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篇
  27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的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1982年开始,对红壤稻田布置了紫云英(T1)、油菜(T2)、黑麦草(T3)绿肥翻压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生长发育影响的长期轮作制度定位试验。2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冬闲(CK)处理相比,种植绿肥处理能促进水稻增产,增产幅度依次为T1T2T3;2)与CK相比,绿肥处理下水稻年产量与CK处理间差异随年份增加而增大;T1处理与T2、T3处理间及T2处理与T3处理间差异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42.
长期施用含硫与含氯肥料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含硫酸根、氯离子的肥料对南方红壤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长期施用含硫酸根、氯离子肥料的稻田耕层土壤中SO42-、Cl-含量变化及其与早、晚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长期施用含SO42-肥料,SO42--S含量在土壤中表现为前期上升,后期下降,其含量变化与早、晚稻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长期施用Cl-、Cl-+SO42-、SO42-肥料,3个处理早稻和晚稻历年平均产量分别为5 738.9、5 657.5、5 633.8 kg?hm-2和4 831.9、4 603.8、4 557.0 kg?hm-2,以施Cl-处理产量最高。施SO42-处理15年后水稻产量下降迅速,显著低于施Cl-处理,至2000年后又平缓上升,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施氯处理土壤SO42--S含量维持在26.50 mg?kg-1左右,未出现缺硫现象。【结论】在南方红壤丘陵区水田上长期施用含硫肥料易导致土壤SO42--S过量累积,对水稻生长存在一定风险,施用含氯肥料效果要好于含硫肥料。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南方丘陵区不同施磷水平对红壤酸害值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模拟试验中,以墨西哥玉米为试材,采用南方长期施尿素20年的严重酸化第四纪红壤做土培,以石灰作土壤pH值调节剂,通过对墨西哥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植株养分含量及土壤肥力变化的评价,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红壤不同酸害的影响。[结果]在酸性红壤上施用磷肥,能够增加墨西哥玉米的植株高度、分蘖数、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产量,促进植株对土壤氮、磷、钾、钙的吸收,而且随pH值升高,施磷能极大增强对酸害的缓解能力;同一石灰施用量下,植株全氮、磷、钾、钙含量和土壤速效磷、水溶性镁含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红壤酸害缓解程度与施磷量成正相关性。[结论]施用磷肥能够缓解红壤的酸害  相似文献   
44.
为了比较"天地福"硫铁基腐殖酸多元肥在湘南红壤稻田的施用效果,为湘南地区乃至我国南方类似地区双季稻生产提供施肥技术,于2009年行了试验研究。在施用等量N、P、K养分条件下,早稻"天地福"稻谷比对照1(不施肥)增产102.1%;比对照2(常规施肥)增产17.9%;比"洋丰肥"增产7.9%;晚稻稻谷比对照1(不施肥)增产50.0%;比对照2(常规施肥)增产24.5%;比"洋丰肥"增产3.3%;早、晚稻稻谷平均产量比较,比对照1(不施肥)增产76.0%;比对照2(常规施肥)增产增产13.6%;比"洋丰肥"增产5.9%。早稻比对照1(不施肥)高6.2%,比对照2(常规施肥)高5.9%,比"洋丰肥"高2.5%;晚稻比对照1(不施肥)高5.2%,比对照2(常规施肥)高2.9%,比"洋丰肥"高2.2%。天地福硫铁基腐植酸复混肥,前期释放慢,需要补充适量氮肥,促进早生快发。肥料后劲足,作物不早衰,稻谷落色好。  相似文献   
45.
2008年在湖南祁阳官山坪,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三色源菌"不同用量、不同应用方式对红壤旱地和稻田改土培肥综合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三色源菌"可以明显提高作物产量;促进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提高养分生物效果;改良红壤旱地酸度,提高土壤pH 0.1~0.2个单位.  相似文献   
46.
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冬闲田种植码铃薯对水稻牛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待马铃弊收获后将其筝叶还田,能显著提高水稻有效分蘖数和水稻产量,有效穗为316万穗/hm2,比CK增加64万穗/hm2;稻谷产量达6 754.7 kg/hm2,比CK增加765.4 kg/hm2增幅达12.8%.处理间稻米品质尤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待马铃薯收获后将其茎叶还田,能显著提高水稻有效分蘖数和水稻产量,有效穗为316万穗/hm2,比CK增加64万穗/hm2;稻谷产量达6754.7kg/hm2,比CK增加765.4kg/hm2,增幅达12.8%。处理间稻米品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8.
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不同施肥对豆科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连续26 a定位监测.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豆科作物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对豆科作物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花岗岩的累计产量最高(158 504.6 ks/hmz),四纪红土次之(153 139.4 kg/hm2),紫色土最低(147 936.9 ks/hmz),且均以生物产量归还的处理好于生物产量取走的处理.3种典型红壤生土不同施肥处理对豆科作物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均以NPK处理最高,0M次之,CK处理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对豆科作物(花生)的经济性状(分枝数、饱果数、100果重)影响也较大,供试的3种土壤种植作物26 a后的杂草量(禾本科),以花岗岩母质最多.其次为四纪红土,紫色土无杂草.  相似文献   
49.
为了摸清当前牛群的生产、结构、管理情况,通过走访口头提问调查。结果表明,道县牛的养殖以散户、自然放牧为主,其养殖规模有待扩大,养殖方式和管理有待改进,草—畜综合发展有待加强。从而得出道县养牛潜力巨大,道县养牛实际调查的结果与建议,对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0.
种子被视为有益微生物的储存库和载体。与根际和叶际相比,种子相关细菌的研究还十分落后。本研究以长期绿肥植物与水稻轮作(稻-稻-紫云英,R-R-MV)和冬闲(稻-稻-冬闲,R-R-WF)两种种植模式的水稻种子为材料,分离种子内生细菌;在对菌株进行16S r 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基础上,依据分离来源和分类地位选择代表菌株,进行溶磷、产IAA和铁载体等植物促生功能的检测。结果显示,绿肥轮作后水稻种子内生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冬闲,群落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属水平上,Pseudomonas和Xanthomonas是R-R-WF中的优势属,分别占28.57%和26.19%,而R-R-MV中Pantoea是优势属,占27.94%,其次是Pseudomonas(14.71%)和Paenibacillus(13.24%)。进行功能检测的31个菌株中,大多数分离株具有有益于植物的特性,表明种子内生细菌与植物的生长及健康密切相关。本研究不仅揭示了长期轮作条件可以改变种子的微生物组成,还获得了有益的微生物资源,将有助于种子内生菌作为生物接种剂在可持续农业中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