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3篇
  24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3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应用以下模型或子模型:(1)有效穗数子模型,(2)每穗粒数子模型,(3)结实率子模型,(4)生育期“水稻钟”模型,(5)群体光合生产(或“源”产量)模型,(6)“库”产量模型,对不同品种或品种类型水稻的穗粒结构在长江流域的气候生态特征和“库”、“源”产量的协调性特征进行了数最分析。分析结果对于评价不同品种或类型的水稻在长江流域的气候适应性,找出限制产量的气候因素,指出增产途径和制定生产对策具有重要价值。最后还利用长江流域水稻气候生态鉴定试验(1985~1986)的有关资料对上述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评价。  相似文献   
72.
长江下游地区马肝土小麦生长期土壤氮素动态的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土壤氮素平衡原理对小麦生长期0 ̄40cm土层有效氮含量进行了模拟,并用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平均绝对误差为-20.1kg/hm^2,绝对误差标准误为32.1kg/hm^2。  相似文献   
73.
基于RCSODS的直播水稻精确施氮模拟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遵照"因天、因地、因苗精确施肥"的原则,将江苏省农科院研制的RCSODS(水稻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改造为适合"上海精准农业园区"的直播水稻精确施N模拟模型.该模型利用园区的土壤空间信息资料,首先可确定不同小区的土壤供N量(NSj);然后根据产量目标,可确定各小区的水稻需N量(NRj),进而确定施N量的初值(NIj);将NIj输入经改造的R  相似文献   
74.
不同产量水平小麦最适叶面积指数动态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最适叶面积定义和小麦栽培优化原理建立了不同产量水平小麦最适叶面积指数动态模拟模型,经用南京与济南地区气象、品种及试验资料验证,两地点、两品种最适叶面积指数测定值与模拟值间相关系数、差值标准误及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9761和0.9620、0.5891和0.7094以及0.12和0.43,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证明所建模型可行。所建模型可以利用当地常年气象资料(30年平均值,如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以及月日照时数、纬度),确定不同地区、产量水平与品种最适叶面积指数动态,为小麦数字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农业生物信息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末,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启动推动了生物信息学的产生和蓬勃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直接结果是获得了大量不连续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解释,从中获取有用的生物学信息,导致了生物信息学的产生。生物信息学在农作物基因组分析中的深入应用产生了农业生物信息学,本文在介绍生物信息学理论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生物信息学在农作物育种及农作物基因组学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我国农业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和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76.
适期播种是三麦高产稳产的基础,但一般只是凭经验确定播种适期。本研究通过多年试验取得三麦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平行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三麦分蘖与拔节的气象生态模式。根据“年前有一定分蘖,年后不过早拔节”的原则,在29年不同气象条件下运用模式进行模拟试验,求得最优播期的气象生态指标,从而可以明确不同地区在多年气象变化情况下的最优播期。  相似文献   
77.
数字农业与我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相似文献   
78.
水稻群体物质生产的农业气候计算机模拟及最适季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中籼稻“南京3736”。作物群体叶面积指数、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资料从江苏徐州、兴化、南京和昆山1985年的大田试验获得。生育期资料从长江流域水稻气候生态试验(1985年)及江苏省水稻区域试验(1983—1985年)获得。同期气象资料从当地  相似文献   
79.
水稻计算机模拟模型及其应用之一:水稻钟模型...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相似文献   
80.
陈永康同志在晚稻丰产栽培中不仅重视合理施肥,并且十分重视合理控制稻田光照,从他的经验中可以明确:掌握晚稻群体的适时封行,是稻田控制与利用光照条件的关键,并且还是调节群体与个体关系,解决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的重要基础之一。 我们几年来与陈永康同志一起参加晚稻丰产田的生产实践,并围绕他的“适时封行”经验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已开始在苏南太湖地区广泛介绍推广。现将有关成果综合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