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3篇
  24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3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CERES-Rice在水稻氮肥管理中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ERES Rice做模拟试验,分析了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水平较低时,CERES Rice能较好地模拟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但在施氮水平较高的情况下,CERES Rice的模拟结果不太理想。模型能反映不同N肥运筹下模拟水稻产量的差异,但不能反映高产栽培的施氮特征。结合试验资料进一步分析认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模型中仅用氮素丰缺因子对光合效率进行订正,而没有考虑氮素对物质分配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水稻光合-蒸散耦合模型与不同株型的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水稻光合 蒸散耦合模型 (PE模型 ) ,其主要特点是 :①改进了Monteith的蒸散模型 ,使之由“大叶”模型成为群体分层结构模型 ;②通过提出阻风系数概念 ,建立了一系列可模拟群体中各叶层风速、边界层厚度、边界层阻抗、湍流交换系数、群体动力阻抗等要素的子模型 ;③应用群体光合作用模型和改进的Ball公式 ,将以上各要素连接起来 ,实现了光合模型与蒸散模型的耦合。利用PE模型 ,分别模拟了水稻前中期与后期不同株型的群体光合量、蒸散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不论在前中期或后期 ,都以“上挺下披”株型的水分利用效率为最高 ,因为这种株型不仅光合量最高 ,而且蒸散量较小。PE模型模拟出的水稻蒸散的作物系数与实测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3.
玉米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通过对玉米不同生育阶段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借鉴“水稻钟模型”的构建思路,建立了玉米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利用试验数据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对不同生育阶段模拟,绝对误差均在2d之内;对全生育期模拟,绝对误差均在5d之内;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94.
陈永康同志在晚稻丰产栽培中不仅重视合理施肥,并且十分重视合理控制稻田光照,从他的经验中可以明确:掌握晚稻群体的适时封行,是稻田控制与利用光照条件的关键,并且还是调节群体与个体关系,解决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的重要基础之一。 我们几年来与陈永康同志一起参加晚稻丰产田的生产实践,并围绕他的“适时封行”经验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已开始在苏南太湖地区广泛介绍推广。现将有关成果综合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95.
一个作物发育动态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作物发育特性及作物发育与环境及措施因子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作物发育动态的理论模型(CPTM),该模型为乘积形式的指数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并适于生育进程的计算机模拟。应用于小麦的发育动态建模,模拟值与实测值非常接近,模拟性能良好。通过确定可控因子函数f  相似文献   
96.
冬小麦田间土壤水分平衡动态模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以实测的土壤水资料为基础,辅以收集其它方面的研究材料,借鉴并吸收了Ceres-Wheat中的土壤水人平衡思想,建立了冬小麦田间土壤水分平衡动态模拟模型,利用模型模拟了江苏省南北两地区冬小麦在拔节到成熟期间农田土永量的时空变化。该模型与实测值相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相关系数的平均值0.89,标准误差小于4.0%,并且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模拟效果更好些,还就麦田实测资料进行了不同生育期水分适宜状况的评  相似文献   
97.
水稻群体物质生产的农业气候计算机模拟及最适季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中籼稻“南京3736”。作物群体叶面积指数、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资料从江苏徐州、兴化、南京和昆山1985年的大田试验获得。生育期资料从长江流域水稻气候生态试验(1985年)及江苏省水稻区域试验(1983—1985年)获得。同期气象资料从当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