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篇
农学   12篇
  5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红花甜荞籽粒淀粉的理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明确红花甜荞籽粒淀粉理化特性,选用12个红花甜荞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其淀粉颗粒形态、粒度分布特征、直链淀粉含量、溶解度、透明度及糊化特性以及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红花甜荞淀粉颗粒多为不规则多角形和球形,多角形多且颗粒较大,球形颗粒较少且颗粒小,淀粉粒径范围介于0.38~25.78 μm;品种间淀粉粒径、直链淀粉含量、溶解度、透明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起始糊化温度在62.80~72.60℃,峰值黏度在126.58~141.00 RU;品种间谷值黏度、最终黏度、破损值、回生值和峰值时间差异显著。定边甜荞谷值黏度大,为118.00 RU;破损值及回生值小,分别为13.00和57.33 RU;达到峰值时间最长,达5.80 min;淀粉糊稳定性好。因此,在进行优质专用品种选育和产品加工时,应根据不同目标选择不同的甜荞品种。  相似文献   
22.
甜荞品种稳定性和试验地点相似性 的GGE双标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准确有效地筛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品种和对试验地点的评价,采用GGE双标图对国家区域试验中第八轮甜荞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定荞1号、黑小荞、榆荞-5为产量高、稳定性好的品种;甜荞品种榆9002和西农9976较相似,均来自于陕西榆林,具有地理上的亲缘关系;试验地点相对集中分为三组,第二组和第三组中有相似的试点;定荞1号处于所有试点之中,具有普遍适应性,而榆荞-5、兴甜1号、威甜02-198和黑小荞具有特殊的适应性,在局部地区有推广价值。利用GGE双标图准确筛选出优良品种,同时显示了品种间的相似程度;根据GGE双标图可对试点,尤其是相似试点进行选择和取舍。  相似文献   
23.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期冠层叶片衰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冬小麦品种西农961、小偃6号、陕229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干旱条件下冬小麦不同品种冠层叶片衰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籽粒灌浆期冬小麦不同品种叶片衰老特性存在差异。与西农961和小偃6号相比较,陕229的叶绿素含量较高且降低趋势最缓慢;3个品种在开花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开花后第12 d达到最大值,其中陕229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灌浆中期降低速率较为缓慢;陕229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灌浆后期较高,降低速度慢,持续时间长;整个灌浆期间陕229的丙二醛含量最少,膜质过氧化程度最低,叶片衰老程度最慢。  相似文献   
24.
于2006-2010年,在黄土高原中部高原沟壑区,研究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春玉米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处理下春玉米在各关键生育时期次生根条数、株高、茎粗、穗位叶面积和农田生物量积累均较高,保护性耕作+植保防治处理下春玉米各生育时期均以保护性耕作处理下的BJG处理(保护性耕作+先正达包衣种子+金都尔耕杰植保碎秆浅旋秸秆全程覆盖)最高。耕作模式和植保防护措施对春玉米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指标影响较大,BJG和CC处理(保护性耕作+市售包衣种子+常规植保)与BO处理(保护性耕作+市售包衣种子+无杂草防治)、CK处理(传统耕作+市售包衣种子+无杂草防治)穗长差异极显著(P<0.01),保护性耕作下各处理间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保护性耕作增产明显,平均春玉米单株和大田产量增产幅度均高达25.31%,BJG处理春玉米单株和大田产量较BO和CK处理增产幅度分别达36.17%和41.48%。  相似文献   
25.
连作对谷子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谷子连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连作年限对谷子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在4a不施肥定位试验的基础上,设置连作2 a(T1)、连作3 a(T2)、连作4 a(T3)和轮作(CK)4个处理,分别测定了土壤养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其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轮作(CK)相比,连作2 a(T1)、连作3 a(T2)和连作4 a(T3)分别减产6.9%、12.7%和35.6%,随着连作年限增加,减产幅度加大;连作土壤氮、磷含量降低,其中速效氮含量降低最为显著(P0.05),速效钾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土壤p H升高。连作条件下,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且随着连作年限增加,降低越显著,连作4 a(T3)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0.05)。  相似文献   
26.
【目的】合理密植与施肥,可有效协调个体间的竞争,改善群体光环境,构建高产群体,是提高作物高产的重要途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甜荞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为荞麦抗倒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等花柱甜荞新品种西农D4103为试验材料,黄土高原主栽品种西农9976为对照,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2个栽培密度,分别为D1:90万株/hm2、D2:135万株/hm2;副因素为低、中、高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F1(N:120、P2O5:76.8、K2O:56.4kg·hm-2)、F2(N:180、P2O5:115.2、K2O:84.6 kg·hm-2)和F3(N:240、P2O5:153.6、K2O:112.8 kg·hm-2),于2021—2022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小杂...  相似文献   
27.
干旱胁迫对荞麦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个荞麦品种为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荞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SOD、POD与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而MDA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与其他荞麦品种相比,西农9976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SOD、POD与CAT活性峰值最大,且活性最高值出现时间最晚,后期维持较高的酶活性,同时具有较低的MDA含量.  相似文献   
28.
灰色关联分析在苦荞区试产量性状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8年苦荞区域试验(2个组)的参试品种6个数量性状与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误差变异系数(CEV)低于12%的平均值为9.60%,试验误差控制较好;北方组苦荞与南方组苦荞的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部分一致,北方组苦荞产量与性状关联度大小前3位为生育日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南方组苦荞产量与性状关联度大小前3位为主茎分枝数、千粒重、单株粒重。  相似文献   
29.
不同小豆品种(系)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高产小豆品种(系)2000-75、冀红9218和低产品种(系)红宝1号、湾选1号为材料,研究小豆开花至成熟期主茎开花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酶促防御系统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DA)积累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豆开花后,随着衰老进程的推进,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自下向上依次衰老,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SOD、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POD活性、MDA积累量持续上升。与低产品种(系)相比,高产品种(系)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衰老缓慢,生育后期仍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CAT活性,籽粒产量高。相关分析表明,小豆产量与生育后期各节位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SOD、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OD活性和MDA含量与产量呈现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小豆生育后期,有效控制和延迟叶片衰老,对籽粒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连作对荞麦产量、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扬  高小丽  张东旗  赵涛  高金锋  杨璞  冯佰利 《土壤》2014,46(6):1091-1096
在连续4年不施肥的定位试验基础上,采样分析了不同荞麦连作年限(2年、3年和4年)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和荞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荞麦产量下降,且显著低于与豆科作物轮作下的荞麦产量;土壤氮、磷、钾含量均降低,磷和钾含量降低更明显,土壤p H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脲酶活性先降后升,蔗糖酶活性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因此,为维持地力,提高荞麦产量,一要实行荞麦与芸豆等豆科作物轮作倒茬,二要施用一定的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