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2014 — 2018年我国马铃薯病虫草害防治农药登记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方便马铃薯生产和研究者参考,梳理了2014 — 2018年我国在马铃薯病虫草害防治药剂登记的类型、剂型、防治对象、有效成分、作用机制等。  相似文献   
22.
对马铃薯组培快繁有关指标数量计(或预)算方法进行数学推导、归纳和总结,结果发现这些相关指标数量增殖方式是以等比数列规律循环递增,提出可利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表示各相关指标数量的递增过程,用求和公式表示各相关指标累计数量。对马铃薯组培快繁数量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影响因子包括接种人员数量、起始基础苗数量、继代增殖倍数、污染率等。同时,针对不同因子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为种薯企业制定组培苗年生产任务、加强组培苗生产过程管理、成本核算与管理、企业目标效益预计以及经营者投资决策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3.
[目的]检测甲基磺酸乙酯(EMS)的诱导变异能力,以建立突变体库.[方法]用0.6%、1.2%和2.4%的EMS诱导四倍体马铃薯陇薯7号试管苗茎段2 400个,建立了包含叶片、株型、茎秆、匍匐茎、腺毛等性状的无性突变群体.[结果]共发现了22种突变类型,分别为黄化苗、白化苗、叶色渐变、叶脉失绿、叶芽包裹、裂叶、卷缩叶、复叶畸形、簇生、顶端膨大、顶端分叉、肉质化、匍匐茎畸变、匍匐茎移位、早结薯、发丝匍匐茎、茎节膨大、多腺毛和轮生叶序.共52个突变单株,突变频率为21.67‰.[结论]腺毛、簇生矮秆、茎秆分支、早结薯等变异株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望有效地被用于马铃薯功能基因组研究、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  相似文献   
24.
为解决复种马铃薯田间次生油菜、次生小麦及杂草对马铃薯的危害,筛选高效安全的除草剂及施药模式。除草剂在播种后第3天喷施,茎叶除草剂在马铃薯植株8~10 cm后喷施,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除草剂施用70%嗪草酮WP 30 g/667 m2+10.8%精喹禾灵EC 30 mL/667 m2+33%二甲戊灵EC 35 mL/667 m2,施药后25 d对次生油菜等阔叶杂草的防效达84.61%,对次生小麦等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达69.69%;茎叶除草剂施用3%砜嘧磺隆WP 33 g/667 m2+12%烯草酮EC 30 mL/667 m2效果最佳,施药后15 d对次生油菜等阔叶杂草的防效达84.36%,对次生小麦等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达86.86%;2种处理在规范使用剂量下对马铃薯安全。复种马铃薯土壤封闭除草剂推荐选用70%嗪草酮WP+10.8%精喹禾灵EC+33%二甲戊灵EC,在马铃薯播种后3~5 d于地表面喷施;茎叶除草剂推荐选用3%砜嘧磺隆WP+12%烯草酮EC,在马铃薯苗后8...  相似文献   
25.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的方法,本研究以PLRV CP(coat protein,CP)基因ORF3保守序列为靶标,建立了PLRV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体系,并对建立的RT-LAMP检测体系的特异性、灵敏度、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建立的PLRV RT-LAMP检测方法,在62℃恒温下扩增50 min,扩增产物中加入双链嵌合荧光染色(SYBR Green Ⅰ),阳性样品颜色变为绿色,阴性样品颜色仍为褐色,可直接目测判断待检测样品是否感染PLRV。该方法只特异性检测PLRV,不与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A病毒(PVA)和马铃薯M病毒(PVM)等其他5种马铃薯主要病毒发生交叉反应。此外,建立的PLRV RT-LAMP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较反转录PCR(RT-PCR)方法高100倍。田间样品检测验证,该方法与标准RT-PCR方法符合率达100%。本研究建立的以SYBR Green Ι为颜色指示的PLRV可视化检测RT-LAMP方法,特异、灵敏、便捷,成本低,可满足科研、基层单位对该病毒快速诊断和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6.
马铃薯对盐碱土壤的反应和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以渭源黑麻土壤(非盐碱土壤)为对照,研究景泰次生盐碱土壤和古浪戈壁残余盐碱土壤对马铃薯形态特征、水势、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K+/Na+选择性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盐碱化使马铃薯植株变小、茎变细、叶片变小,主根生长减慢,毛根数增加,匍匐茎数减少;(2)盐碱土壤中,马铃薯水势下降,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累积,Na+吸收增加,K+吸收减少;(3)戈壁残余盐碱土壤对马铃薯生长和渗透调节功能影响比景泰次生盐碱土壤大,w(Na+)/w(K+)和S Na+K+随土壤盐碱化加重而升高。说明盐碱土壤中,马铃薯通过叶片变小,主根变短,毛根数增加等形态结构变化适应盐碱环境;也通过积累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大量吸收无机离子,增强自身渗透调节能力,适应盐碱胁迫。  相似文献   
27.
苦水玫瑰快繁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甘肃苦水玫瑰外植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苦水玫瑰组培苗的诱导、增殖、继代、生根与移栽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甘肃苦水玫瑰组培苗的诱导与增殖培养基以WPM+6-BA1.5 mg/L最佳,增殖倍数可达3.56;继代4次后,丛生芽增殖倍数达到5.43倍。瓶内生根培养基以WPM+IBA 0.1 mg/L+NAA 0.3 mg/L为佳,生根率可达82.68%。试管苗采用苗床栽培,用腐殖质、田园土和蛭石作基质,在50%遮阴率条件下植株生长量最佳,成活率最高,为91.00%。  相似文献   
28.
13个中早熟马铃薯品种(系)在白银市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白银市早熟马铃薯产区引进的13个中早熟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折合产量48 927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10 782 kg/hm~2,增产率28.27%;FY折合产量46 558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13 kg/hm~2,增产率22.06%;陇薯4号折合产量46 554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09 kg/hm~2,增产率22.05%。这3个品种均表现商品薯率较高、品质优良,适宜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29.
冬春季温室切段扦插快繁马铃薯脱毒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几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冬春季温室切段扦插快繁马铃薯脱毒苗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温室温度25~28℃,相对湿度90%,光照5000~10000 lx,脱毒苗切段长2.5~3 cm,蘸生根液NAA 20 mg/L+KT 2 mg/L+GA30.5 mg/L,扦插密度1000~1300株/m2,扦插后喷雾生长调节液(NAA 5 mg/L+6-BA 0.5 mg/L+GA31 mg/L)和1/2 MS营养液或1/2 K5营养液+植物叶面肥,20~35 d后,苗高8~10 cm、茎节6~7个时,进行继代切段繁殖,如此重复继代切段繁殖3~4次,脱毒苗增殖20~25倍.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马铃薯浸提液对其SAGs积累、酚类代谢及自毒效应。[方法]研究实验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马铃薯芽、茎叶和块茎水浸提液对其形态特征、酚类代谢、糖苷生物碱积累及其化感自毒效应的影响。[结果]水浸提液处理使马铃薯发芽率降低,发芽推迟,植株变小,根生长减慢;水浸提液处理后,马铃薯根、茎和叶片中酚类含量升高,糖苷生物碱积累,PPO和PAL活性升高;水浸提液处理对马铃薯发芽、生长、酚类代谢、糖苷生物碱含量及其自毒效应影响大小依次为芽浸提液〉茎叶浸提液〉块茎浸提液〉对照;水浸提液处理并不影响酚类和糖苷生物碱在马铃薯中的分布。[结论]糖苷生物碱和酚类参与马铃薯水浸液自毒效应对其发芽和生长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