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25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不同发酵条件对木霉产孢类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木霉T2 3固体发酵以产生分生孢子为主。液体发酵可以通过控制培养条件来生产不同类型的孢子。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马铃薯蔗糖培养液等可作为生产厚垣孢子的培养基 ;木霉T2 3的孢子类型和产孢速度受温度影响。在适于木霉生长的温度范围内 ,2 4℃以下产生厚垣孢子 ,最大产孢量为 1 0 6× 1 0 8个 /ml。 2 8℃以上形成分生孢子 ;30℃时产孢量最大 ,为 1 99×1 0 8个 /ml,温度越高产孢速度越快。初始pH值低易产生厚垣孢子 ,pH值高易产生分生孢子。适当降低液体发酵的供氧量 ,有利于厚垣孢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82.
生防木霉菌T23及其诱变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生防木霉菌T23及其诱变体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38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10条引物,共扩增出145条RAPD谱带,多态性标记数为119条,占扩增总带数的82.1%。DNA片段大小范围在564~3 530 bp内,大多数集中在564~2 027 bp。并利用NTSYS统计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统计和聚类。结果表明,生防木霉菌T23诱变前后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和遗传多态性;生防木霉菌T23经过尿素、过磷酸钙、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的长时间诱导能发生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83.
几种设施蔬菜根系浸提液对甜瓜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设施蔬菜根系浸提液对甜瓜种子萌发以及甜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莱、大葱、辣椒等作物对甜瓜种子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甜瓜枯萎病病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做为甜瓜种植的前茬作物;黄瓜、番茄作物根系除对甜瓜种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外,还可明显促进甜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因而不宜作为甜瓜种植的前茬作物.  相似文献   
84.
通过定量研究和统计分析,找出了影响日传染率和潜育期(显症率)的主导因子。经多元逐步回归建立了日传染率的回归方程,R1=0.5048+0.03437DTi+1.989*103'DPi*DTi+0.4859Ln(Wli);R2=0.0360+0.2799sqr(DPi)+0.0384DTi+0.7680Ln(WIi);R3=-0.9027+0.2567sqr(DPi)+0.03934DTi+0.8812Ln(WIi)。其中,R1,R2,R3分别代表病茎秆、茎秆病斑和叶片病斑的日传染率;DPi,DTi,WIi分别代表露时、露温和风速。显症率采用了方程PP=sin2(-118.65+1.2089TT)进行拟合,PP为累积显症率,TT为累积有效积温。  相似文献   
85.
我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明确近年来中国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turcica)的生理小种变化和种群消长情况,分析玉米大斑病逐年加重的原因。采用常规Ht单基因(Ht1、Ht2、Ht3和HtN)鉴别寄主,对2005年和2006年采自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河南、四川和北京-天津-唐山地区共10个省区28个地区的204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利用毒力频率法分析玉米大斑病菌的生理分化及其在中国的分布频率。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分析了近30年中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变化趋势。共鉴定出0,1,2,3,12,13,23,123,23N共9个生理小种,其中0号小种和1号小种为优势小种,分别占供试菌株的62.25%和19.12%,其他小种占供试菌株的18.63%;所鉴定的204个菌株,对Ht1抗性基因的毒性频率最高,为33.33%;对HtN抗性基因的毒性频率最低,为1.47%;对Ht2和Ht3抗性基因的毒性频率分别为16.18%和6.37%。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明显,呈现复杂化,不断有新小种出现。Ht1和Ht2抗性基因在中国大部分玉米严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性“丧失”。玉米大斑病菌新小种出现、0号和1号小种以外其他生理小种出现频率的的升高和品种抗性的“丧失”是玉米大斑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河北省蔬菜保护地土壤镰孢菌种群分布情况,分析了棚龄、蔬菜种类、土壤真菌、土壤有机质及速效性化肥对镰孢菌种群分布的影响,鉴定出13种镰孢菌,分别是雪腐镰孢菌(Fusarium nivale)、茄病镰孢菌(Fusarium solani)、水生镰孢菌(Fusarium aquaeductum)、梨孢镰孢菌(Fusarium poae)、拟枝孢镰孢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弯角镰孢菌(Fusarium camptoceras)、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潮湿镰孢菌(Fusarium udum)、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柔毛镰孢菌(Fusarium flocciferum)和双胞镜孢菌(Fusarium dimerum),其中尖孢镰孢菌(F.axyspsrum)和茄病镰孢菌(F.solani)是优势种;同时表明土壤等因子对镰孢菌种群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规律不尽相同;木霉对镰孢菌的生长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7.
甜瓜连作土壤中酚酸类物质测定及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瓜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了不同连作年限甜瓜土壤中酚酸物质的种类及其含量变化,利用生防木霉菌降解特性,降解土壤中酚酸类物质,为缓解甜瓜连作障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连作甜瓜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香兰素、香豆酸、阿魏酸、苯甲酸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连作3年后7种酚酸的总量达245.39mg·kg~(-1)干土,显著高于未连作土壤;采用孢子菌悬液、PD菌悬液和麦麸发酵物3种不同的接种方式,测定木霉菌T23对甜瓜根际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降解作用,表明木霉菌T23能够有效降解土壤中积累的酚酸物质,其中麦麸发酵物降解率可达到25%以上,降解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8.
应用SSR标记技术,以含有Ht单基因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为试材,选用分别位于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121对SSR引物经PCR扩增检测分析,筛选到黄早四Ht1基因有效标记9对,Ht2基因有效标记6对,Ht3基因有效标记1对,HtN基因未筛选到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89.
唐琳  赵辉  高增贵 《华北农学报》2012,27(2):202-206
采用形态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河南省豫西地区农田土壤镰孢菌种群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通过鉴定,共得到了9个种的镰孢菌,分别为尖孢镰孢菌、半裸镰孢菌、轮枝镰孢菌、禾谷镰孢菌、层生镰孢菌、锐顶镰孢菌、黄色镰孢菌、木贼镰孢菌和茄腐镰孢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镰孢菌属真菌18S rDNA-ITS和EF-1α基因序列均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和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其中李瑟组镰孢菌轮枝镰孢菌、层生镰孢菌、黄色镰孢菌种间18S rDNA-ITS基因序列存在着较高的同源性,不能正确地表现镰孢菌属种一级分类单元的特征;而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却较好地表现出了供试菌株种一级的关系,说明镰孢菌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较18S rDNA-ITS基因序列存在更丰富的种间多态性,可以较好地表现镰孢菌种一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
研究了玉米弯孢菌产毒能力与培养条件、环境因子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产毒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以CL-1、CL-2、CL-7、CL-13菌株培养液对叶片的破坏能力最强;该病原菌在Fries培养基中有较强的产毒能力;培养基中以蔗糖为碳源、以KNO3为氮源较适合毒素的产生;在25 ℃条件下培养20~25 d产毒能力较强;光照对毒素的产生没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培养方式对毒素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振荡培养有利于毒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