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陆地型长绒棉亲本98301与高产亲本石远321杂交,P1、P2、F1、F2、B1和B26个世代的纤维长度(2.5%跨距)、纤维强度(束纤维拉力)、麦克隆值、单株籽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衣分率、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指和青铃率10个性状平均数按MATHER和JINKS(1982)法进行联合尺度检测,随后根据6参数模型估算M、[D][、H][、I][、J]、[L]6种基因效应值,并删除显著性最小一值进行5参数估算,作符合性测验。结果表明,除纤维长度无自由度进行检验外,其余9个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互作效应模式”,其中麦克隆值和籽指用较简单的“加性-显性模式”已能充分地描述其遗传性。3个纤维品质性状中,[D]和[H]均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纤维长度的3种交互作用均极显著或显著,纤维强度的交互作用中只有[I]极显著,麦克隆值的[J]显著。在杂种优势理论值估算结果中,只有单铃重和籽指存在正向超高亲优势。据[L]与[H]值作用方向推断重复作用类型在交互作用方式中占主导。  相似文献   
22.
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鲁原502及其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原502是以航天突变系"9940168"为母本、济麦19为父本有性杂交,并经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广适型小麦新品种,成穗稳定在600万/hm2以上,穗粒数37粒以上,千粒重稳定在42 g以上,产量构成三因素合理。资源创新、穿梭育种和稳定品系多点鉴定是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选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3.
将法国小麦材料在山东济南环境下与当地品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引进种质具有穗长、小穗数多、分蘖成穗多等有利性状;穗粒数表现突出,但基因型间差异较大;同时也表现出红色籽粒、植株偏高的不利特点。法国小麦种质较当地推广品种抽穗期延后8~11天,灌浆后期高温逼熟,导致粒重降低,不经改造很难直接利用。经过诱变处理选出的法国小麦种质早熟突变体生育期明显缩短,有的抽穗期已经接近当地品种,同时也选育得到白粒突变体;试验中突变体有效分蘖数多于当地品种,穗长和小穗数也优于当地品种;多数突变体株高虽得到降低,但生产中直接利用仍有难度,只能作为"中间体"为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24.
法国小麦种质VPM抗性系统的分子标记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从引进的法国小麦种质中筛选出含有Lr37-Yr17-Sr38基因簇和Pch1基因的种质材料,本研究利用标记引物VENTRIUP-LN2和标记引物XustSSR2001-7DL分别对118份法国小麦种质进行了分子检测,从中筛选出了8份含有Lr37-Yr17-Sr38基因簇的种质和5份含有Pch1基因的种质材料,其中NSA98-1417这一材料同时含有Lr37-Yr17-Sr38基因簇和Pch1基因。这些材料的检出为实现VPM抗性系统向国内小麦种质的转入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5.
为了筛选出节水丰产性小麦品种,以灌溉次数为主处理,以10个主要推广品种为副处理,研究各品种在不同灌溉次数下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的表现。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10个品种的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均呈现上升趋势,水分利用效率呈现下降趋势,而穗粒数和千粒重没有一致性的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正相关但不显著。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抗旱、节水、丰产性好的品种鲁原502、山农22和泰农18,这为节水丰产性小麦品种的选用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6.
法国小麦材料在山东济南环境下与当地品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7个参试的引进种质均具有较高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指数,6个的拉伸面积和最高拉伸阻力高于当地主推高产品种。其中NSA99-0151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指数、最大拉伸阻力优于当地优质品种济麦20,Apache的稳定时间、粉质指数、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也高于济麦20,二者弱化度均低于济麦20。6个通过诱变选育出的早熟突变系的吸水率、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和延伸度同其各自相应的原始对照比较,升高与降低比例为3∶3,其余测试指标也是有升有降。这表明在诱变改造法国小麦种质过程中,通过品质鉴定不但能够筛选出保持原有良好品质的早熟突变系,而且还存在着选择提高的可能性。早熟突变系2009FS2635稳定时间23.10 min,弱化度只有8.67 FU,粉质指数达311.67,优于济麦20。  相似文献   
27.
氮磷配施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究氮磷配施对小麦干物质向籽粒分配的调控效应,以高产小麦品种‘鲁原502'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氮磷处理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构成因素等性状差异。结果表明,适量增加施氮量和施磷量可促进小麦起身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以及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向营养器官的分配,对越冬前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影响。增加施氮量可提高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以及对籽粒贡献率,同时降低花前营养器官总转运量对籽粒贡献率;增加施磷量则可提高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总转运量以及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增加施氮量和施磷量均可提高小麦穗数、穗粒数,进而增加产量。研究结果表明,240kg·hm~(-2) N、100kg·hm~(-2) P_2O_5(N_2P_2)处理可作为黄淮麦区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获得高产的施肥参考。  相似文献   
28.
航天搭载小麦种子SP3代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航天搭载对小麦籽粒的诱变效应,给航天诱变育种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电泳和SRAP技术对航天搭载小麦品种白硬冬2号SP3 代种子的醇溶蛋白和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航天诱变能够诱发醇溶蛋白和基因组DNA发生变异。在15个SP3代材料中,有8个材料的醇溶蛋白组成发生了变异,醇溶蛋白四个分区对航天诱变的敏感程度不同,以ω区最为敏感,产生的变异最多。利用25对SRAP引物对15个SP3代材料的基因组DNA变异进行了分析,共扩增出227条多态性条带,15个小麦航天诱变后代材料与对照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21-0.937。  相似文献   
29.
滩头雅罗鱼幼鱼对NaCl浓度和碱度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解滩头雅罗鱼[Tribolodon brandti(Dybowski)]对NaCl浓度、碱突变的适应能力,在水温为22~25℃,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法对滩头雅罗鱼3月龄幼鱼进行NaCl、碱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pH 7.3±0.2、碱度1.11mmol/L时,NaCl浓度对实验鱼12 h、24 h、48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o)值分别为28.81 g/L、28.57 g/L、28.51g/L和28.40g/L,安全值(SC)为8.52 g/L.在pH 8.5±0.5时、NaCl浓度为3.1~7.4g/L时,碱度对实验鱼12 h、24 h、48 h、72 h和96 h的LC50分别为98.79 mmol/L、89.31 mmol/L、79.34 mmol/L、78.45 mmol/L和68.44 mmol/L,安全值为18.79 mmol/L.本研究旨在为滩头雅罗鱼盐碱池塘养殖推广和野生种群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采用乙酰基亚硝基脲(ENU)浸泡的方法诱变银鲫(Carassius autatus gibeblio Bloch)持续2周,后经清水反复漂洗,再进行人工催产得到诱变银鲫同源自交F1,利用AFLP技术对诱变银鲫F1(30尾)和对照银鲫(25尾)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发现了Ⅰ型(缺失型)特异位点和Ⅱ型(插入型)特异位点;同时对6尾诱变银鲫F1和2尾对照银鲫mtDNA进行全序列测序分析,发现诱变组突变位点几乎覆盖整个线粒体DNA,主要集中在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12SrRNA基因、16SrRNA基因和D-Loop控制区;通过对诱变组(55尾)和对照组(17尾)mtDNA的NADH1与NADH2部分序列比对发现,诱变银鲫F1诱变率约为38%。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诱变银鲫F1核质遗传物质同时发生变异,且变异位点基本相同,银鲫雄性子代的突变率大于雌性子代。这为探索提高ENU诱导银鲫突变的效率和开发养殖鱼类新的育种技术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