网络体系,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等。  相似文献   
118.
以额济纳荒漠典型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额济纳旗荒漠盐化环境下红砂自然种群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了解额济纳荒漠条件对红砂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野生红砂群落的保护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红砂的一个生长季内,随着时间的推移,红砂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最高活性为6.65 U·g-1;丙二醛(MDA)含量呈递增趋势,含量变化为0.012~0.046 μmol·g-1FW;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低活性为0.002 4 U·g-1·min-1.2年内,红砂叶片中SOD、CAT活性,与平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MDA含量则正好相反,与平均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P<0.01);各土层土壤含水率(SWC)相关性的试验结果表明,SOD活性与SWC(20~100 cm)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SWC(0~20 cm)呈显著负相关(P<0.05);CAT活性与SWC(20~100 cm)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MDA含量与SWC(0~20 cm)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SWC(40~60 cm)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0~60 cm 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对红砂叶片中CAT、SOD活性以及MDA含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9.
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对盐渍化土壤水动力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马鑫  魏占民  张凯  张健 《土壤》2014,46(3):518-525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在混合施用下对盐渍化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饱和导水率、水平扩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丙烯酰胺施用量的增加,盐渍化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呈减小趋势且随着盐渍化程度加重减小程度逐渐减轻。土壤水吸力相同时,轻度盐渍化土壤聚丙烯酰胺施用量为0.25 g/kg时其持水能力最强,中度、重度盐渍化土壤施用聚丙烯酰胺0.5 g/kg时其持水能力最佳,聚丙烯酰胺对中度盐渍化土壤的持水能力的作用效果较好,重度盐渍化不佳。土壤含水量相同时,聚丙烯酰胺含量越高,土壤水平扩散率越小,且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加重土壤水平扩散率减小幅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杨树Populus细根生长和分布的影响,为滴灌培育人工林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方法  以5年生欧美杨107 Populus × euramericana ‘Neva’为研究对象,在滴灌和沟灌栽培的人工林中选取标准木,分别在株间、对角和行间方向距树干20、50、100和150 cm处采用根钻法取样,比较其细根生物量密度、细根根长密度、细根比根长的差异。  结果  滴灌条件下株间方向的细根生物量密度与沟灌的差异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增大(P<0.05),对角和行间方向随水平距离增加其差异减小。滴灌下细根生物量密度在株间方向距树干50 cm处最大,对角和行间方向在距树干20 cm处最大。滴灌下株间方向的细根根长密度与沟灌的差异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增大(P<0.05),对角和行间方向的差异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减小。滴灌下细根根长密度在株间方向距树干50 cm处最大,对角和行间方向在距树干20 cm处最大。滴灌和沟灌下0~4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分别占0~60 cm土层的81%和73%,细根根长分别占0~60 cm土层的85%和80%。滴灌和沟灌下的比根长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增大,且均表现为沟灌大于滴灌,不同方向比根长的差异在距树干20 cm处最大,在距树干50 cm处最小。  结论  滴灌能促进杨树人工林细根的生长和周转,影响细根的空间分布,提高林地生产力。图4表1参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