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25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综述了近年来在玉米抗叶斑病基因染色体定位方面的研究概况及发展动态,并就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玉米叶斑病的数量性状位点(QTL)的作用做了较详细的介绍,例举了已定位的抗叶斑病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控制的基因位点及其在抗病中的作用,而且对玉米抗叶斑病基因定位后克隆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
小麦秆锈病所致产量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5个具有不同抗感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小田设计,不同菌源梯度人工接种,在田间造成流行程度不同的小区,通过系统调查病情及单收单产。结果表明,小麦秆锈病对小区产量的影响最大。经过回归分析,组建了比较理想的损失估计模型;(1)L=5.2652+0.0444AUDPC(R=0.960,SLx=5.8696)和(2)L=3.6926+0.4934X1+0.4643X2(R=0.953,SLx=6.4105)。式中L、X1、X2、AUDPC分别代表产量损失百分率、小麦开花期病情指数、乳熟期病情指数和病害流行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93.
玉米弯孢菌毒素理化性质及致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玉米弯孢菌产生毒素的理化性质和致病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毒素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毒素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种子萌发和叶片致萎程度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与弯孢菌对不同抗性自交系的致病能力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4.
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发病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玉米灰斑病病原菌在干燥条件下,能够在地表的病残体上安全越冬。降雨量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环境因子。描述玉米灰斑病季节流行曲线(S型曲线),Gompertz模型比Logistic模型更切合实际。灰斑病的发病条件试验结果显示,此病害与玉米品种的抗性、土壤类型和种植形式等的关系密切,而与生育期、种植密度、地势和施肥的关系不密切。通过秋翻春耙和间套作种植形式等措施可有效地减轻玉米灰斑的危害。  相似文献   
95.
本文探讨了来源于同一出发菌株木霉T21的不同木霉REMI突变株的主要生防酶活性的改变及其基因部分序列的差异,利用生化技术测定了木霉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酶活性,并对这两种酶的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霉REMI突变株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较大;相对于出发菌株T21,菌株Ttrm68和Ttrm31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出发菌株T21,而Ttrm94则极显著低于T21.采用简并引物克隆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部分序列,发现菌株Ttrm68、Ttrm31在几丁质酶基因中插入了GGTATCGATATCGAC片段,菌株Ttrm94在β-1,3-葡聚糖酶基因中插入了GTC片段.  相似文献   
96.
辽宁省鲜食玉米试验品种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鲜食玉米是一项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由于其营养丰富,极具商品性,深受市场欢迎,具有极大的市场商机,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辽宁省鲜食玉米研究工作由于起步较晚、投入较少,取得的研究成果不多,对鲜食玉米病害的研究工作更是有限。通过对辽宁省鲜食玉米试验品种多年的抗病性特点及流行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为鲜食玉米的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进一步推动辽宁省鲜食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7.
内生细菌与木霉复合处理诱导甜瓜对枯萎病的抗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对甜瓜枯萎病温室防效试验的研究中发现,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6菌株与绿色木霉T23菌株复合处理的相对防效达82.22%,比B6和T23的单独处理分别提高32.8%和146.7%。分析比较了B6和T23单独和复合处理甜瓜幼苗后,甜瓜根部防御反应相关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内生细菌B6和木霉T23复合接种,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比单独接种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这种变化在挑战接种甜瓜枯萎病菌之后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8.
 本文通过生物测定的方法初步研究了绿色木霉菌T23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及黄瓜幼苗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幼苗经木霉菌处理后,病情指数由33.69分别降至13.12和10.28,经木霉菌处理的黄瓜体内与抗性反应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明显增加,其峰值分别为对照的2.75、2.49、2.42及15.84倍,说明生物防治过程中可能有木质素、植保素等抗性物质的参与。与分生孢子处理相比,木霉菌厚垣孢子处理的酶活高峰出现得晚,但酶活峰值高。  相似文献   
99.
5种杀菌剂对木霉菌及尖孢镰刀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条件下用5种常用土壤杀菌剂对生防木霉菌及尖孢镰刀菌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木霉菌及镰刀菌对5种杀菌剂敏感性不同,两菌株对多菌灵反应敏感,其EC50最小;5种杀菌剂的毒力在平板上和在土壤中稍有差异,在土壤中福美双和口恶霉灵对木霉菌的抑制作用极小,可与木霉菌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0.
木霉菌转化体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保护地的特殊条件使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同时由于生产上仍缺少抗病品种,且灰霉病菌已对多种化学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严重制约了番茄的安全生产。因此筛选或构建具有高效生防活性的新型生物农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木霉菌防治番茄灰霉病已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如Elad等、Eden等和Dik等利用339或Trichoderma harzianum成功防治了灰霉病。然而多数生防木霉菌的防效仍难超过化学农药,因此通过生物技术筛选出对番茄灰霉病具有高效生防活性的木霉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